【天梯采云录】昆嵛山(六)

    在小师弟印象里,一直被自己称为老头儿的便宜师父只是个散修的道士,无门无派,至少,自己从来没有从师父嘴里听说过他们所属的门派叫什么。这一点,他从师兄嘴里也打听过,祖父祖母都说老头儿是挺厉害的人,怎么江湖里没有老头儿的传说呢?起码也有个叫的出口的门派吧?世家或者宗门的自己也不指望。可师兄说,门派也只是个代号而已。如果小师弟那么在意,那师门就叫“三人行”好了。

  “为什么叫三人行?”

  “师父、你和我。正好三人。”

  小师弟一听,怒火中烧。名气起得这么随意就算了,内涵更让他不高兴。什么三人行?明明只是二人行。师父和师兄出门游历从来不带自己!所以师父只是个便宜师父,师兄也只是个便宜师兄。在他眼里,他们都不是好人。

  虽然小师弟觉得自己的便宜师父不是好人,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老头儿的功夫底蕴还是有的。最起码在他的眼里看到的,那是一个会刀剑、通阵法、晓玄术、精医术……的人。在他有限的人生经验里,他还从没见过另外一个如此博学的人。

  人嘛,会的东西多了,承担的责任就会大一些。比如,在听说无名观主气得吐血昏迷之后,医术高超的坏老头儿就赶忙去给自家不肖徒弟善后去了。肇事者倒好,医术不懂一点儿,却是乐得逍遥自在。

  话说这无名观主道号法空,原是夏国世祖皇帝开国军一员虎将。昔年随世祖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不知道是否是见多了血流沙场、暴尸荒野的惨象,心灰意冷、看破红尘俗世。夏世祖立国后,他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决意四海为家。传言其一度下南海、越北山,四处漂泊,夏世祖在位第十三年,他到了东土。不知何故,其停留在昆嵛山。过了不久,竟然在此处安顿下来,并修祠立观。贪图省事儿,还把观名直接命名为“无名观”,并自封观主。

  夏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众信仰的大小教派数不胜数,像道教、佛教这种传承悠久的也不在少数,信徒更是覆盖皇家贵族到贫民百姓。知名的道观、庙宇说遍地都是有些夸张,但有几百年历史、能叫得上名号的,在每一郡每一府都有。

  无名观这种在夏国建国后才建立的小观原本是排不上名次的,但在其建成后的几十年里,发生的几件事情,让其闻名夏国。作为无名观主的法空,自然也在世间占有了一席之地。甚至可以这样说,法空原是武将出身,其功绩虽然无法让其挤进武侯祠的排名,但三品的官爵他是足够享受的。这等职位在哪朝哪代都是可以拿得出手、可以光耀门庭的。

  但世人为官,除非是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想让天下百姓都知道,那是不容易的。就拿这登州府府尹来说,先不提登州府百姓有多少人知道他,出了登州府的领地,那可真是没几个人拿他当老大的了。

  但作为无名观的观主,虽然不参与朝政,算是方外之人,但名声打出来之后,那可是大街小巷,世人皆知的大名声呐。所以一度有人甚至怀疑过,这法空其人,究竟怀了什么心思?是不是真的心无牵挂看破尘世的人?又是不是个沽名钓誉的主儿呢?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单说这无名观成名之路,还真不是一般小家子气的门派能比的。

  无名观建成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夏世祖十六年的四月十五日。借着昆嵛山举办传统庙会之际,法空请来琅琊王氏一脉为道观题字。题字之人是王氏靖之,通音律、善草书,博闻强识、才华过人,乃世祖十五年殿试探花。

  世人皆知琅琊王氏一字千金难买,多少达官贵人求而不得。夏国黑市上一度将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真迹炒到六十万金,更别提其父王羲之的真迹了。

  这王靖之书法虽不及祖辈王羲之父子二人,但其一手豪迈飘逸的草书,在当时当代,若是甘当第二的话,没人敢称第一的。至于说他会去给谁家题个字留下墨宝什么的,也是从来没有过的。朝中曾有流言说,王靖之参加殿试之后,曾有考官暗中派人联系过他,暗示其用自己的一幅字画可换榜首之位,被其断然拒绝。

  试想,以王氏家族之声望,王靖之并不是无名小卒可任由人捏扁搓圆,仍有人不惧万难,铤而走险,试图以功名前途换取其字画一张。可见其墨宝之珍贵。

  就这样一个人物,竟然无声无息到了登州府地界,然后大张旗鼓进了无名道观,众目睽睽之下又提笔题了字。不说这王靖之的威望有什么变化,这无名道观是一夜之间声名远播。

  不少官爷富商得知王靖之留宿无名道观,连夜拜访求字。求字不得,就有人心生龌龊,私下寻了些宵小带了纸笔,趁夜色遮掩到无名道观临摹拓印。更有甚者,竟然夜半三更摸到无名道观,打算直接偷了王靖之题字的匾额扛着溜走。

  无奈之下,法空不得不在观门外单独对那题字面额设了禁制,才杜绝了世人觊觎之心。

  因着这王靖之的题字,人们对无名道观的背景多了揣测。本以为只是一不起眼的小观,没什么人愿意到此修道,更别提谁想把孩子送来的了。可这一番折腾之下,什么风声都传了出来。有说法空原是琅琊王氏嫡支的,不然怎么能请得到王靖之?有这一世家大族支撑,想来,这无名道观或许是王氏给族中子孙修炼额外开辟的场所。大世家看中、选中的宝地,风水不会差,后续的资源保障,肯定也不会差的。

  有说法空奉了圣命,是夏世祖授意其在昆嵛山开宗立观的。不然怎么解释法空观主好好的三品大员不做,非要做个清规道长呢?这一点的缘由嘛,更好理解,国主自然是为巩固皇位、维护皇权着想。这道观虽出世不太会参与朝政,但培养的弟子却可以随时入世,为朝廷效力。皇家要培养人才的话,更不可能抠门的不是?前途更是无可限量。

  当然,坊间传闻更加稀奇,有说法空观主乃大罗金刚转世救苦救难的,有说他是武曲星下凡投胎撞了财神的,这不先当武将,又能不费一文钱就请到王靖之题字?

  流言四起的时候,王靖之呆在无名道观还没走。喝了一口九龙池山泉水泡的琅琊青,他笑着问道:“这大罗金刚什么时候变成你们道家的大仙了?”

  身着浅棕道袍的法空,一脸无奈:“都是圣人。都是圣人。谁家的不重要!”

  “你不打算解释?”王靖之斜睨了他一眼,又浅饮一口茶,“我们家今年的琅琊青着实不错。你不打算尝一口?”

  “不打算。”

  “不打算什么?”

  “都不打算。”

  “为何?”

  “抹布越洗越干净,越抹却越黑。”

  王靖之笑笑:“琅琊青着实好喝。”便不再提其它。

  从那日起,无名道观的弟子渐次多了起来。不管是冲着何种目的来的,法空观主照收不误。只有一点,三个月内如果不能通过道观测试的,哪里来的,还是要回到哪里去的。尽管如此,也没能断了人气。可毕竟道观场地有限,不能无限制招人。法空不得已立了入门的规矩——身无一技之长者不收。至于这评定标准,他并没有给出。只能从他已经招收的弟子中看出,这标准完全由他自己来定,他开心就好——比如,那昆嵛山脚下开酒馆的杜二娘的侄子弱不禁风却嗅觉灵敏,莱河镇的佃户刘大金的大儿子傻宝是因为有一身腱子肉,连登州第一富商姜家都有子孙进了无名观,说有一技之长的话,那姜家子孙的一技之长一定是家里有钱了。

  多少人为了进无名观,暗地里拜访了八竿子打不到的亲戚,就是想探听一下,谁家邻居的舅姥爷的表亲,有没有在无名观打杂的,说不定还能托着关系见上法空观主一面。世人也第一次知道,原来进道观学艺,竟然也得走关系。别人家走不走关系不知道,反正要进无名道观,自然是需要走关系的。至于走了关系能不能进得了门,不好意思,那得看你的运气了。毕竟名额有限,那是万里挑一的几率呢。

  这不过是让无名道观出名的第一件事。让其扬名的第二件事,是在无名道观成立十年的时候,观主法空放出了三十位弟子去参加了当年的科举。不管是文试还是武试,均有无名观的弟子入了殿试。朝野俱惊。

  原因之一在于,这无名观弟子的整体水平实在是不低。要知道,这参加殿试名额有限,有的郡府参加考试的数百上千人,最后能参加殿试的也就几个,甚至一个都没有。这无名道观区区三十人,竟然文榜武榜都有人在榜。比例之高,着实让人惊讶。

  原因之二在于,如无名观这种教派,少有愿意让弟子参与朝政的。即使有那么一两个弟子有这种念头,不是偷偷摸摸自己去先报名参加乡试看看成绩再决定要不要告知师门的,就是直接退了师门一心一意备考要当官的。

  像无名观这种作为,实在让人摸不清底细。可不管是从哪个流程看,无名观并没有做错。夏国法律又没有规定道门中人不得参加科举。

  既然是有才者均可参加,那道徒参加又有何不可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梯采云录】昆嵛山(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