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春数学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史宁中教授、马云鹏教授和吴正宪老师等多位专家举行了系列培训,我通过参加线上培训、课标阅读、工作室分享等多种渠道的学习,让我对新课标有了一些了解,但课标作为制定教材教学的指导性纲要的理解很浅。现在我将课程标准的学习的内容做如下的梳理,将从几个数字说起:
数字1:
(一)1个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 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 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 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 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
数字2:
(一)课标的2个主要变化
1.关于课程方案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 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 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 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 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 程设置。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 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 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 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2.关于课程标准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四是增强了指导性;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二)评价建议的2项指导
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主要分为 教学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
1.教学评价
(1)评价方式丰富;(2)评价维度多元;(3)评价主体多样。
2.学业水平考试
(1)考试性质和目的; (2)命题原则;(3)命题规划;(4)试题命制。
(三)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2条建议
1.教学研究建议
教学研究对于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应注重 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协同,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教研机制,高水平开 展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
(1)区域教研建议
加强校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通过确立项目、实验学校等方式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引领带动本地区义务教育数学课 程的整体推进。
(2)校本教研建议
加强组织建设。建强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构建校级常态教研共 同体,形成时间固定、主题聚焦、人人参与、研讨交流的教研机制, 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2.培训建议
教师培训是落实课程改革要求、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培训应面 向全体教师,坚持“先培训后实施”。应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作用, 统筹课程专家、学科教育专家、教研员和一线骨干教师的力量,提升培训质量。(1)精心设计培训内容;
(2)采用多样化培训方式。
数字3:
(一)3个修订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 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 循。
2.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 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
3.坚持创新导向
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 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二)核心素养的3个内涵
(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三)总目标的3个方面
(1)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 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3种体现。
资源开发与利用要坚持育人为本,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为教与学提供有效支撑。
1.资源开发要丰富多样;2.资源开发要注重精品化;3.注重保护知识产权。
数字4:
(一)课程内容的4大领域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 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
1.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构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
2.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 段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螺旋上升,逐段递进。
3.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小学阶 段包括“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和“随机现象发生 的可能性”三个主题。这些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由浅入深,相互联 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感悟数据分析 的过程,形成数据意识。
4.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学生将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二)义务教育阶段划分为4个学段
为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 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其中, “六三”学制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
(三)教材编写建议的4点要求
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知识结构和基本线索,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1.体现核心素养培养要求:(1)教材内容结构要着重关注核心素养的整体性;(2)教材内容组织要着重关注核心素养发展的一致性;(3)教材内容要求要着重关注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段性。
2.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1)注重来龙去脉,有利教师引导;(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索;(3)优化习题设计,注重发展素养。
3.素材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真实可信。
4.注重教材创新:(1)科学论证;(2)拓展视野;(3)强化功能。
数字5:
课程理念的5个方面
1.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 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2.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
数学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内容选择保持相对稳定的学科体系,体现数学学科特征; 关注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与数学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与时俱进,反映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数学基 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发展核心素养。
3.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通过学业质量标准的构建,融合 “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的主要依据。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5.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
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 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
(二)教学建议的5个要点
1.制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要体现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每一 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要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 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例如:确定小学阶段“数与运算”主题的 教学目标时,关注学生符号意识、数感、量感、运算能力等的形成; 确定初中阶段“图形的性质”主题的教学目标时,关注学生空间观 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的形成。
(2)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的关系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是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的继承和发展。“四基”“四能”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核心素养 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要引导学生在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分析 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3)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体现整体性和阶段性
核心素养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的主要表现体现了核心素养的阶段性和各阶段之间的一致性。
2.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为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还要把握教学内容主线与相应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联。
(1)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教学内容是落实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 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2)注重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还要注重内容主线与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联。
3.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
(1)丰富教学方式
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 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 等综合性教学活动。
(2)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 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 现的关联。
(3)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
注重发挥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 用,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核心素养。
4.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以真实问题为载体,适当采取主题活动或项目学习的 方式呈现,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 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
5.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数学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改进教学 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数字11:
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11个关键词:
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小学阶段侧重对经验的感悟。
总之,面对2022版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