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街巷》127:回忆四圣祠医院

《老成都》(连载)

【文章:陈志强;配图:作者提供】

        作为《成都晚报》社的特约通讯员,报社是我经常去的地方,每去必经过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按我母亲说的,我是在1949年秋降生在这个医院的

        该医院是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外国传教士启尔德先生创办的,最早叫“福音堂”,后改为仁济女子医院,20世纪40年代又称“四圣祠医院”。在当时成都的医院中,四圣祠医院仅次于华西坝的华西医院,是第二家外国人开办的医院,医院设备好,专家多。我母亲生我遇难产,熬了两天一夜才生下我,父亲说要不是当时医院条件好,专家正确判断稳妥手术,我和母亲都可能不在人世了。据说给我接生的医生是一个叫露妮莎的加拿大人,而助产士是一个叫尼娅的英国嫫嫫。所以每当我看见这医院,便想起生我爱我的母亲和那两位外国医生。

1939年作者母亲在二医院

        更令我难忘的是,母亲曾告诉我她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成都参加了青年抗日救护团。当时母亲所在的分队就没在二医院。1942年,是抗日战争进行中的第五年。继民国政府1937年11月从南京搬迁到重庆,1940年确立重庆为“陪都”后,成都自然成为了抗日战线的大后方。母亲说当时医院里住了不少抗日前线返回的伤兵,工作十分繁重,而日本人的飞机经常来成都轰炸。母亲当时已怀有我的二姐,但由于工作十分繁忙,母亲常常顾不得休息,来往于城北与城东之间;1942年春在日本飞机又一次轰炸成都时,母亲因救护伤员,过度劳累而昏倒在地。她肚里怀的孩子也随之流产。当母亲讲到这些时,她都为不能保住“二姐”而后悔。但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我爸爸说母亲累病了,流产后,仅在家里休息了一月又参加到抗日救护队。小时候,母亲常常给我讲,表叔参加抗战,赴湖南,入缅甸作战的故事。我上辈人说:母亲的马家,在抗战中有五位亲属牺牲在抗日战场上。日机对成都的狂轰滥炸使马家的房屋、店铺也损毁不少;其中,七叔在簸箕街的干杂店,就是被日机的炸弹炸毁的。

        小时候,母亲总要教我唱一些抗日的歌曲,如“日本鬼子真坏,侵我国土,杀我同胞,我们要报仇,收回国土,打倒日寇”等;还讲一些抗日故事,其中有赵一曼的故事,八叔抗日别妻之事等。这些故事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生我的四圣祠医院,母亲抗战时工作过的四圣祠医院,更给我留下一段剪不断理不清的留恋感,将伴随我的一生,永远值得我去回忆。

      (下篇:《四圣祠少年印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锦江街巷》127:回忆四圣祠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