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这个时代读书

我们说天天向上时,有可能我们在低头看书,因为,书时人类向上的阶梯。

而当我们谈论读书时,谈论的是成功学,是升学、升值和升职。当我们谈论阅读时,谈论的只是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当书对我们的意义时晒而不是读时,才真的需要沉思。人丑就要多读书,不是指颜值,而是趣味、品味、见识和世界观。手术刀可以改变容貌,但有一些改造,却需要读书来完成。读书,读真正的书,读“无用”之书才能抵达心灵自由的世界,真正发现生活无穷之美。而对于多作怪的“丑人来说,”问题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杨绛如是说。

我们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尤其是年轻的时候读书太少。

好书时岁月和空间的凝练,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可以使年轻人拜托平庸和狭隘,少些困惑与无助。

                              ——来自杂志《年轻人》

                    《论读书》——培根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说实话,中国人时不喜欢读书的。这个说法也许有些以偏概全,但是确实如此,在火车上、汽车站、公交车甚至大部分高等院校。一眼望去玩手机或者闲聊的比比皆是,在仔细听一下在聊些什么,无非是购物娱乐等等。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我不是愤世嫉俗,我只是看不惯有些风气。我不能像伟人那般改变世界,至少现在不可以,但是我能影响身边的一些朋友,至少是好的影响吧我想。

在公共道德上,

中国人眼中往往没有他人,

只有自己,我做什么,

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于是,公共场所吵吵嚷嚷,

一片喧哗之声。

这是中国人的颠倒的个人主义。

                              ——周国平

小市民聚在一起,最喜欢谈论的是两件事,一是别人的不幸,还啧啧地叹息着,以表示自己的善良,另一是别人的走运,还指指戳戳地评论着,以表示自己的正直。

前几天下晚自习和一同学回宿舍,在路上他和我说我写的上一篇文章他看到一半就没看了,我在生产鸡汤。我只能无奈地笑了笑,我有鼓励我身边地朋友,不管他们遇到什么困难,但是我绝对不喜欢灌鸡汤,我喜欢一些科学家,我喜欢地首先是他们朴素,善良,真实,然后才是他们地勤奋与成就。譬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钱伟长……

即使是这篇文章我也没有灌鸡汤地想法,不错,是由很多人很努力在某些领域取得丰硕地成就,但这知是个例而我们大多是平凡地不能再平凡地人。及使我们的理想不平凡,却要通过平凡的奋斗去实现。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前提使你不给别人造成困扰。着并不分大小,因为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

上小学的时候三毛的老师让大家写一篇文章“我的理想”,三毛写的是“我长大以后要当一个捡破烂的,去捡路边人家扔掉不要的东西”事实上在撒哈拉三毛还真的捡了不少“破烂”然后变废为宝。三毛真是个可爱的人!

文章的主题可能偏了,我梦想着以后做一个业余的作家写一些自己的看法就好了,能让这个世界变好一点就好了。当然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天赋,还需各位多指点,这不是谦虚,是真的公众号有挺多写文章或者见识看法比我好太多的人,比如我汪兄以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朋友。

最后点一下题吧,再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确实我们难以安静下来,心难免浮躁,况且正值青春迷茫,我们踮起脚尖努力想看清未来的样子,然而却不知道未来再何方。放眼望去,视线之内人头攒动,却都在过着平凡的生活,不知知己在哪我们为了什么。却都希望我们会有那样热烈的青春。正如一句歌词所言:看那是他们的人生,耀目到让人失神。

然而,我们都知道在这是我们必须经历的,主题是读书,不是为了显示我们多么多么有学识有文化,我想是为了寻找答案以及获得内心的宁静(读专业著作除外)还记得那个“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民国才女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中修篱种菊。”而读书正是修篱种菊的一个好途径。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我们这个时代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