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三峡大坝——浮山堰

堪称古代版“核武器”,超级国家工程却最终沦为笑柄


01

    三峡大坝是我国建国以来规模最为浩大的工程,前后历时12年建成,如此巨型的国家工程却在立项之初就一直争议不断,人大投票时反对票177票、弃权票664票实为罕见,水利工程专家黄万里直言三峡大坝的结局将是“被迫炸掉”。而围绕三峡大坝争论的各种利弊中有一点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那就是一旦进入战争三峡大坝如果被炸毁后果将会怎样。三峡下游的长江沿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人口密集区,一旦滔天洪水倾泻而来人口、经济、交通、军事都非常重要的长江沿岸地区都将陷入瘫痪,其所造成的灾难、影响将比受到核武器打击更为严重的多。

    当然,国家在三峡大坝建设之初就已经充分考虑过这个问题,各种防护措施也做的非常到位,想要摧毁三峡大坝以此来赢得战争是非常困难的。但在民众心理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却一直高悬,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以水为兵”的战例层出不穷,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关羽水淹七军,斩庞德俘于禁威震华夏,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而在关羽300年后的南梁有一次影响深远的以水攻城之战,其规模可谓中国军事史上水攻之最,所造成的结果以其所在的冷兵器时代而言威力堪比“核武”,这就是中国古代版的三峡大坝——浮山堰。

关羽水淹七军


02

    浮山堰是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下令修建的,当时的中国自南朝刘宋建立进入南北朝以来,已经维持了近百年的南北势力动态均衡。而梁武帝萧衍之前举全国之力发动的一次北伐,因主帅萧宏被一场洪水吓得弃营逃跑,差点让这种平衡彻底失效。魏军主帅元英抓住战机重创梁军,历史天平看似慢慢向北魏倾斜,但势不可挡的魏军却在淮河重镇钟离被3000梁军死死拖住,冷静下来后的萧衍立即派大将曹景宗从建业驰援钟离,又派名将韦睿从合肥出兵增援。中国冷兵器史上著名的大会战——钟离之战由此爆发。经此一战北魏完败,损失兵力超过20万。数年后北魏又经朐山之战惨败,折损数万精锐,至此萧梁股大涨北魏股狂跌,历史的天平忽然又完全倾斜向了南方。

    此时已经50岁的萧衍心中那股一统天下的雄心在历经了几番灭寂之后仿佛又燃烧起来了,而夺取原本属于梁朝的淮河重镇寿阳便成了萧衍所要走的第一步。有个从北方投降过来的魏人向萧衍献策,说淮河下游浮山一带地势很适合建大坝,若以此抬高淮水来倒灌寿阳,则不费一卒便可破之。萧衍本人笃信佛教,听闻之后大喜,若能不涂炭生灵便攻克此城岂不是大大的善事,便立即批准了浮山堰这个超级国家工程。

寿阳地型易于水攻


03

    其实浮山堰工程在还没上马时就遭到过梁朝内部反对,梁武帝派去先期勘察的祖暅(祖冲之之子)、陈承伯回来就奏明萧衍,淮河这里虽然狭窄,但浪水汹涌,沿岸的沙土松散,河床不稳固,筑起长堰不太可能。强行筑堰是劳民伤财之举,力劝萧衍放弃筑坝计划。但萧衍此时被宏大的统一愿景冲昏了头,怒斥二人之后将其下狱,从此再也没人敢提反对意见。

    浮山堰的实际施工情况确实如祖陈二人所说,淮河泥土松软,经常是砂石填下去就被流水冲走,后来官府使用铁器堵塞河道,为此从后方征用了上千万斤的铁器,效果也不理想。最后又伐树做木笼,然后装上石头填埋河道,这回总算成功但为了造木笼几乎砍光了淮南的树木。在建造浮山堰近2年的时间里,梁朝从徐州、扬州大量征发民夫,每20户抽5人,共征集民夫15万多人,加上5万多士兵达20多万人。由于施工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监工催促又急,民工们劳累、饿死、病死的不计其数,加上夏天暴发传染病,工地上到处都是营营乱舞的苍蝇和臭气熏天的尸体。原本“以水为兵”不费一卒的奇伟战术,在战争还没开始之时便已有数万民夫葬身他乡,大大背离了萧衍的初衷。

浮山堰遗址

    北魏这边朝堂上下确实都很紧张,刚经历了钟离、朐山大败,南梁又在寿阳搞事情,根本不给喘息机会。想来想去也没好的办法,只好派兵去攻浮山工地,结果被重兵防御的梁军打的大败。眼看着水一天天涨起来,北魏急的准备派大军与萧梁决一死战,但寿阳统帅李平却根本不把浮山堰当做一回事,上奏朝廷建议在寿阳附近八公山上修建城池,用以一旦寿阳被淹后转移军民。北魏宣武帝立刻准奏,问然后呢?李平说没然后了,搬个凳子吃瓜看戏就好。


04

    天监十五年(516年)夏,被萧衍寄予厚望的浮山堰终于完工,这项国家级工程在当时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坝高20丈(约合48m),顶宽45丈,底宽140丈,长9里。上游形成的人工湖面积约有6700多平方公里,总蓄水量在100亿立方米以上,主副坝填方约达200多万立方米。而国外的土石坝至12世纪才突破30米高度,比浮山堰晚了600多年。

    寿阳如萧衍所期被大水淹没,北魏军民也被迫弃城上了八公山,萧衍开始洋洋自得起来。但他嘴角的笑容还没来得及向上形成完美的45°角时,一个问题便摆在了他的面前:被水淹没不知所措的寿阳城该如何占领呢,就算占了一座空城又有啥用?还没等萧衍细想规划,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接踵而至。原来,随着水位不断增长,水位线已经快到堰顶了,但造大坝的时候他好像忘了一件挺重要的事:没建泄洪渠!

    眼看大坝就快决堤了,梁军才开始抢修泄洪渠,为了加快泄洪速度散布谣言忽悠魏军从上游一起修泄洪渠。但即便魏军智商不高也跟着一起挖渠泄水,奈何淮河水上涨的太快。4个月后,516年秋天,人工湖洪水泛滥,中国古代最大的大坝浮山堰就这样轰然坍塌。堰塌之时声响如雷,300里外都能听到,此段淮河及其下游的城镇、村落几乎无一幸免,全部被淹,数以十万计的百姓被奔腾的洪水冲入大海。

沦为南梁萧衍笑柄的浮山堰

    洪水退去后,在八公山上看了几个月大戏的李平带着魏军不急不慢地回到了寿阳,对于他们而言除了到山上避了几个月暑,好似一切无事发生过。而寿阳城外却已经变了乾坤,经浮山堰一建一塌,梁朝军民损失极为惨重,死伤军民数十万,而北魏却毫发无损。浮山堰的坍塌对梁朝的打击不仅是民生、军事层面的,更是深入到了当权者及民众的心理层面,这比受到核武攻击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萧衍一统天下的雄心也随着浮山堰的决堤一起崩塌了,从此他再也不提北伐之事,也没有资本再提了。

    公元6世纪初的十几年里,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南北双方都有不错机会扩大战果甚至一统天下,但由于南北双方自身原因加上一些偶然性因素,历史的天平在奇妙的摆了几下后又回到了中间位置。直至北魏灭亡,南北方在淮河一线保持了十几年的和平,仿佛在等待着下一个时代的来临。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古代的三峡大坝——浮山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