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硕士-美国联培-马普所博士后-985系主任的逆袭之路

本科和硕士都是双非学校,博士期间曾有美国联合培养经历,毕业后到德国马普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985高校特聘教授、博/硕士生导师,系主任。知识人网小编特刊介绍李志明博士的逆袭之路。

双非硕士-美国联培-马普所博士后-985系主任的逆袭之路_第1张图片

随着国内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招聘教师也呈现水涨船高的趋势。很多高校强调学历,尤其是第一学历,甚至提出须为双一流大学毕业。那么不符合这项条件的人如何能进入高校就职呢?让我们看看本科和硕士都是双非学校的李志明博士,是如何实现弯道超车,成为985高校特聘教授,并担任系主任的成长之路。

双非硕士-美国联培-马普所博士后-985系主任的逆袭之路_第2张图片

李志明现任中南大学特聘教授、博/硕士生导师,德国马普学会钢铁研究所高熵合金研究组Guest Leader,。研究方向包括金属材料的设计、加工、组织、力学行为与多功能特性。

李志明本科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大学,后又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硕士期间他潜心科研,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勤奋,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申请到数项专利,其硕士学位论文还获得了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2011年,他考取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期间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联合培养。2014年底, 28岁的李志明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后远赴德国,在马普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双非硕士-美国联培-马普所博士后-985系主任的逆袭之路_第3张图片

在马普所做博士后时的李志明

正式入职马普学会钢铁研究所后,所见所闻在他内心引起了巨大波动。在名声显赫的“马普所”中,钢铁研究所虽然只是个由三四栋小楼组成的规模较小的研究所,研究人员加起来只有200多名,但这里很多人都有极高的学术造诣,都在追求非常前沿的科学目标。走进实验室,各种高端设备令人目不暇接,而且全部向研究人员开放,但此时,其中很多高端设备他还不会操作。

“就像掉进一个闪闪发光的宝库,却发现自己搬不动这些宝藏。”李志明别无他法,唯有学习。一周7天,从早到晚,他常常不是设计研究方案开展实验,就是请所里的技术人员给自己培训。这些技工都是当地人,为了跟他们更好地交流,李志明自学了一些德语。“我其实只会那么几句,打招呼、感谢,但都运用得淋漓尽致。”他笑着回忆道。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他掌握了绝大多数实验技能和分析手段。“从这时起,我开始有了一点自信。”

到了第二年,这种自信进一步提升。这一年,他发表了人生中第一篇《自然》论文,既是第一作者也是并列通讯作者。不久之后,他又在钢铁研究所里成立了自己主导的研究组

“我通过不断学习,掌握了一些新的研究技能,同时在主持研究组各项工作的过程中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因而有信心做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工作,并提高研究组的国际影响力。让我敬畏不已的Dierk Raabe所长,在我刚来时就把我当作一个成熟的合作伙伴……”李志明说。

但是随着知识和视野的进一步开阔,他发现“知道的东西越多,接触到的未知也会越多”。

当前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不断有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涌现,也有很多重要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亟待突破,这让他学会用更客观理性的目光审视自己、审视未来的道路。

2017年,他赴德后第一次回国探亲,目睹了国内在先进金属材料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认识到国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急需更多青年科研人员参与,也感受到国家对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前沿研究工作的支持,回国这个念头在他心中越发坚定。

2018年9月,他作为特聘教授入职中南大学,建立“先进多组元合金”研究团队,同时还保留了马普学会钢铁研究所的研究组客座组长身份,持续推进国际合作研究。

2022年12月15日,《自然》刊文盘点了年度亮点新闻和观点,逐月遴选出引人注目的科研工作。其中李志明与德国马普学会钢铁研究所执行所长Dierk Raabe教授等研究人员合作发表的论文当选8月亮点工作。该论文报道了一种同时具有优异软磁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多组元软磁合金材料。

双非硕士-美国联培-马普所博士后-985系主任的逆袭之路_第4张图片

近年来李志明研究成果斐然,在N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Science Advances, Acta Materialia, Advanced Materials, Materials Today, 等学术期刊发表(共130余篇);国内外授权专利10余项;在材料学相关国际学术会议上应邀主讲50余场学术报告;担任60余种学术期刊的审稿人以及10余个国际研究资助机构的项目评审人;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湖南省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项目等。

今天的李志明,已然是一位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在学术研究这条道路上,李志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开创了的空间,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参与者、研究者和引领者。

“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时间、精力和思考,就可以揭示新的科学现象,创造知识并与国际同行分享,这是一种很棒的体验。好像突然从一个很小的入口,来到一个能与全世界连接的空间。”李志明说,选择做科研,能够心无旁骛地学习和创造知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李志明的逆袭之路证明:虽然本科、硕士均为双非学校,但经过自己的后期努力,依然可以通过读博-国外博士后-高层次人才引进,实现弯道超车,创造出自己的辉煌。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