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人送黑头人对某些人来说是幸福

图片发自App
        晚上跑步时,偶尔打开了爱奇艺才更新的片子——《黄金花》。我看影片有个习惯,总是喜欢先看简介,对味儿的才点进去。本想跑步时看点轻松愉悦的,但偏偏这是个非常沉重的片子,绝对的小众题材。再看主创,毛舜筠、吕良伟,对于80后的我来说,这两人都是童年的回忆。
        影片讲述了一个三口之家,爸爸是个驾校的教练,是一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妈妈是全职主妇,负责教育看护儿子;儿子是一个先天自闭症兼轻度智障的孩子,已年满二十,但生活不能自理,口齿不清,只能用单字表达,不能与人正常交流,最揪心的就是他生气难过时就会自残、自伤。但他有常人一样的感受,也并非对外界一概不知。
        影片没多久就讲述了爸爸有外遇,妈妈偶然发现了,从左邻右舍的八卦中了解并完善了第三者的信息,然后带着儿子尾随、跟踪,详细记录了第三者的作息时间,企图伺机报复。这个过程里,妈妈的心被儿子的爱和对第三者的仇恨撕裂着,最终在邻居、儿子的关爱里放下了仇恨,带着儿子卖冰激凌。直到有天第三者找上门来各种羞辱,妈妈才说:“我不是气你抢了我的老公,我是气你抢了我儿子的爸爸。”
图片发自App


        是啊,这是个非常揪心的话题。在拥有类似孩子的家庭里,残疾孩子成了家里累赘,也成了家里最痛心的牵绊。因为需要付出比正常孩子多十倍、二十倍的精力才能让他亲近你、认可你。他这一生,父母都在悔恨、自责、担忧、疲惫中反复煎熬。

        我恰好是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每天面对着各类残疾孩子,有听障、视障、智障,现在还有许多多重残疾的孩子。最心酸的是即使都是残疾,也充满了各种羡慕。多重障碍的家长说:“我的孩子要只是盲就好了。”视力障碍的家长说:“我的孩子要是听障就好了,起码生活能自理,看起来也不那么吓人。”听力障碍的家长说:“我的孩子要是能说话就好了”。就在类似家长各种各样的说辞里,我们作为教育者,总是在尽可能地满足家长的各种羡慕。教着多残的处理日常生活琐事,帮助视障孩子生活自理,训着听障的孩子说话。而这个过程往往事倍功不半,但就为了那一点点的所得,老师们还是愿意的。

        影片里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话:“很多家庭觉得白头人送黑头人是悲哀,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却是幸福。”我不知道我所接触的家庭有多少父母会有这样的体验与想法,因为为人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学业有成,将来能过得比自己幸福。可我所接触的家庭里多多少少都有许多无奈,甚至被孩子的残疾罩上阴影。

        由于孩子听不见,便对自己的孩子说“你以后不要生孩子了”,这不是父母无情,恰是多情。因为他们不想自己的孩子再承受和他们一样的痛。由于孩子残疾,有许多家庭都不止一个孩子,其他兄弟姐妹在出生时就被赋予了要照顾这个特殊孩子的任务。就像影片里的妈妈说的那样:“哪天我两腿一蹬,剩下他一个人是多么可怜。”所以,很多家庭就给这个孩子留下了一个“终身监护”。还有许多残疾孩子整日需要父母陪同,这样父母一方就不得不辞掉工作,全天的陪在孩子身边,哪怕他生理年龄已经二十了,就像影片里的妈妈一样。

        当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带孩子是件非常累的活儿,不仅是体力上的劳累,还有心理的疲惫。我儿子是我一手带大的,从嗷嗷待哺、夜不能寐,到蹒跚学步、步步紧跟,再到牙牙学语,自言自语,直到孩子上幼儿园了,才终于得以喘息。最揪心的就是孩子生病,那是最磨人的,成天记挂着、焦虑着,仿佛心都不在自己胸腔里,做啥事儿都静不下来。仅仅是孩子偶尔这样,我都觉得难过,谁能想那样一生下来就不健康的孩子,他的父母又该是种什么心情呢?

        面对这些人间的悲痛,作为老师,同时也作为母亲,我时常想“老天是公平的”这句话,该怎么想它才是合理的?

        可人类发展从来就伴随残疾,这个比例从未曾缩减,甚至人口基数增大,环境变化,空气、水、食物遭受污染,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多。但庆幸的是,现在医学昌明、社会关注与福利越来越多,虽然不能让每个家庭从那样的困境里走出来,但也能减轻部分负担。目前国家也很重视残疾人的教育及生活,包括就业等,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残疾孩子能够离开父母自力更生,让这些孩子的父母走出家庭,拥有自己的生活。

        总之,生而为人不易,不在这里就在那里。  但只要内心不倒,生活也就能继续。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头人送黑头人对某些人来说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