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同理心训练——怎样理解愤怒与恐惧

前一节讲的是愉悦与不爽,关键词是“满足”。这一节讲的是愤怒与恐惧,关键词是“侵犯”

当存在感的边界被侵犯的时候,人会感受到恐惧或者愤怒,这回因个人情绪系统及入侵者能力强弱影响,人会感受到恐惧或者是愤怒。

从本质来讲,愤怒就是一种恐惧;焦虑也是一种恐惧,来源对恐惧的想象,因为想象一直不间断存在,因此是持续的恐惧;嫉妒是一种恐惧,是一种被压制的愤怒,源于自己期望的边界被侵犯了;羞耻感也是一种恐惧,来源对外界评论的恐惧。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恐惧是边界,也是动力。

一个人的恐惧决定了他的边界。我觉得这个在投资界是普遍存在的,恐惧的情绪可能会影响投资判断;可能会在明白道理并且认可之后迟迟不愿意去改变,因为这会打破自己的舒适圈,会恐惧。反思自己恐惧的点很多,所以一直固守着自己的小圈子,可以对自己有比较正确的认知,但是止步于认知,没有去改变的动力和勇气,因为这可能会破坏原先舒适的小生活,所以内心是恐惧。

恐惧是动力。人的情感是没有办法忍受恐惧之下没有行动,因为那会使得恐惧的情感越积越深直到无法承受,所以大家会纷纷尝试寻找出路并且保持行动。从自身来讲,通过这次暑期求职的经历,焦虑伴随了我两个月,同时知晓求职的困难,恐惧一直在被迫驱使自己前行,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因此,人要直面恐惧,的确会让人快速成长。

那么从产品的角度来讲,恐惧是机遇。因为恐惧是用户的痛点。

一个优秀的产品要么满足用户压抑了很久的需求让他们觉得“爽”,要么就抓住痛点帮助他们抵御“恐惧”


作业:

1. 最近看到了什么样子的产品,力图帮你抵御恐惧?

“实习僧”:通过提供有分类的各公司实习岗位,抵御我找不到实习的焦虑和恐惧。

“得到”:抵御我的认知焦虑。

2. 哪些产品对你的恐惧,解决得很好?

“得到”:每天不断有新的知识输入,其实可以缓解我的焦虑情绪。

3. 哪些产品是想解决你的恐惧问题,但其实效果很勉强?

“实习僧”里面可以看到投递简历的状态反馈,比如“投递成功”、“已查看”、“被拒绝”、“初步筛选”、“通过面试”,本意应该是解决用户在简历投递后杳无音信的焦虑情绪,但是因为在查看后没有招聘者必须进行下一步选择的要求,所以大部分简历都显示“已查看”状态,这个反馈其实没有什么价值,求职者依然会非常焦虑。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四讲:同理心训练——怎样理解愤怒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