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王道考研 | 计算机网络》
功能概述:
下面具体解释这些功能
封装成帧就是在网络层传下来的IP数据报的前后部分添加首部,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
接收端在收到物理层上交的比特流后,就能根据首部和尾部的标记,从收到的比特流中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
帧首部使用一个计数字段(第一个字节)来标明帧内字符数
存在的问题:若一个帧出错,则它之后的帧都出错
发送端:连续5个1,则立即填入1个0
接收端:连续5个1,则立即去除后面的0
直接举例:
比如现有数据 110011,1的个数是偶数个,采用奇校验,即在该数据前加入1个校验元1 ----> 1110011,1的个数变为奇数个,则若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中1的个数为偶数个,则出错。
奇偶校验码的特点:
只能检查出奇数个比特的错误,检测能力为50%
冗余码
:在数据发送之前,先按某种关系附加上一定的冗余码,当要发送的数据发送变化时,相应的冗余码位也随之变化。接收端接收时判断数据信息和冗余码是否符合,从而判断是否出错。
类似于快递买了5本书,包装上写了5本,但是收到后里面只有3本,则可判断发送过来的数据出了问题
异或相除,同1异0,即 1 /0 = 0, 1 / 1 = 1,0 / 1 = 0,0 / 0 = 1
工作流程:
确定校验码和数据的位置
4位校验码P1,P2,P3,P4,分别放在 2^0 ,2^1 ,2^2 , 2^3这四个位置上,
其余位置依次从高到底填入原始数据
P1
异或 D1 异或 D2 异或 D4 异或 D5 = 1
P2
异或 D1 异或 D3 异或 D4 异或 D6 = 0
P3
异或 D2 异或 D3 异或 D4 = 1
P4
异或 D5 异或 D6 = 0
得出的二进制序列为 0101 = 5,由此可知第五位出错
限制发送方的发送速度,让发送发
慢点发
通过滑动窗口
来实现流量控制
有些书中将这个协议放在运输层
以下三种协议都包含 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所以也称 ARQ 协议
传统自动重传请求分成为三种,即停等式(stop-and-wait)ARQ,回退n帧(go-back-n)ARQ,以及选择性重传(selective repeat)ARQ。后两种协议是滑动窗口技术与请求重发技术的结合,由于窗口尺寸开到足够大时,帧在线路上可以连续地流动,因此又称其为连续ARQ协议。三者的区别在于对于出错的数据报文的处理机制不同。三种ARQ协议中,复杂性递增,效率也递增。
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大小均为1
,发送方每发送一帧之后就必须停下来等待接收方的确认返回,仅当接收方确认正确接收后再继续发送下一帧。该方法所需要的缓冲存储空间最小,缺点是信道效率很低。发送窗口 >= 1,接收窗口 = 1
, 发信侧不用等待收信侧的应答,持续的发送多个帧,假如发现已发送的帧中有错误发生,那么从那个发生错误的帧开始及其之后所有的帧全部再重新发送。发送窗口 >= 1,接收窗口 >= 1
, 发信侧不用等待收信侧的应答,持续的发送多个帧,假如发现已发送的帧中有错误发生,那么发信侧将只重新发送那个发生错误的帧。发送端发送什么,接收端原封不动接收什么
一对一通信。
因为不会发生碰撞,因此也比较简单,使用 PPP 协议进行控制。常用于广域网
一对多通信,一个节点发送的数据能够被广播信道上所有的节点接收到。
所有的节点都在同一个广播信道上发送数据,因此需要有专门的控制方法进行协调,避免发生冲突(冲突也叫碰撞)。
主要有两种控制方法进行协调,一个是使用信道复用技术(静态划分信道),一是使用 CSMA/CD 协议。
详细控制方法如下
介质访问控制 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 广播式链路中 两对节点之间的通信不会发生互相干扰的情况
频分复用如何避免各路信号间的干扰:
频分复用要求总频率宽度大于各个子信道频率之和,同时为了保证各子信道中所传输的信号互不干扰,应在各子信道之间设立隔离带(也就是保护频带,即插入一些 空白的频段 ),这样就保证了各路信号互不干扰。
在一个TDM帧内:A先发送na比特,接着B发送nb比特,C发送nc比特,最后D发送nd比特
下一个TDM帧同样如此
所有用户可随机发送信息,发送信息时占全部带宽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以便判断是否有人也在发送信号。
局域网是一种典型的广播信道,主要特点是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以太网
以太网是一种星型拓扑结构局域网。
早期使用集线器进行连接,集线器是一种物理层设备, 作用于比特而不是帧,当一个比特到达接口时,集线器重新生成这个比特,并将其能量强度放大,从而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之后再将这个比特发送到其它所有接口。如果集线器同时收到两个不同接口的帧,那么就发生了碰撞。
目前以太网使用交换机替代了集线器,交换机是一种链路层设备,它不会发生碰撞,能根据 MAC 地址进行存储转发。
以太网提供 无连接,不可靠
的服务
MAC 地址是链路层地址,长度为 6 字节(48 位),用于唯一标识网络适配器(网卡)。
一台主机拥有多少个网络适配器就有多少个 MAC 地址。例如笔记本电脑普遍存在无线网络适配器和有线网络适配器,因此就有两个 MAC 地址。
互联网用户通常需要连接到某个 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之后才能接入到互联网,PPP 协议是用户计算机和 ISP 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用户使用拨号电话接入因特网一般都使用PPP协议。
只支持全双工链路
网桥: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帧进行转发和过滤。当网桥收到一个帧的时候,并不向所有接口转发此帧(集线器),而是先检查此帧的母的MAC地址,然后再确定该帧转发到哪一个接口,或者是把他丢弃
网桥的功能在延长网络跨度上类似于中继器/集线器,然而它能提供智能化连接服务,即根据帧的终点地址处于哪一网段来进行转发和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