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冬日梅诗致敬林逋:后人但赏疏影诗,谁知别有相思曲

赏读黄景仁致敬林和靖的梅花诗:一枝梅折孤山麓,变现花前貌如玉

”一枝梅折孤山麓,冷浸铜瓶汲朝渌。

即此便是逋仙魂,变现花前貌如玉。

妻梅谩语如可凭,清供家山问谁录。

后人但赏疏影诗,谁知别有相思曲。“清 · 黄景仁《腊月廿五日饮翁学士宝苏斋题钱舜举画林和靖小像用苏韵》节录


黄景仁,当代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有句诗很多人都听过,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就是黄景仁的创作,脍炙人口,描写现实中读书人落魄的状态,和世人对读书人的嘲讽。但是这位诗人生平很不幸,生活在清朝康熙乾隆时代,家境贫寒,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于三十四岁的人生盛年病逝。

正是他聪慧的天资和贫寒的家境,使得他的文字和诗有着特殊的美,被认为是清朝难得的天才一样的诗人。而正是这样的敏感,他往往诗里会有自己对历史对人物的另一番敏感洞彻。

比如这首诗,是致敬文学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林逋。

27岁左右的黄景仁此时在北京,结识了书法家和收藏家翁方纲大学士,翁方纲的藏书楼叫作“宝苏斋”,因为此人特别喜欢苏轼和宋代的历史。楼中就收藏了一幅宋朝画家钱舜举画的林逋人物图。

实际钱舜举并没有见过林逋,他出生的时候,林逋已经谢世。但是林逋的名气却在死后扩大,成为一种清高的象征。不过这是最靠近林逋生活年代的画图,对于喜欢宋朝诗人林逋的读者来讲,肯定是无价之宝。

林逋是宋朝一位隐士,以咏梅花和简朴的生活而闻名,其中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就是写梅花的经典名句,写出了梅花的清瘦芬芳,写出了梅花的魂魄。而宋朝的人也最赞叹这两句,于是在许多梅花诗词里,都会引用和化用。

正是林逋清寒的生活,在西湖孤山默默隐居,将自己和梅花融为一体,成为陶渊明后又一个被广泛推崇的人物,成为士大夫文人心中高尚的寄托。

几乎人人都想象林逋那样梅花作伴,梅妻鹤子,过着一种闲云野鹤旷达高傲的山林生活。

黄景仁作为邀请观赏的客人,也有幸目睹了这样一幅图画。

而且在这幅图画面前,还有特地从孤山采摘过来的梅花,以表示大家对林逋的祭奠和致敬。

当时肯定很多人都有感想,来看看同样喜欢林逋和梅花的黄景仁,有哪些奇丽不同的文字。


”一枝梅折孤山麓,冷浸铜瓶汲朝渌。

即此便是逋仙魂,变现花前貌如玉。“

黄景仁自然是看到过图画,作为宋朝钱舜举的林逋图,本身就是古董,价值不菲。但是同样聪明的黄景仁,自然知道这不过是后世的寄托,所以他并不谈画,只是开笔谈从孤山采集的梅花。如果从现实的角度,孤山梅花更靠近埋在这里的林逋,而不是后人凭借想象的做出的图画。

从孤山采下的梅花,放在铜壶里,早晚换水,让它干净开花。

这,就是林逋的魂魄,变作眼前如花似玉芬芳的梅花。

”此花祇合先生诗,便著言诠都绝俗。

玉潭妙手为写真,五百年前阅风烛。“

这梅花香气就是林逋的诗,再要写什么东西赞美林逋,一说就俗气了。

这里可以看到黄景仁对林逋的喜爱和推崇。

真的喜爱一个前朝的诗人,最好的方式也是心致,而不是洋洋洒洒的不着边际笔墨吧。

然而这里转写了大家看到的图画,说,钱舜举给林逋画图,这是五百年前的作品,画出了林逋风烛残年的样子。


”石几生云气尚温,吟眸点漆神逾足。

一童一鹤犹依依,讵是无情抛骨肉。“

那画上,石头茶几上仿佛茶水尚温,林逋在画中神气精神非常足,身边有个童子,有只仙鹤,仿佛仙人逍遥在山水之间。这样的状态,怎样能想象他是抛开了自己的骨肉。

实际黄景仁是点出了这幅图画的虚假。

这是后人想象的林逋,一幅仙风道骨,身边还有童子,过着一种显示的修真生活。

而的确,林逋死后被士大夫文人渲染,这样悠闲的生活状态,可能已经不是林逋真实的状态。

那么黄景仁是如何知道这幅图画的不足呢?

在于他博览群书,并有自己对林逋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林逋不是后世文人想象的那种状态。

”妻梅谩语如可凭,清供家山问谁录。

后人但赏疏影诗,谁知别有相思曲。“

世人都说林逋梅妻鹤子,但是这样的话,真的出自他的口吗?如果他说过这样的话,那么他还有真正的妻子儿子,他曾经为了家人四处奔波,这样的记录又是谁写出来的?

黄景仁认为所谓林逋梅妻鹤子,纯粹是后人附会在他身上的想象,而黄景仁也是认真研究过林逋的,他并非没有家室,没有后代,并非是真正在孤山过着休闲的日子,被后人看作神仙。

后人只知道欣赏疏影横斜这样的美句,想象林逋就是一个世外高人,但是我知道,他来到孤山避世的原因,他不是无情,恰恰是心中有巨大的悲哀和痛苦,因为他写了一首刻骨铭心的相思曲,

这首相思曲写的是什么呢?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林逋 (宋)

黄景仁很敏感的推测出林逋隐居孤山的原因,他是为一生情感的失意和心中的女子,来到这个地方,那个他心爱的女子,不是远嫁到此地,就是在此地谢世。他是为了心中的怀念,才远离家人,在这里隐居。黄景仁很明白林逋晚年在孤山的状态,他写诗,但是很多被他自己撕掉,流传下来的诗作的流丽证明林逋并非精神病人,而撕掉诗作,一来代表他心中有巨大的苦闷,二来,证明他是在不断用诗文祭奠一个已经离世的人,无需流传,只凭心致。

这是黄景仁天才而聪慧敏感的解读。

他没有把林逋当成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神仙,一个清高到有自我圆满的隐士,他看到的是林逋内心的残缺,以及他隐居孤山的内在原因。

”老去高情寄托深,几株留伴坟前竹。

何当唤起图中人,茗话寒宵瀹甘菊。“

林逋一生爱梅花,无非是他心中有梅花一样的往事和人。

所以老了他才将爱寄托在梅花上,甚至要后人种了梅花在自己的坟头。

我只是想唤起画图中林逋,一起在这寒夜喝茶,不谈伤心往事,只是用茶烟菊香,陪伴你的沧桑和忧伤。


黄景仁以特有的诗人的敏感,在熟读了关于林逋各种传闻传记后,得出了他自己的关于林逋为什么隐居的结论。

而这个结论,是有黄景仁自己人生的悲苦和情感经历做底子的,因为他同样有一位爱而不得的爱人,在人生的困境里,他也时常心境悲凉癫狂,林逋是安置了自己妻子家人后,在孤山用这样的方式抚平自己内心的缺口和痛苦,而黄景仁还做不到,他上有老母,下有妻女,等待他拿回养家糊口的钱。但是内心那种悲怆和向往,是真实的。他愿意像林逋一样,为爱守候或者消磨。

只是黄景仁没有林逋幸运,他一直挣扎的生存的艰辛里。此后八年,为了家人的生存,到处颠沛,最终在三十四岁谢世。

他一生有太多的遗憾。他也别有相思曲,那是继李商隐之后的唯一有着李商隐式的深沉绵密的感情,在他的《绮怀》里。

他是清朝康乾盛世里的风雪寒梅,一生没有走出风雪。明月梅花一梦。

当大学士翁方纲知道黄景仁谢世的消息,他蓦然发现,他们的人生失去了一个难得的天才诗人。当时只道是寻常。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景仁冬日梅诗致敬林逋:后人但赏疏影诗,谁知别有相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