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部电影看到了四部电影——《不老奇事》

       前段时间有个川菜的比赛,指定菜式是回锅肉,每一碟菜单独看都不错,但放在一起就看得出千差万别,评委甚至从肉的厚薄、卷的程度、碟中油圈的大小等去评比。同样的材料,经过不同的厨师手艺加工,色香味都不一样。电影也是这样,同样的剧本同样的演员,经过不同导演的表现手法,效果完全不同。当年聚集了香港最优秀的编剧演员导演的港片巅峰《无间道》,后来好莱坞买了剧本版权让老马丁斯科塞斯翻拍,虽然拿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但在广大影迷影评人心中,比起原作还是略逊一筹。

       我不知道是王朔的编剧水平问题还是导演水平问题,王朔近些年编剧的电影都差强人意,跟当年把他自己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成《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巅峰相去甚远,当然那时的导演是姜文。所以我更相信是导演的水平问题,王朔的小说要么是大段的自我叙述——像《许爷》《动物凶猛》《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要么是大段的对话——像《顽主》《你不是一个俗人》等等,而自我叙述中有丰富的辞藻和各种比喻,就像电影中的那句:

“那年的冬天很冷,很长,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哪都没有去,也不想见任何人,我感到麻木,像被银针扎中了某个穴位,周身麻痹。”

绝大部分的导演,除了用人物的静坐画面以及旁白,没有其它办法把人物的这种抽象表现出来。

       但王朔的小说和剧本的优异之处在于真实,他总是把人世间乖张的那一面表达出来,有时候甚至于荒诞。但经历告诉我,我少年时期读到的小说中人物的各种光怪陆离的经历在往后的人生现实都看到过,王朔只是用鲜活的语言以及一种看似戏谑的态度表达出来,让人轻松愉快,不至于现实过于严肃而使人伤感。但这一次在《不老奇事》中,除了一个有趣的配角,王朔把那种严肃的真实都写进剧本里去了,表面看得人心里发麻,但深层次地看,男主角抱着希望的曙光,用自我的勇气来击破现实,又极大地鼓舞着人心。电影的配乐很赞,特别是在某几个场景中,十分到位。

至于演员,王传君演得过于木讷,王珞丹比较适合文艺片,中规中矩,反而女配角和男配角比较出彩,导演我就不说了,没有他可能评分会更高。整部电影前一个小时男女主角像《阿甘正传》,后一个小时男女配角像《重庆森林》的后半部,结尾男女主再遇又有点像《美国往事》的某部分。哦,还有男主角不顾性命在非洲沙漠行医的造型,以及那种大彻大悟的境界,简直就是《耶稣受难记》,导演一下子让我回顾了四部电影,用心良苦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一部电影看到了四部电影——《不老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