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中下一场完美的雨有多难

张艺谋的电影《影》自上映以来,口碑就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有些人觉得整个故事有些单调,叙事表达也略显苍白,而大多数的影迷,却对电影中展示出来的那种极致的水墨风格画面惊叹连连。

影片中,张艺谋摒弃了往日最爱的浓墨重彩,用极简的黑白灰处理的淡彩国画影调,留白写意的构图形式,将中国风的唯美发挥得酣畅淋漓。其独特的感官体验更是让人耳目一新,而将这种唯美意境展现到极致的道具,就是剧中无处不在的雨。

大雨、中雨、小雨、竹林雨……要将这一场场雨下得大小合适、远近适宜,特效师张涛曾经坦言:“差点调整到崩溃。”刚开始拍摄一场蒙蒙细雨时,在高速摄像机下,这雨时而太大没有美感、时而太近,下在了镜头前面影响了视线,张涛试了多次都无法让雨均匀地落下。

“怎么这雨老是出问题?雨大了不能想办法调节吗?我们就不拍了?”面对着张艺谋的一连串责问,张涛感到非常焦虑。他将洒雨的架子拆下来反复调节,接着再试还是不行。他马上电话询问了一个资深同行好友,自己也接着查阅了相关资料,但是收获并不大,这雨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趁剧组拍内景的几天里,张涛反复地琢磨,仔细到场地去观察,到底是什么原因?一番琢磨后张涛才发现,因为拍电影需要打光,所以场景上方都有很多反光板,两边则是黑旗,很多时候,雨一下下来后就被这些设备给挡了,所以一直都没法下均匀。张涛心里有了底,回去后,他把原来的喷头取了下来,几番试验,他把这个喷头改装成了一个可以随意调节雨量大小和远近的新喷头。重新试拍后,终于一次过关。

为了让演员的感情肆意发挥,张艺谋采用了长镜头,多机拍摄的手法,这又给张涛出了一个更大的难题。同一个镜头,一个机位是正对着太阳的大逆光,多次调节都显得雨量很大,而另一个机位则是背对太阳的正顺光,随便怎么调节雨量使劲补,都感觉还是不够。一次次地调节,一次次失败,张涛感觉自己都要崩溃了,他不明白为什么非要用多机位同拍?“要懂光、懂电影镜头、懂构图……这不是为难我吗?我就是一个管下雨的特效师,为什么要逼我懂那么多?”张涛私下对着场景指导赵小丁吐槽自己的困惑。

赵小丁给张涛耐心地讲解了多机同拍的优势后说:“做个三流的特效师你肯定不用考虑很多专业问题,但既然能和张导合作,那就必须得拿出更专业的设备,要做到什么程度才叫一流专业?和拍摄方式无缝对接,不管用长焦也好、宽画幅也好,你都能拿出相应的设备来对应的机位,这才叫做到极致。”赵小丁的一席话让张涛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是啊,要想在这个圈子做到完美,没有其它办法,唯有变得更加专业。张涛购置了一些新的器材继续调试,一遍、二遍……十遍……二十遍……经过反复比对不同光线下,雨量的画面变化,张涛最终将所有的问题都圆满解决。

“几番波折,最终终于完成了张导的严苛要求,有一段时间我都感觉自己受着炼狱般的煎熬,当时的压力真的达到了顶峰,但一旦冲破了这种极致的压力,你就会发觉自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最终的画面非常完美。”张涛对着记者笑着说。

是啊,所有看起来的毫不费力,都是因为在背后竭尽了全力啊。世间所有的完美,从来都是用极致的专业铸就的。



作者简介:陌菲,自称“酷爱码字的中年少女”,2016年9月开始提笔写作,目前已有数十篇文章发表在《生命时报》、《意林》、《故事会》、《读者》、《格言.校园版》、《特别关注》、《知识窗》、《家庭百事通》等知名期刊和报纸上。

欢迎各位小伙伴点赞留言,喜欢我写的故事,别忘了点击关注“菲常故事”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电影中下一场完美的雨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