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

一、原文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名声与身体哪一个更亲近?生命和财货哪一个更重要?得到和失去哪一个更有害?过于爱惜必定会有大的耗费,过多的藏货必然会导致惨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屈辱,知道停止就不会遭到危险失败,这样才能长久。

2、南怀瑾《老子他说》

“名与身孰亲”,他要我们了解名就是假的,比起身体来,当然爱自己的身体。

“身与货孰多”,身体与物品比较,你手里拿了五百万钞票,遇到强盗,用刀逼着你说:“把你的钱放下给我,不给我就杀了你。”这时你一定放下那五百万元,因为身体重要。

“得与亡孰病”,得与失哪一样是毛病?

身与货、身与名,两个互相为用,得与失两个也是互相为用。

老子更进一步告诉我们,懂了这个道理——生命的重要,那么,“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你对一样东西爱得发疯了,最后你所爱的丢得更多,就是“爱别离苦”,这是佛说的“八苦”之一。“多藏必厚亡”,你藏的东西不管多么多,最后都是为别人所藏。

“知足不辱”,真正的福气没有标准,福气只有一个自我的标准,自我的满足。“知止不殆”,人生在恰到好处时,要晓得刹车止步。这是告诉我们知止、知足的重要,也不要被虚名所骗,更不要被情感得失蒙骗自己,这样才可以长久。

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

(1)名与身孰亲?

名与身孰亲,如果圣人要爱慕虚名的话,那么这是没有止境的,对道的疏离以及对功名的爱慕都只会陷入得越来越深。圣人用道本为以物相反,而一旦陷入对名物的热爱,就会与道相反,一步步地背离大道。

(2)身与货孰多?

退道全身,把自己推向万物之中,那么君王需要多少财货,才能彰显自己的尊贵呢?只会一步步地越来越迷失于财货之中。

(3)得与亡孰病?

得财货,以物市尊,则失道。失道,则亡天下。得到了天下的财货,最终导致失去天下。

(4)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爱之所以成,道之所以亏。大费,指损道之甚。多藏,以名为事则藏名;接着,以身为事则藏身;最后,以物为事则藏物。物与道相反,物之所以得,道之所以亡。

(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足,则道不亏。知止,则道不离。道不亏不离,圣人如此治天下,天下方能长久。

4、罗大伦《道德经说什么》

(1)都知道身体比名誉重要,但很多人依然汲汲于声名

当一个人突然名气增大,怎么面对值得深思。一个人要与他人交往,积累的名誉、名气,往往就是他生活的 基础。一个人有了名气以后,必须冷静,因为一旦名气大到和自身做的事不相符,就会出现问题。为了名气而做事,其实是舍本逐末。名气带来的便利和烦恼,几乎是等价的。

(2)钱真的很重要,处理好钱与身体的关系更重要

身体要是不在了,所有的钱就都跟您没关系了。钱的本质是您付出劳动的等价物。不要上半辈子用健康换钱,下半辈子用钱换健康。

(3)得到后,如果不付出,则注定会失去

人的内伤是由患得患失所致。人世间绝大多数的痛苦都来自“得与失”之间,得到了则开心,失去了则痛苦。我们要看清楚得与失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转化的。这个世界的能量是守恒的,您得到什么的同时,一定要知道您会相应失去什么。 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平衡的,您得到的同时,一定会付出。有时,失去未必是真的失去。任何失去,都是在给您腾空,然后让新的机会到来。但行善事,莫问吉凶,得与失让老天来定。

(4)不要把什么事都做到“甚”“泰”“奢”的程度。

“甚爱必大费”指过分喜欢什么东西,一定有更多的花费。您想要赚大钱,就要接受没有时间休息。

(5)如果您知足,就不会被侮辱,不会遭受损失。

“知足不辱”的“辱”是耻辱、损失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您知道满足,就不会被侮辱,不会遭受损失。

知足不是我们什么都不做的借口,您该做事还是要做事,但是对于做事带来的结果,您知足就可以了。好好做事,不在意结果,基业才能长青。

三、我之体悟——眼光放长远

这一章老子是教导我们要懂得“知足”“知止”,可是如果你用这句话去劝人,他一定会告诉你: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有时候现实情况真的不允许。

前段时间,看网上一则报道说韩国明星泫雅跳舞排练时晕倒了,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晕倒。后来她住院,有记者采访,问她是否知道身体不好。她说她其实在晕倒前就有感觉,但是大家准备那么久,她如果临时取消,她觉得很对不起大家。她想也许强撑一下就过去了,等到演出结束再说,没想到舞台上直接就晕倒了。据说她因此掉了很多粉,因为大家发现她不够爱自己,性感自信的人设一定程度的崩塌了。

我之前觉得这些网友也太奇葩了,晕倒说明她有敬业精神,同时她因为觉得对不起工作人员才强,说明她心地善良。

但现在看来,把外在的东西看的比自己的身体还重要,就是不“知足”,不“知止”啊!她如果及时休息和调整,只是取消一次排练,可是她晕倒进医院,连演出都得取消。为了不让人失望,结果却让更多人失望。还搭上了自己的健康,孰轻孰重?所以老子在说“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於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

所以老子劝人要“知足”“知止”,不是为了让我们“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其实是让我们调整到一种更长远的视角看问题,眼光长远了,才知道孰轻孰重!我们如果把眼光放长远,就没有那么多的“情况不允许”,没有那么多“关键时刻”,也没那么多“一举成功”。大多数事情都是持久战,所以保存体力,爱惜身体本身就是战争的一部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