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很多种。鲁迅先生把读书分成两类:一种是职业的读书,如农人磨镰、银行职员数钱,是职业的需要,我们来到人世间的前一二十年间读的到多数书大抵算是这一类:另一类则是一种精神上的品读,恨不能像是古人一般,焚香沐浴,烹上一壶茶,捧着心灵两个字来读书。
第一类干瘪无情,太消磨人,一旦人们过了考试之类的关卡大概会恨不能烧书以解恨;第二类则太过理想主义了,标榜一点功利心都没有的读书,似乎很有格调,却难免会吓跑我们一众凡人——这样出世的读书,大概只有鲁迅先生调侃的侍儿扶着去看秋海棠的“少爷”、闲人才能长长久久地担得起。
读书不该全是职业性的,那太消磨人,也太无趣。但也无需全是焚香品茗,正襟危坐,好像一点功利心都是罪过,那会把读书人吓跑。
读书可以有无数种姿态。而我今番聊的,我把它叫作女生的“面膜式阅读”。
这个词,是我诌的。这样大喇喇地讲出来,还妄想和读书这样的高雅事情沾边,实在是应该羞耻。可是我非要这样讲,大概是浅薄的我以为,这样可以让读书这件事显得更轻松。
一天的辛苦过去,无论是职场,还是学校的诸多任务暂时可以告一个小段落。姑娘们总算是卸了妆,洗了澡,敷上面膜,开始了一天中最舒心的美美美的时候。这便是某一种姿态的阅读的良机了。
不用端坐,在沙发上斜倚,或是在床上偎作一团皆宜。
很有一种外补营养,内补气韵的感觉。
书,有时候也未必需要我们的谨慎卑微的对待,相反可以像面膜一样,给我们另一番滋润养护。
日子久了,效果真是不错,让小枋也忍不住把自己觉得很受用的那些,与面膜很相配的部分读物们列了出来。
1 三毛的书
在这个书单中,把三毛列在第一个,大概是因为三毛曾经讲过那一番很有些名气的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
这太像我理想中的面膜式阅读了:轻松、随意,不追求得到什么可以立时炫耀的知识学问,却像是面膜上的营养液一样,细微地滋润着什么。日子久了,大概也能有些不同的气韵来。
首先自然是最负盛名的《撒哈拉的故事》。这也应该是大多数人读的第一本三毛的书。
沙漠自然是条件各种艰苦,更别说当时的撒哈拉还存在着战乱的威胁。可是全书却盛满了明快的光芒。不是那种小而浅薄的情调,而是一种赤子的热诚与自由。
也只有这样端坐在轮胎改成的座椅上,把粉丝能说成是初春的雨的女子,配得起有客携一束天堂鸟来的恭维。
《雨季不再来》:还是二毛时候的故事。大概是因为人们总是希望欢快与明亮的东西能够是纯粹的吧,很有些朋友表示不大喜欢这一本。不过大喜大悲,倒是性情的两面,反而正是这样,这个传奇的女子才越发生动了。读完,再看三毛母亲的那句:在我这个做母亲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子而已,应该会有更平和的感悟。
《稻草人手记》有趣,很值得一读。
荷西过世之后的作品,文章里的那股子味儿就有些不同了,比如《梦里花落知多少》之类。这几本我总也不愿意再看,印象也有些模糊了,只记得一个细节,大抵是三毛回到了台北,装扮新家,选择了伞造型的吊灯,却被说是有“散”的意思。偏偏记得这么一个细节,却不记得在哪一本了,倘若有熟知的朋友,或者可以提醒小枋一下。
总之小枋看来,这些就不那么适宜于伴面膜阅读了。
2 亦舒的书
亦舒的书太多,真是配得上那一声“劳模”。读亦舒的小说,有一个好处,就是几乎没什么你需要快进或者走神的段落。你也许不一定同意她的看法,可是总是会很耐烦的一直读下去。
金句频出。于是,很多喜欢她的朋友可以拿着小本本一句句抄下来。
另一个好处,是大多数小说都薄而好读,而三百多本的总量又足以让迷上她的你一下子拥有了丰饶的伴面膜读物。
著名的那个“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的《喜宝》。读的时候,觉得不过是个故事。读完一细想,好像非这样不可了。
虚构类作品,好的,大抵就是这样,可谓骗术高深。
《圆舞》有人把傅于琛解读为恋童癖,私以为太过。我倒是喜欢从周承钰的角度来看,好像是爱情,又好像成了一个想要破,却无法破的“执”,就像圆舞,绕来绕去,回到原点,重新来过。甚至为此还另做了短篇小说《错格——一个病态的疑似爱情故事》,不过就已经弱了太多。
《曼陀罗》: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有人说是《喜宝》的续篇,不过我倒是愿意相信喜宝还有无数种漫长的活法,唯独不是钉在纸上的这一种。兜兜转转之后,功利的选择,消解了可能在孕育中的轰轰烈烈,从而归于平淡。不过冲着“曼陀罗”这个花,好像也可以读一下。
《纵横四海》,亦舒书里颇为特别的一本。异乡的华工的奋斗与血泪,背后藏着层层叠叠、隐隐可见的历史,颇有些熙熙攘攘和荡气回肠的味道。
师太的书太多,而我开始挖掘的太晚,更多的只能以待后补了。也欢迎同好推荐喜欢的师太的小说啦!
3 蒋勋的书
如果去网络上搜寻关于蒋勋先生的评价,总是会看到成堆的,关于蒋勋先生书中的错误的列举与批评。甚至于在知乎上还有“为什么知乎上这么多人讨厌蒋勋”这样的问题。可是我依旧将蒋勋先生的作品列为女生面膜式阅读的首选良品。蒋勋先生的头衔很多,其中我觉得“美学家”最为迷人。
既然我们说美这件事,就像有朋友说的,犹如看电影,我们感受那个味儿,那个情节与情感,至于背景的桌椅是不是犯了什么考据上的错,那倒是可以原谅。
毕竟,对于我们普通的读者而言,这些东西,都是大可忘记的。而那些美的触动,反而会像三毛说的那样,潜在地存在着。
《蒋勋说宋词》,这一本我格外喜欢,甚至于让我对于宋代,这个总被我们嫌弃不够强盛的朝代,都有了更多的好感。朝代气韵,不再是外放,相反地,有了更多的向内的发掘。
倒是从另一个角度,教会了我,在客观存在的困难与辛苦的压迫下,怎样转而向内,从自己内心发掘出些动人的神采,聊以开解。
4 《红楼梦》
虽说是面膜式阅读,依旧没有绕开这座中国小说的高峰。《红楼梦》是一本奇书,就在于她实在是太丰饶而多面了,大概每一种读书姿态,都可以适用——简直是多功能读物。
面膜式阅读,大可放松心态。那些文化的、历史的、思想的种种,都可以抛在一旁。我们只看个其中的“漂亮”即可。
从美学的角度去讲这部伟大的小说,这个命题太大、太难,我只举个例子吧。
亦舒曾经在专栏里写,年轻的时候买了新的猄皮外套,要把手肘部位磨花做旧了,才穿出门。
世上的文章的美很多见,就像是猄皮外套一样,可是本来就是旧的猄皮外套,却非得有些厚重的东西托着,也就不那么常见了。
5 Moment in Peking
一款特殊的伴面膜读物,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也算是上一条的延伸。林先生本来是想把《红楼梦》翻译成英文的,最终却写了这部依托民国时代的小说。
我曾经也把这本小说推荐给外国朋友过,不过有时候心里却想,小说里的有些有趣的细节,大概非得了解几分中国的文化才能不遗漏,外国朋友恐怕不能感受这般,未免遗憾,
推荐读原版,也就是英文版本的,会有很多意外的惊喜。
书单未完待续!
面膜式阅读不过是一时胡诌的词,不过这种轻松滋润的阅读状态却让我很是享受。每天晚上,工作事情告一段落,洗一个热水澡,敷着面膜,翻两页书,然后入眠,自是惬意!
书单未完,而且应该会长期未完下去。
也欢迎各路同好交流书单,提供宝贵的意见!
你也许愿意看:说书观剧|从《我的前半生》妄窥格局与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