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O才是企业拥抱开源的正确选项——适兕访谈录

点击链接收听本期 “大咖访谈” 播客,与大咖面对面:

大咖访谈:适兕 | OSPO才是企业拥抱开源的正确选项


开源雨林:请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大家好,我是李建盛,网络 ID 适兕(kùo sì),是一名作者,从事开源相关将近20年。

开源雨林:您接触开源时间很长了,那近几年您特别关注开源治理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要去推动开源治理?

这与我自己探索开源路径有一些因缘,我也希望用自己个人的微薄之力去推动开源的发展。我认为,开源是一个舶来品,它涉及到很多知识、文化等软技能的内容,有一些对于我们本土的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比如开源背后的法律社会、经济秩序等等,但同时我们又拥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

在改革开放 40 年之后,我们学到了很多现代的西方管理,比如工业革命,这一整套管理体系传到中国之后,我们发现当有一定的经济激励时,大家很容易能够接受开源。如果想在国内去推广开源,从而让更多人受益,我们不能整天的去谈软技能,而是需要和实际的项目结合起来,其中所谓的开源治理就是一条不错的路径,所以我在这几年里会分出一部分精力,把开源的这种组织方式,以培训教育或者其他方式进行传播,这也是我在传播开源的一部分工作。

开源雨林:您对国内现在企业开源治理现状有何评价呢?尤其是疫情前后,国内企业开源的生态变化。

2014、15 年我正处于职业转型的关键期,那个时候是极少人关注开源相关的软技能的,到现在其实我们会看到有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尤其是 2016~18 年这几年,与 2019 年之后相比较,简直是天壤之别。从个人经验来看,举个例子,最开始我是不受待见的,大家都会认为搞开源的是神经病,然而这两年,会经常性接受一些大家的采访,也有些人开始愿意去听我讲一些东西,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接纳和认可的过程。

而从产业角度或者整个开源世界来看,也有相似之处:开源原来是个亚亚文化,后来是亚文化,再到今天成为一种主流文化。大家会发现,现在数字世界中开源项目占了 70~80%!再加上后来世界上发生的一些安全问题,比如 Log 4shell,大家也逐渐开始重视开源,会发现开源就好比路和桥,是影响人们生活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再说更夸张的一点:开源现在是唯一的力量,能够让人类与 AI 友好相处。

为何这么说?AI 现在非常火,有人欣喜有人焦虑,最开始人类掌控所有代码,所以大家都不会很担心,但随着数字化进程,那会不会出现软件控制的现象呢?比如买了一本书,它半夜可能会把这本书给删掉,就好比从家里将这本书给拿走了,再比如镜子,会不会每天将数据都上传走?打车是不是也会上传数据?等等等等,这种数字已经触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如何去控制这些代码?

人类控制代码的时候,我们可以诉求法律、政治或者按照传统的方式来处理,而当这些代码全部交给 AI 的时候,很有可能会乱套,而且随着代际更新之后,我们的下一代未必能够理解原来的算法,因此想要利用 AI 的力量,开源是唯一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开源雨林:您在 Linux 基金会亚太区负责 OSPO 的推广,是否有一些印象深刻的开源使用案例跟大家分享?

LFAPAC 布道者团队在 2020 年底发起,主要是由一些志愿者组成,我们也做了几期走进企业的开源 “万里行” 的活动,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学习一些新的东西,但后来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可惜后面就停止了一段时间,而在今年,疫情过去的第一时间, LFAPAC 就在北京组织大家搞了一场 OSPO Summit 的活动。

总的来看这几年,我观察到很多企业对开源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在不了解开源的时候,会认为开源这件事非常轻松,而当企业也开始去开源一些自己的项目时,会发现与当初的预期有一定的差距。大家也因此会有一些诉求,会想要了解各自企业开源的状况、是如何说服老板支持更多的投入到开源当中,以及大家是如何解决的与开源相关的问题的。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 2021 年走进红帽的时候,当时一个做 kernel (内核)的开发者,在讲红帽是如何做 Upstream First 以及做企业版的流程,而我主要讲的是要倡导 Upstream First、要注重 community 的影响力,以及企业需要考虑好自身的商业模式等等,后来他跟我说,这些都是他们生活的日常,对于他们来说讲这些东西完全没有必要。

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布道者一直处在两个夹层之间,一边的开发者会认为不需要讲这些日常大家都默认的东西,甚至会觉得讲的还不对,而另一边则是完全不了解你讲的东西。这也因此让我觉得这份工作非常有意义,我们是需要将开源的规则、知识等显性化的。

开源雨林:在开源生态建设这方面,您是否有一些酸甜苦辣或者觉得很有意思的案例可以分享呢?

我们其实还没有深入到具体的项目或者 community ,但现在有一个可以谈及的点,那就是刚刚谈到的 “内、外”(内部的和外部的)。无论在哪,我们都很难对“内、外”有很明确的界限。

通过 community 形成的开源世界与企业所在的这个世界,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灰色地带”,比如我们做 OSPO 的这群人,以及在企业内做开源的这群人,当某个人在多个组织里面,无论在哪一方都会带有多重的身份,很难说自己是一个很纯粹的企业人,不需要考虑 community 的利益,或者在community 同理也得考虑企业的利益,因此得平衡各方的利益,我们都希望企业能够利用开源来达成目的,而开源也能通过企业来发展壮大队伍,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开源雨林:《开源之迷》中提过一个理论叫 “差序格局”,您是否会觉得源自中国的项目有机会跳出现有的格局,然后走向成功么?

当然,我对这方面很乐观,我们是一个非常勤奋和优秀的民族,都非常愿意学习新事物,能够很容易跨越语言的障碍,而开源是一个全球化的产物,因此需要通过学习掌握这种文化,才能进一步引流。

刚刚提到的 “差序格局”,其实是论及本土文化拥抱开源的艰难之处,因为在这个格局之下,人们是无法形成基于计算机技术项目的共同体的。但是,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

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再接受这种文化“轨道论”了,文化选择看成是火车轨道,切换到差序那就一直是差序,跟了团体之后则一直是团体;而是将人类对文化的选择是可以将其当成一种工具箱,在企业内是一种文化,在开源共同体则是另一种文化,而这个前提是需要将这些文化显现出来,大家能够了解得到。

开源发展到现在已经有 40 多年了(包括自由软件阶段),它已经成为一个文化体系支撑世界,只需要遵守这些规则就能够让项目成功,获得发展。

开源雨林:您对国内开源治理的未来发展有何期望?

讲一些比较现实的东西,通过我个人能够接触到的企业、高校或者政府组织等,我认为我们还是不能忽视开源这件事,成功的项目、 Foundation 以及人,之所以会成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们需要尊重、重视并学习它,保持谦虚的态度并向其请教,与之交流共同进步。

开源雨林:您对开源雨林有什么期望或者寄语么?

不管企业如何利用开源的产出,比如生产力,或者软件、项目成果等,最终是由市场决定,我们回顾这个市场,会发现企业的生命一般情况下都是比较短暂的,大概二三十年,能够留下来推动历史发展的,都是真正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的,我对开源保持非常乐观的心态。

对于开源雨林,我觉得可以接着往下做,比如大咖访谈,能够将各个大厂的经验或者教训分享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开源需要很多力量去推进,也期待开源雨林越来越好。


开源雨林围绕开源通识、开源使用、开源贡献三大方面构建知识体系,愿把长期积累的经验系统化分享给企业,在团队、机制、项目三方面提供合作,推动各企业更高效地使用开源、贡献开源,提升全行业开源技术与应用水平。

开源雨林的内容已开源,并托管在 https://github.com/opensource-rainforest/osr ,欢迎通过 Pull Request 的形式贡献内容,通过 Issue 的形式展开讨论,共同维护开源雨林的内容。

欢迎关注 “开源雨林” 公众号,获取最新、最全的消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ospo开源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