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兴

文:宛青扬

图:友摄

日更:1000/5

《论语》里有一句:“礼之用,和为贵”。

我深感这个“和为贵”,一个家不管贫与富,家里有“和”,便有了“安”,家便温暖,孩子也能茁壮成长。反之,家常是鸡犬不宁,孩子虽身体茁壮,内心已是千疮百孔。

我有一个朋友家,便是如此。

回忆童年时,朋友常说的一句话便是:放学回家,很多时候还没到门口,父母声嘶力竭的吵架声已钻进他的耳朵里。

他说,有时还能有一口热乎饭吃,有时运气好的话,在同学家吃上一两顿,其余的只能饿着肚子上学。因为,锅都被父亲砸了。

朋友是老二,上面有哥哥,下面有妹妹。或许他处在中间,又或许他逃离这个家比较早。高中一毕业,他立刻收拾行囊外出打工了。哪怕他考了一个小二本,也坚决不上。

他的哥哥结了婚,才外出打工;妹妹是他母亲四十多岁意外的结果,父亲重男轻女不理不睬,只关心开学费用,母亲又有点溺爱。

兄妹三人,朋友的性格还算随和、乐观。后来他成了家,在一个小三线城市入了户,安了家,娶了一个善良爱阅读的姑娘,生了一双儿女。虽还是打工族,也常为生活所奔波。但他常知足知乐,也常牵儿拖女地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

朋友的哥哥,受父母的影响,性格太木纳。不爱说话。在工厂里做工,他一言不发地只做事。后来,领导看他成了老员工,又老实本分,就提携他做了一个小组长。但一个月不到,他又做回了员工,因为他连一个早会也开不了,更不要谈下指令安排手下人各司其职了。

至今他在那厂里干了近二十年,还是老员工。他也没承担起父亲责任,他有一双女儿,大女儿十八岁了,这十八年里,他陪孩子的时光屈指可数,他那屈指可数的陪伴也很少有沟通。但大女儿的性格却和他一模一样,半天能待在一个角落里不发一言。

他只关心自己的工作,外出打工的这么多年,他的春节,几乎都在宿舍里度过,年迈的父母,他想不到去看望。

最后,朋友的妹妹。

妹妹可以说是遗传了父母的吵架体质,又加上母亲的溺爱,她从不去反思,一味地都是别人的错。现在,她的家庭里也时常吵声不断,丈夫的手机已被她摔坏了好几个。因为种种,丈夫虽没钱,还出了一次轨。

这简直就是在千疮百孔的婚姻里,又撒了一把盐。妹妹时常要离婚,但没离成,因为孩子吧,又因为父母的劝吧。

但我想,终究是她自己的原因吧,一个人如果真正想干一件事,是不会顾及外界的声音。

但婚没离成,不代表就能和睦相处。

有一次他们的吵架,导致她差点没了性命。

那一次是她赌气地从丈夫正在加速开着的电瓶车后座上跳下来,重心严重不稳,一头栽在旁边的绿化带上,后脑勺重重一击,当时说了一句:头很痛。便昏了过去。

后来,她做了开颅手术,躺在重症监护室,医生说等着吧。没想到,她几天后便醒了,上天真是眷顾了她。但重创之后,也让她在医院里度过了大半年。

老祖宗说:“家和万事兴”,真是千真万确。

朋友父母种下的“因”,结了朋友兄妹的“性格之果”,朋友兄妹的性格,处事方式,又导致了他们家庭生活的大小破事。

只有朋友,还能抽身。没受多大影响。家里虽没多少钱,但家庭氛围还算和睦。

我想这一切与他家里的那一面书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的,朋友爱阅读,他的妻子也爱阅读。我想正是阅读让他脱离了原生家庭带来的“负能”,正是阅读改变了他的“周围风水”。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