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美人薛宝钗

《红楼梦》第五回写到宝钗的肖像:“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芳,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相比文中描写黛玉的神态和外貌,或许宝钗没有那么让人仅凭外貌就印象深刻,文中着笔她外貌的笔触也不多。但宝钗的美,更多的是一种理性到极致的美。

纵观整本小说,宝钗和黛玉始终是一个矛盾体的存在。初看小说,易被黛玉的才情所吸引。诗会中所作的诗歌总会比宝钗更容易引起读者注意,这也许与她争强好胜的性格有关。而宝钗做事比较谨慎,善于收起锋芒,不炫耀自己的实力。

其实薛宝钗的学识应该是在黛玉、宝玉之上的。出生在商人家庭的她,不同于宝玉生活的官学世家,明确规定哪些书可以看,哪些书不可读。《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善于用不写之写的手法,间接体现出宝钗的学识超群。其中,在第四十九章“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旷胪膻”中,因史太君带刘姥姥进大观园,众人吃酒行令,黛玉不防说出了《西厢记》中的句子:“良辰美景奈何天”。之后,宝钗说要“审”黛玉。宝钗坦诚相待地对黛玉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本不该识字,原该多学些针线女红,偏巧又认识了字,就该选些正经书来读。《西厢记》《牡丹亭》这样的书最容易迷心智。”黛玉经过此事之后视宝钗为知己。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断宝钗的学识是在黛玉之上的。没有对《西厢记》内容的烂熟于心,如何能仅凭一句诗便知出处?

此外,在第二十二回写贾母为宝钗庆生时,让宝钗在酒席上点戏,宝玉感到厌烦说:“只好点这些戏。”不料宝钗却赞美戏曲的辞藻之妙。谈论到:“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这一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只《寄生草》填得极妙。”宝钗随后念出来听;“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随缘化!”宝玉听了,喜得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

从这两个事例可以从侧面看出宝钗的博闻强识,学识超群。学问是理性的东西,与宝钗极致的理性之美相得益彰。

宝钗不仅通读有字之书,也善于无字之书。生于商学家庭的她,生活经历比其他兄弟姊妹都要丰富得多,这也影响了她为人处世的态度。大多红迷评论她会做人,当然也有人认为她喜怒不形于色,城府太深。

优秀的人总会被嫉妒,宝钗亦是如此。但宝钗的学识见解不会因此而磨灭。在刘姥姥进贾府时,算是人精的刘姥姥口里含蜜一般吹捧大观园如何富丽堂皇,并请求画一张画带回去给乡下人看看。于是这件事就落到了惜春的身上,不少人提出意见,但都无实际操作性。宝钗却细细道来并列出了物品清单,教给惜春一个法子:“原先盖这园子就有一细致图样,虽是画工描的,那地步方向是不错的……”

由此可看出宝钗的生活经历比较丰富,对现实的问题能给出及时可行的解决方案。

又譬如之前所说到的贾母为宝钗庆生时在酒馆里看戏的情景。贾母让她点戏,她点的却都是平常长辈爱看的戏曲,这不是别人说的城府深来取悦长辈的行为,而是她想表达她的一份孝心。

在史湘云想主持诗会却愁没钱时,宝钗提出了她的建议,说道;“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得很好的肥螃蟹,前几天送了几斤来。老太太连上园里的人,多半是爱吃螃蟹的。我和我哥哥说,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岂不省事又热闹了。”湘云心中自是感服,极赞她想得周到。

宝钗的体贴,对无字之书的掌握也是很显而易见的,理性到极致,这便成就了“无情”美人薛宝钗。或许你们认为她城府深,实则不然,这只是生于商学家庭的她为人处世的方式,正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情美人薛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