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用户感受到的响应时间的一些技术方式的总结

排除开发人员比较低级的程序写法以及非常利害的局部优化。

各种的技术方式处理,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减少总的数据处理时间。

解决的是标题的内容。

总的来说主要是以下几种路径:

1、以更为贴合原始数据的数据结构保存(内存或持久化)

例如:树结构的信息,也可以用结构化数据库的二维表的来表示,但取出来时,就要计算处理,这样就慢了。如果直接用支持树结构的数据库存,取的时候就快了。

负作用:要多一个数据库的维护,,,,,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例如时序数据,地理信息,就不一一描述了。

2、提前计算

这个你现在也经常用了,但多数是数值上的,其实建索引这些也是提前计算的一种,还有传统OLAP,其实也是提前把一些维度的东东给算了。

负作用:一些实时性的,且上下文较多的,用这种方式有一定困难。

3、并行计算以及非阻塞、异步处理

也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

4、状态尽量在内存里,且是内存优先处理(这个会有些难)

理论上,只要以上几点应用的好,且也接受他们带来的一些负作用。

用户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并不是指完全处理完的时间),是完全可以做的到的。

以下是一条原则:

用户的任何一个操作,界面上一定是要变化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提升用户感受到的响应时间的一些技术方式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