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日记》:读完以后更爱书了

这本书写给爱书的人

个人愿望清单中有一项就是开一家书店,所以看到《书店日记》这本书时,我毫不犹豫就拿下了。看介绍,这就是一个二手书店老板的每日碎碎念,做好了枯燥无聊乏味的心理准备,没想到读第一页第一段时就没忍住,笑出声来。

记得在买下这家书店前,我还挺温顺友善的。连珠炮似的无聊问题,朝不保夕的资金状况,与店员和一个接一个没完没了讨价还价的顾客漫无休止的争论,害我成了这幅模样。至于我想不想改变现状?一点也不想。”

才刚看完《奇特的一生》,整个人像打了鸡血似的亢奋,一心想着要成为更好的自己。现在居然有个家伙对于自己不好的状态有清醒的认识但毫无改变的觉悟,对我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

一、随意任性的二手书店老板

柳比歇夫是个事前规划极其认真事后统计分析绝对严谨细致的人,这位二手书店老板肖恩.白塞尔简直随意任性到没边。我简单概括几条,大家随意感受:

1、回家看望父母时顺便去了趟书店,和店主闲聊说要找份喜欢的工作,店主建议他买下书店,然后,他真的就买下来了。

2、他决定把书店发生的事记下来,想着将来或许能写成点东西,就在想到做这件事的那一天开始了,完全没挑个黄道吉日,目的也很不明确。

3、亚马逊反馈他的网店评价从“好”跌为“中”、面临账户关闭的问题,他懒得去弄明白评价标准,就随它去了,等他们发邮件来说确实有麻烦了再说。

一切都很随意,他的日记内容,也很随意。但是,和《奇特的一生》相比,我更喜欢这种感觉,大概,我确实不属于严谨细致那一类的人吧。(天知道为写《奇特的一生》读后感我死了多少脑细胞)

二、刻薄犀利带着英式幽默的语言

他的语言犀利刻薄到了让我瞠目结舌的地步,想想那些被他写进日记里的客户在看到描述自己的那段文字时作何感想。这些日常描述都被他发表在网上,后来确实有被描述的对象留言表达不满。他同样把不满意者的留言摘录到日记里发表出来,不做任何评价,这招太狠了。

乌黑却日渐稀少的头发费心梳理过,好让它们盖住头顶——有些秃顶男就是以这种毫无说服力的方法试图让别人相信他们依然发量丰裕。
仿佛有人把他的衣服装进大炮里一下子朝他轰过去似的,虽然衣服终究是到了他身上,某些部分总归是不太顺当。
书的价格明明已经是原定价的零头,还带折扣,顾客却还是觉得理应再砍掉百分之三十,这真是在严重考验我对人类尊严的信心。
那是种填了衬垫的连衣裤,专为滑雪而设计,她穿在身上就像个走丢了的天线宝宝。
想知道“性格阳光”的反面是什么,看看威廉就知道了,一目了然。

再摘录下去有抄书嫌疑。这些都是在开始前十多页中出现的,每读到这样的语句就心里一阵轻松,《奇特的一生》带来的消化不良的感觉也消弭了。(我大概是真不适合看成功励志类书籍)

三、不强求生意兴隆但经营有方

既然是书店老板,自然会有书店生存经营之道。肖恩.白塞尔能把一家不起眼的书店经营成苏格兰最大的二手书店,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但像“估一个价,然后对半砍”这样的主意,是那个像走丢了的天线宝宝——古怪店员妮基提出来的,肖恩有没有采用不得而知。他创立“开卷随缘俱乐部”这一点倒是非常有可取之处,这帮助他留住了忠实的顾客,扩大了书店的影响力,稳定的收入还帮助书店度过书业寒冬。他还和朋友们组织当地的图书节,把读书办成节日,像音乐节那样,这么棒的创意谁能想的到呢?在电商平台和网络购物席卷全球的当下,肖恩也适时的在网上出售书籍,线上线下同时发展。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还不断挖掘到他的宝藏,如果我真的愿意把幻想中的书店落地生根,这些宝藏也许能给我提供很多帮助。

四、坐拥十万册书、坐等好故事上门

想开书店的初衷不在于靠卖书挣钱,而是幻想自己能坐在一大堆书中慢慢地一本一本的看下去,不为时光所扰,不为衣食担忧,最重要的,那些书全都是我的。但,这真的只是幻想。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每个月给自己买上两三本,依照这个速度,一个墙角还没堆满。当看到肖恩在书桌上用书砌成一面墙,读完一本又一本,书墙就慢慢矮下去直至消失,我心里的感慨是:太奢侈了!太羡慕了!他怎么能这么有创意?他怎么能有这么多时间?他怎么能有这么多书?他怎么能用这么多的时间来看这么多的书?虽然他是在疗愈自己受伤的感情,我依然酸了,内心产生如此强烈的羡慕之情,难道潜意识里也是希望借此逃离周遭世界和内心世界?或许吧。

我以为这本书会一直以犀利刻薄调笑周遭一切的风格持续下去,猝不及防的温情却让人感动了一把。肖恩经营书店不限定于专门的类目,他尽可能广泛的搜罗各类书籍,只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心仪的书,每个人都能从阅读中获得同等的快乐。书大概是这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了,不管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作者的思想被文字固定下来,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时空与作者交流,不因贫富地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因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而烟消云散。二手书的来源之一是被继承者们处理的逝者遗留的藏书,书中的内容伴随逝者度过一生,清走藏书像是抹去了他们在这世上存在过的最后一点证据。值得庆幸的是,书被留了下来,若干年后又在买下它们的人手里获得新生。我们民族的历史几经变迁,能留下来的书都是文物,私人很难拥有数量可观的藏书,想想1679年出版的书历经三百多年风雨,一代代传承,最后安静地在二手书店的角落等待它们的新主人。这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

当然,开书店不仅仅只有浪漫,还有一堆的麻烦事儿。我心目中的书店是个平和、宁静的休闲场所,可以让人逃离现在生活的无情苛政和数字化要求,是一方乐土。在肖恩的日记中,书店除了要面对各种奇葩顾客,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对抗线上图书销售产业的吞噬。为了生存下去,除了卖书,他们还得卖各种淘来的杂项:古董桌子或盥洗台、便宜首饰或人造珠宝、花盆或古董保龄球……以贴补书店的收入。这些东西放在书店里,打破了我心目中纯粹的书店的形象。但,它们也成为了这家书店的一部分。

五、因二手书而闻名天下

阅读这本书会有种奇异的感觉,你好像真的和肖恩一起经历了一轮春夏秋冬,过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因为是日记,连贯性不强,从任何一天开始都不会影响阅读。不过最好还是从头开始,有些奇怪的人物会贯穿始终,他们成为了书店故事的一部分,我们很难有机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怪咖,在这本书里,可以好好观察一下人生百态。我们不一定有机会去经营一家书店,这也不是个发家致富的好行当,指望从这本书中学到成功、励志或绝地反击之类制胜良策的人怕是要失望了。看完这本书,不会让你有恨不能立马指点江山改变人生的澎湃激情,但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验。肖恩任性而认真的经营着书店,把当地打造成“书城”,让二手书业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前往参观。他开着一家二手书店,却不仅仅只是开了家书店。他不愿改变自己,但他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整座城市。这是他努力的结果,也是实体书回到人们心中的见证。


原创文章,转载须经作者园子东角一棵树同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店日记》:读完以后更爱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