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5305”,彰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温暖的金小仙林湖(2021.12.1)

学期过半,召开家长会。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后半学期的课堂教学怎么进行?我以为,可以依托“5305”,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一、何为“5305”?

那么,何为“5305”呢?

一节课共40分钟,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开始的5分钟,中间的30分钟,还有最后的5分钟。

开始的5分钟:为学生分享时间。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围绕已经学习的、正在学习的或者即将学习的内容与同学进行分享。

中间的30分钟:为教师讲解及师生互动。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答疑者、纠偏者和合作者。在学生有疑时,教师予以点拨;在学生有错时,教师予以纠偏;在学生需要时,教师提供合作。这30分钟主要用于围绕当节课学习任务进行的、或教师讲解、或学生探究的学习活动。

最后的5分钟:为当堂测评时间。活动主体仍是学生,用于学生独立完成针对当堂课学习内容设计的测评,并力争做到当堂完成、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和当堂释疑。

“5305”是以时间为维度,对一节课教学环节的划分。这里,5分钟、30分钟、5分钟只是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一种模糊指代,旨在通过对课堂各个活动环节内容的提前设置以及时长的大致确定,对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学习行为作出引领,甚至是规范。通过统一要求逐步促进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真正能够促进学习发生的课堂学习生态的形成。

因为是一种模糊的指代,所以与其说“5305”是一种操作要求,不如说是一种方向引领。

二、当下学情

为什么要在学期过半,不久就要对整册教材进行整理与回顾的时候采用“5305”这样的课堂学习范式呢?那是基于范式本身对学生的要求,也就是说与当下的学情有关。

就像阅读需要读者带着生活阅历才能走进一样,“5305”的使用也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

1.每课分享

第一个“5”是学生分享。学生怎么才能分享有物、分享有理,分享对他人有启发呢?则以学生已经学习过相应的内容,形成一定的认知为宜。学生基于已学的基础之上,更有可能出现对已学内容的结构化。因此,学期过半,特别是复习阶段尤为合适。

2.每课测评

再看第二个“5”是当堂测评。所有的测评内容皆由学生设计和提供。怎样才能呈现出比较高质量的测评练习呢?有不同的来源。比如遇到过的、错误比较多的问题,也就是典型错题,就是需要在整册教材整理和回顾时予以强调和练习的问题。再比如,涉及到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的问题,也具有比较大的应用和思维的价值。而这些问题哪里来呢?当学生已经学习过之后,就会产生。再注意收集,自然就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仅以上述两个阶段而言,都对学生已学和已有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学期过半,特别是复习阶段使用“5305”比较合适。

三、具体要求

以上是“5305”课堂范式对学生的要求,那么,有没有家长可以高度关注和提供帮助的工作呢?自然也有。

1.第一个环节:提供技术支持。

在第一个“5”,也就是每课分享环节,为提升分享效率,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比较丰富的内容,需要学生带着课件来分享。尽管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制作课件,但是只要家长愿意,仍有比较大的参与空间,以给孩子技术支持,使孩子能做出一个既美观更实用的课件来。

2.第二个环节:充当知心听众。

每节课上,与老师互动交流怎么样?回家可以说一说。说给谁听呢?家长正是最合适的人选。家庭生活中,往往是家长说孩子听,于是各种各样的问题便接踵而至。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调整为孩子说家长听:一来可以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二来可以丰盈亲子共处时光。

3.第三个环节:给与不同视角的意见。

第二个“5”是课堂测评。到了后半学期,也由学生来设计和提供练习。孩子们能提供出什么样的练习呢?如果仅由孩子来选择,可能主要的范围就是书和已做过的练习,题型比较单调,题目缺乏变式,通过测评来巩固和提升的功能的体现也会有所欠缺。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参与进来,则能够从不同于孩子的视角来看待这些练习,往往会有更好的发现和整合,因此也诚挚欢迎家长们能够一起参与进来,与孩子共同整理、共同设计,共同学习。

以上从何为“5305”当下学情以及具体要求几个方面,面向家长谈了后半学期的课堂教学计划,归结起来,可用两个“基于”来概括:一是基于学情,开展分享;二是基于学科,采用范式

学生一直都是学习的主体,到了后半学期,怎样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加彰显呢?依托“5305”,是一个已有操作经验、可以大胆实践的选择,特推荐和分享给家长,以及同伴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依托“5305”,彰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