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班第一节课几点感触

第180天分享

刘老师的筑基班课程就和刘老师讲症状学一样,生动,精彩,鲜活,我很喜欢听。越听越让我喜欢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无论是精神分析还是其他流派。人的心理世界是深邃的海洋,那些沉在海底的迷底总让人着迷。比如精神分析,它是人类深入探索人类心灵的本质与复杂性的理论,是深入探索人格的方式。越复杂让人越深入越难于自拔。下面是课堂触动到我的几个点。

1. 我们学心理学,并不代表我们就不能有情绪,并不代表我们的孩子就一定教的比别人家的优秀得多。心理学的学习,目的是完成自我的觉察和意识,对自己的性格特点,行为模式,以及对自己的优势、擅长、情绪爆发点、情绪的卡点等等,可以有更多的完善,更多的觉察和意识,这是更重要的地方。所以学习心理学,更多时候是完善自我。自我完善得越好,作为一个容器,容纳度就会越高。我们身上有很多的卡点,这些卡点,就是导致我们有情绪的地方,在咨询中很容易呈现出来,不但帮不了别人,很可能伤害到别人。在生活中,比如作为一个母亲,能否成为抱持孩子很好的容器,情绪稳定,和孩子合作一起打败问题,都要看这个母亲身上自我的完善程度。所以心理学的学习,不是代表我们没有情绪,不是代表我们的状态就一直很好,而是代表着我们可能越来越能觉察了,比如在跟孩子谈话的时候,能明显的意识到,我开始对孩子有情绪了,我开始对他那个点有情绪了,我现在状态不对劲,有这些意识了,这就是成长与进步,这就是学心理学的目的。焦点经常讲,我们的目的是扩大白,但不是消灭黑。接纳生活中那些暂时很难改变的部分,学会与问题共存,当我们能做到这些的话,就已经代表我们的心理更健康了。

2. 人本主义以马斯洛为代表,它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它们认为,人性来自自然,自然人性即人的本性。凡是有机体都具有即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来发展自我的潜能,相信人性本善。它非常强调的一个点,现在几乎用到了所有的学派、所有的心理学里边,就是真诚。人本主义格外强调真诚,真诚到透明,纯粹到极致。刘老师说真诚到透明,来访者感觉到你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这不是装的,你装不出来,你到底是不是足够的真诚,气场会散发出来。真诚的几乎是透明的状态,来访者就感觉足够的安全,再加上你能非常好的感同身受对方,那么你对对方的那种理解就会非常的深,他说的你都能理解的到,这样的话,他就感觉很安全、很温暖,他就能更多的停留在自己的内心里面,不需要你什么引导,不需要你什么指导,不需要你作为专业助人者,给他很多的什么,他在你这他就会自然而然的开始去流动,开始自然而然的去思考,自然而然的变化。真向往真诚到透明的境界,需要不断的成长和修炼!

3.关于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我们很有必要去了解。因为它是研究人从出生到成年晚期的心理特点。每个年龄阶段,像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每个阶段哪些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和照料会导致什么问题,会导致什么情况,或者需要怎么去照料,这些发展心理学里边都有,所以我们要去了解更多孩子的年龄阶段特点的话,我们需要去学习发展心理学,或者我们需要去买书来看一看。比如青春期,像青春期最主要的特点其实就是一系列的矛盾性特点,又自我中心又敏感,认为自己已经成年了,又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又想干成事,经验又不足,一会阴一会阳,一会自己认为自己可牛、可不错,一会一点小事就把自己给打击的体无完肤,就是它最典型的一些特点,我们要是知道了,我们可能好多时候就对孩子有更多理解,它是这个阶段的特点,非常正常的特点,这些都是为了让他能很好的自我概念,完成自我统一,就是从我是谁到最后我知道我是谁了,完成自我统一,更好的走向社会,必须的或者必经的阶段,一定会有的一些特点基本都会有。有的家庭里面可能比较温暖,从孩子很小就比较民主,愿意倾听孩子,那么他的青春期可能就不太明显,但是他基本也会有,可能不那么明显,时间相对也短。一般来说家庭越不民主,小的时候控制越狠越严,那么可能到年龄青春期反应时间就越长,波动越大,我们也不要感觉他就是有问题了或者怎么这样,这一般来说都不是绝对的坏事。焦点认为每一个问题都是改变的契机,它都是很好的事情,如果他以前小的时候,可能有很多的东西被压抑了,他有很多情绪,但青春期的时候却没有显现出来,那么很有可能等到他,到了大学的时候或者毕业之后,他就开始折腾了。但并不是说青春期没有折腾,长大一定折腾,这个根据家庭情况。如果小的时候整天吵啊骂呀,结果到青春期没有多大的反应,那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将来有可能到大学的时候出现更严重的情况。总而言之,每一个问题都是机会,每一个状况都是提醒。父母了解了青春期特点,才能更好陪伴呵护孩子的成长!

4. 做一个稳定接纳的容器:我个人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就接纳与规则这两面经常不太稳定立场。有时感觉自己要做一个更为宽容的容器,孩子有情绪我稳定在那里接住,云手。而有时候却颇为反复,担心这样类似父母妥协后退的模式是不是过犹不及,带来反作用。刘老师提到的这点我觉得很为精彩。就是说当你稳定接住了孩子的某些负面情绪,他生活中那个模式就开始能被打破,良性的模式可能就会开始出现,这就是我们能帮助他的时候到了,机会到了。前提是我们要非常清醒的意识到他不是在攻击你,他只是在生活中的一个模式的一个呈现,他生活中就这么对人的,正是因为生活中的人受不了他这样,所以才导致他开始内耗,开始产生很多的问题,一团糟糕,如果你再兜不住,给他讲道理,想着怎么样能让他做到,让他去改变,他还是会退宿到原来的世界原来的模式,无任何益处。看到这些更能理解容器的真正意义!

5. 行为主义:跟精神分析产生的年龄都差不多。只不过行为主义作为一个学派来说,后来就慢慢就消退了,但它很多东西还在用,生活中用的还不少。我们不知不觉其实用的很多都是行为主义的东西,没有这个意识而已。比如强化,我们焦点里边格外强调的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关注本身就是强化,强化就是行为主义的东西。我们可能有的时候会有惩罚,惩罚也是行为主义的东西,行为主义对强化、惩罚这些东西提的是很多的。但是我们怎么去惩罚呢?怎么去强化它有效呢?因为我们一不小心,我们可能就会给他带来不好的强化,阳性强化法。有的人我们可能会用厌恶疗法,我们有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咋就用厌恶疗法了。怎么用的呢?比如说,你的孩子学习的时候,你就不断的去唠叨他、说他、吵他,慢慢的,他这个非常不舒服的体验,跟学习就连到一起了,然后他就开始讨厌学习,这就是厌恶疗法最核心的东西,把讨厌的东西跟它相对喜欢或者不那么讨厌的东西经常结合到一起,慢慢的,他就会把这种不喜欢、这种讨厌延伸到他那个本来可能喜欢的或者说不那么喜欢但是他也不讨厌的东西,他就不喜欢学习了。他本来喜欢做家务,做得还挺不错,但是他每次做家务你都去说他这个干的不好,那干的不好,然后他就开始讨厌做家务,这就是厌恶疗法的核心。说到这里,有些父母是不是有非常心痛后悔的感觉?没想到自己对孩子学习上的唠叨,不满,指责,抱怨,无形中就让孩子把学习与母亲的指责连结。学习=母亲的不满指责。这些或许都会成为创伤。论一个父母成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筑基班第一节课几点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