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及对他人行为、想法、言论以及整个外界事物的看法,多数时候所发出的声音,都会收到类似这样的评价,“你这种说法太片面了吧!看问题要理性、批判的对待”、或者“你这种说法主观性太强了,缺乏客观事实依据,请用批判性思维正确看待”、再亦或“你这说法也太模糊、笼统,主观想法和客观事实混杂,太乱了,你的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思考这些东西”。
这时一个问题就出现了,这些人说的真的是对吗?他们真的懂批判性思维吗?他们说的对不对我们暂且不论,今天只关注批判性思维这件事。
思考是我们每个人的本能。生而为人,没有任何东西比可靠的思维有用了。“在这样或那样的情境中将会发生什么?如果我想做某事,为之准备的最佳途径是什么?”这样的思维过程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思维存在着偏差和扭曲,不管我们自身是否察觉。
每个人的思维水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较低层次的思维。其特点就是无反省、常常依赖直觉、由低技能混合而成的水平,具有很大程度上的自利特性以及自我蒙蔽性。一出生我们就处于这样的状态,认为自己的信念就是事实,常常笃定地认为某个人好,因为他和我观点一致;某个人坏,因为他居然对我看到的明显事实视而不见。绝大多数人至死都未改变这种状态。
2)高级思维层次。特点是选择性反省、高技能水平、不具有一贯的公平合理性。处于这一层级,我们开始认识到,糟糕的思维会威胁我们的生活,提升自己的思维是困难的。但是,如果你就此断定,自己没有偏见,与很多自我蒙蔽者不同,那么你将不会变得特殊。
3)最高级思维层次。特点是反省外显化、最高水平的技能和一贯的公平合理性。处于这一层次的人,是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者。此时,我们会注意到不同立场的合理性,会发现自己的思维受到不同力量的塑造,而思维又塑造着我们的信念系统。我们力求做到公允,用一种道德和负责任的方式进行思考。当发现别人的观点有更严密的推理基础时,我们便改变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用思维操纵别人以掩盖真相。
要达到最高级思维的水平是极为困难的,因为其同时需要具备所有的批判思维认知特质。公正的思维意外着用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的观点,在思维中不考虑自身和群体的私利,满足思维的各项认知标准。通常需要具备一下特质:
(1)认知谦逊:知道自己无知。认知谦逊是指我们能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对自我蒙蔽保持敏感,注意到自己观点中的偏差、成见以及局限,不会无知却假装渊博。认知谦逊的反面是认知自负,即把自己的一切信念、误解、错觉都当作显而易见的事实,在受到挑战时恼羞成怒,拒绝承认思维中的瑕疵。比如,一个警察仅仅根据一个男人非主流的外表,就断定他最可疑。
(2)认知勇气:愿意挑战自己的信念。具备认知勇气的意思是,能够面对并公正地对待那些我们有着强烈抵触情绪或从来不愿意认真倾听的思想、信念和观点。比如,坚持无神论的人,能够真正去理解有信仰人的思想,敢于研究神学的经典论著。认知勇气的反面是认知怯懦,即我们面对与自身不一致的观点时会感到恐惧。非理性的人一旦以一种情绪化的方式认同某种信念,就会以此界定自己是谁,不敢也不愿意倾听对方,喜欢下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妖魔化对方。
(3)换位思考:拥抱对立的观点。换位思考就是能够注意到自己需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从别人而不是自己的前提、假定和思想出发,准确地重构别人的观点和推理过程。换位思考的反面是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它会使我们从狭隘的角度出发了解世界,忽略他人观点的必要性。
(4)认知一致:对自己和别人持相同标准。认知一致最直白的意思就是不双重标准。要求别人做到,自己也要做到。同时,诚实地承认我们思想和行动不一致的地方,并积极探寻解决之道。认知一致的反面就是认知虚伪性,希望别人坚持标准,自己却要豁免,而且不觉得有什么不合理。比如,看到别人插队就痛骂素质低下,但自己插队时却认为事急从权,完全可以理解。
(5)认知坚毅:消解复杂性和沮丧。有些问题很复杂,难以轻易地解决。当复杂性深植于认知任务,而我们却不放弃时,我们就具备认知坚毅。认知坚毅的反面是认知惰性,即一旦面对有挑战性的认知任务就迅速放弃,不能容忍认知上的痛苦和沮丧。
(6)信赖推理:认识到自身推理的价值。信赖推理的人,不会认同任何信念的具体内容,敢于抛弃任何不能获得证据和不能通过理性思考得到的信念。他们只认同推导出信念的方式,遵从证据和推理的指引。它的反面是怀疑推理,将自己的观点和信念视作唯一的真实和正确。
(7)思维自主: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者。思维自主要求我们在思考时不依赖于他人,坚持自己的标准,有一套自我管理的方式,对自我的思维拥有完全的训导力。思维自主者敢于拒绝不公正的权威,同时也能看到对方的贡献。在形成思维原则时,他们十分慎重,时刻监控思维错误的倾向。与之相对的是思维从众。
如果我们能将自己的思维看成一个个要素,并检核自己是否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认知特质,便能更好地发现思维中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推理都是无意识的,只有在别人发起挑战,我们捍卫它时,它才变得外显可知。但是,无论是否被意识到,思维的过程都由八大要素所界定,它们分别是:
(1)目的:目的是大脑里一些理解某事物的理由。
(2)观点:思维存在一些推断的框架和聚焦的角度,人们称之为政治的角度、科学的角度等等。一旦理解某人从哪个角度触碰主题的,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其整体思路。
(3)重要概念:概念是我们用来理解某事物的一些观念。任何事物都必须由我们创造出概念,才能进入思维中来。我们通常在直觉状态下运用概念,仿佛“树木”“云彩”“小孩”主动提供了固定在它们身上的名字一样,但事实上它们都是大脑创造出的概念。
(4)关键问题:思维中的关键问题,是指我们思考时经常会遇到的需要解答、解决以及表决和讨论的疑难、问题、议题。
(5)信息:信息是某些我们需要理解的对象。思维推理不运用一些事实、数据或经验作为个体思维的组成部分是不可能的。找出可靠的信息源,并批判性地提炼自己的经验,对批判性思维者而言是极为重要的目标。
(6)解释与推断:所有的推断都是心智活动的一个步骤,通过它,人们可以根据某事项的真实性断定另一事项的真实性。推断可能准确,也可能不准,可能符合逻辑,也可能不符合逻辑,而你自己也知道这样的可能性。
(7)假定:假定是对对象的一些初步认识,被我们当成理所当然的东西。作为信念的一部分,我们认定它是正确的,并且以它为依据进行推断。
(8)意涵和结果:意涵是指跟随在思维之后的东西,也即思维所引申的部分。如果你跟某个人说爱,你就在暗示,你关心他的幸福。如果你承诺,你就在暗示,你将信守它。注意不到某些情境中自己或别人的话语的意涵,就会发生解读误差。
想要合理评估自己的推理能力,需要我们一直介入自己的思维,并以思维质量标准为参考,来考察思维的各个部分及推理的整个过程。通常我们要使用到的标准包括清晰性、准确性、精确性、关联性以及深度、广度、逻辑性、重要性和公平性。
上述的观点和总结,参考了理查德·保罗思辨与立场》一书以及《樊登读书》。今日总结分享出来,与大家共享,一起共同进步,提升自己。
倾听幸福
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