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3本书《职场头五年你靠什么脱颖而出》

2022年的第33本书《职场头五年你靠什么脱颖而出》,作者:张涛

2022-10-18至2022-11-11,用时9h57m


推荐指数:4星

挺好的一本书,从人生的选择,是大城市还是二三线小城市,从专业选择到行业选择。

把一个人迷茫的职业生涯剖析的很透彻,可以让大家少走很多弯路。

按照优先级排序,“行业>城市>公司>职位>老板”是个基本的公式,朝阳行业的龙头企业自然是优先选择。好行业自然不必说,龙头企业带来的是什么?完善的培训、企业文化的熏陶、标准化流程的适应、个人履历的光环效应,等等。顶级大企业核心业务部门的资源及见识,是小企业无法比拟的。有这样一句话,“弄斧一定要去班门”,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在还没有被自己的经验固化的时候,能够与一流的高手共事过招,意义极为重大。就像中国的贫富分化日趋严重一样,杰出的公司挑最好的学生,杰出的学生给公司最大的回报,公司和个人不断地共同进步。当你换工作或者出来创业时,说你在某知名公司工作过,也会很不一样,这就是现实。而条件较差的公司招不到优秀人才,公司发展上不去,里面的年轻人发展空间和机会就比较有限。

职业发展基本都是一个由执行者向管理者再到运营者的转化过程。


摘录笔记:

1、决定人生发展高度的主要有三个要素:目标选择、个人努力和人生机遇。三大要素经久不变,只是不同年代权重不同罢了。对机遇的把握其实就是规划,你有目标,自然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基于时间积累的努力才会转化为达成目标的能力。有了能力这个必要条件,辅之以环境带给你的机遇,二者相加自然会发生向好的转折。有的时候,一个人只要把握好一个抉择,整个人生都不会太差。

2、 一线城市是江湖,二线城市是道场;一线城市是现货,二线城市是期货;一线城市拼智商,二线城市靠情商;一线城市有优越感,二线城市有归属感;一线城市适合小众者,二线城市适合生活家;一线城市适合青春前五年,二线城市适合青春后五年;一线城市让人见世面,二线城市让人拓视野;一线城市胜在GDP,二线城市胜在CPI;一线城市有文化,二线城市有闲情;一线城市是“漂之城”,二线城市是“一生之城”,世界这么大,心安即是家。

3、到底是去大城市还是回家乡这个问题曾经让很多年轻人纠结,其实没有好或不好,只有适合或不适合。有的人喜欢竞争、爱热闹,就可以到大城市发展,有的人偏重于安逸的生活,不喜欢有太多的波澜,二、三线城市也是不错的选择。

4、虽然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不计出身的,可是一个人的出身往往是他一生的烙印。他的起点、他的观念、他的资源,这些东西都影响着他的人生道路。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许多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家族支持的影子,在很多领域,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家族实力的比拼,只有在外部资源、现实基础等条件都满足以后,关于商业眼光和技术实力的比赛才真正开始。

5、所以,年轻时接受父辈的帮助是很正常的事情,和年轻人的本事无关,这也是为了整个家族的长远利益。你通过借用父辈的力量迅速做强做大,你的儿女才有资格享受良好的教育,才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样的话,就进入了资源和能力一代胜过一代的良性循环,这也是家族基业长青的根本。

6、 经常能够听到有人说“XX是靠家里的关系才创业成功的”“XX和校长是老乡,校长才推荐他找到好工作”……仿佛不靠“个人努力”得到的回报都是很可耻的。但事实是,能够充分利用资源也是一种个人能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个人能力,因为它的杠杆率非常高。

7、有这样一个同学,刚刚毕业,关于就业地点的选择很纠结,我想可能就是很多年轻人遇到的一个问题,他已经毕业了,按他自己的想法是想留在北京,但是他父母想让他回老家所在的省城或故乡,因为他父母在两个地方都有很好的人脉,爸妈苦苦地哀求,每天打好多好多的电话。那对于这样的情况,您有什么样的意见?

8、没有资源就要最大限度地寻求公平之地。

9、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周鸿祎说过:“有一个竞争对手永远打不败,那就是趋势。”离开你所生活的时代,站在历史长河中,你就会发现,时势的力量不可抗拒,最终是大经济环境下的行业趋势决定了你未来的职业方向和发展空间。

10、人的一生,最大的借力是借势,能够判断和把握历史发展方向的人,才真正无敌。选对了经济周期、踏入了高速增长的“风口”,想不赚钱都难。

11、在职业选择中,不要单纯从兴趣来看待行业选择,而要从未来10年的发展前景来考虑行业的选择,要看这个行业有没有新的概念、新的应用,具体到公司,就要看技术是否领先,有没有独特的概念和商业模式。

12、很多新兴行业需要的人才,不会是学校里培养的现成人才,一定需要到实际行业中历练一段时间才会入行。学历只是敲门砖,毕业生需要从零开始重新学习,所以建议不要被所学专业的固定名称和保守的就业方向所桎梏,还是要以行业为中心。

13、专业是细分,行业是整合。

专业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分解知识,从技术角度解释问题。

行业是一种思维模式,是整合专业,从资源角度解决问题。

14、 世界是很复杂的,择业也是很复杂的,也许和择偶一样复杂吧。穆念慈偏偏喜欢杨康,即使他“渣”, “渣”得惊天动地,“渣”得路人皆知。可是那又怎么样呢?有的事情、有的人,遇上了,就选了,就算苦不堪言,拉扯着不肯放手,还是因为心里觉得合适。这个人是适合我的,这个职业是我想做的。就像很多吵吵闹闹的老夫老妻一样,虽然多年以来彼此也多有不满,一切不尽如人意,但嘴上念叨是嘴上念叨,日子还是跟他/她一起过更舒坦。

15、是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嘛?哪有那么多“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事情,我更相信人生就是循序渐进。不要急,不要慌,该做的,没做的,一步一步来,慢慢补齐了。从容地去体验,然后做选择。选错了就再选。即使可能运气不好,终其一生都没有选到最合适、最爱的那一个,可起码每一次都做了比上一次更好的选择啊。在这个过程中,做好每一件可以做好的事,就已经为我们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了。别的,随它去吧。

16、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大的幸福在于选对两件事:一是找对单位、找对上司;二是找对妻子或丈夫。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太阳升起时我们与上司共事,当日落西下时我们与自己的爱人相拥。

17、在中国众多类型的企业中,总的体会是外企讲能力,国企讲本事,民营企业既要讲能力,还要有本事。本事是中国人特有的词汇,也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内涵。

18、对于毕业生而言,有大公司机会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从概率上讲,从小公司去到大公司难,反而是从大公司去到小公司易。如果你是个新人,建议你先到一个大单位去,在那里可以学到很多规范和规矩,即便进去之后“被埋没”,当你积累了一定做人和做事的经验后,再到一个发展势头良好的小单位,你就会比较容易获得快速向上发展的机会。

19、进入小公司如同赌博,除了需要更加努力外,还需要有一个好的行业、好的老板、好的平台甚至好的运气,这样才可能在新兴行业内身价倍增,否则,即便在一个好行业内也难以翻身。

20、啥叫市场化的能力,没法准确定义,你得像个U盘,嵌入需要的地方,这种能力大概就是你可以踏踏实实地“炒掉”自己的老板而不担心没有下家的能力吧。所以具有某种市场化的能力才是确保自己不会失业的根本保障。

21、创业不是请客吃饭,它是一场战役,流自己的血,也在流别人的血。创业更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市场知识、人脉机缘、把握机会的能力、承担责任的勇气以及市场投资的技巧、基础资金的来源等,要面对一系列复杂问题。

我们既要明确创业的目的,也要评估失败的风险。试想,有的大学生连工作都竞争不到却要去创业,和盲人骑瞎马何异?应届生去创业,绝大多数只能干最低端的职业,是摊煎饼还是送报纸?如果一毕业就去创业,不仅会导致很多经验和知识的缺失,还会直接降低自己的社会交往层次,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22、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都是凭着脑子里想象的情景与自己的“性格特点”联系到一起去抉择。比如,有的人说,我喜欢和别人沟通交流,所以我觉得销售应该比较适合我。其实,销售最重要的素质不是愿意和别人沟通,而是在客户拒绝你多次之后,你还能以客户需求出发去完成销售!

23、 如何选择最有发展前景的岗位?

想要在职场中有长远发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好岗位,其重要程度不亚于找到对的另一半。对于新人而言,岗位的选择很少有一步到位的,多是找到工作后慢慢调整到位的,所以应届生也不要太纠结于公司分给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但是进入公司后,一定要尽快看清形势,抓紧时间向“好”岗位靠拢,不要在没有发展前景的“错误”岗位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24、只有在刻骨铭心的实践中,每天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让人超速地成长,这也是我们惊叹于有的职场人“年轻有为”的根本原因。

25、认真研究这个社会,你就会发现,“无论职场还是社会,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自身能力,更是取决于他所整合资源的质量与数量”。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职场上职务较低的人总感觉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而职务较高的管理者每天却可以有大把的自由时间。因为职务较低的人还没进入资源整合层面。

能力只能帮你争取机会,而资源才决定你的能力能获得多大的回报。

26、决定我们日后成就的完全不是工作的起薪,而是工作的平台、资源、好老板、失败的经验、发展的机会、眼界甚至人脉圈子,这些才是一份工作对于人的未来价值,而起薪是最不需要看重的东西。

27、刚毕业的新人由于经历少、实战少,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里。实际上,天赋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的能力。你拥有某种天赋,那么你学这方面的东西就比一般人快,甚至是无师自通,这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悟性好”。

最终建议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天赋选择专业方向,根据环境发展趋势选择行业,根据行业重组职业方向,根据性格选择岗位,根据资源选择地域,根据价值观确立人生目标,根据个人发展阶段、上升空间选择职业路径和企业。

规划:

28、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调整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尽快熟悉组织文化,遵从新的行为模式,判断自己求职过程中的选择是否正确,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思考个人职业发展道路。说句比较空的话,叫“先生存再发展”,就像那句鸡汤说的,“先走完必须走的路,再走自己想走的路”。

29、 职场上有这么一句话:“你只有非常努力学习,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地工作。”这里面毫不费力工作的基础,就是具备娴熟的业务功底。

30、新人就经常搞不懂流程,抓不了业务,理解不清逻辑,记不住各部门的架构和关系。比如,某一个项目中,要求新人按时完成一个Excel表发给对应的某个人,但因为整个业务链条他是不懂的,所以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做这件事,提的问题也根本不在点上。

31、技能类书籍针对的人群和范围非常广泛,内容涉及沟通能力、语言能力、计算机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通常适用于各个行业。

32、古人曾总结过,一个人改变命运无非这几个因素: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而读书是唯一能自主决策的。如今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逆袭”的关键就是改变自己的思想,而机遇、资源都是外部条件。改变思想无非也就几个途径:一是读书换脑,二是遇贵人点拨,三是社会“碰壁”后的反思。总体看来,读书依旧是最好的方法,也是回报最高的投入。买一本书,可能也就是饭店里一盘菜的价格,殊不知一本好书正是作者一生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33、做事,做了不是目的,做到位、做到最佳才是目的。

34、不要畏惧职场。工作后你就会发现,认真就能及格,努力能有80分,技能和好习惯能让你拿90分,最后从90~100分才是天赋之争。以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完全没有到拼天赋的地步。

35、机遇来了,请毫不犹豫接受。不要犹豫,往往犹豫就会擦肩而过。不要害怕自己做不到,先做了再说。

36、职场中的专业化就是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

就是说在这个阶段,你要对行业内基本的游戏规则、普遍性的行为模式、常用的作业工具、总体上的行业水准以及一些新兴的理论发展,都要有一个认识和理解,并且具备能将这些认识和理解转化为工作成果的能力。

37、大部分的职场失败者,最大的不幸恐怕不在于曾经遭受了多少困苦挫折,而在于在人生的后半程才发现自己想要的奋斗目标,但由于没有量的定向积累,也就没有质的飞跃,最终只在迎来送往之间匆匆度过一生。

38、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一两个行业做过十年,那你是精英;如果你在三四个行业做过十年,你是精华;如果你在不同的五六个行业做过十年,那你是精神病。”无论是谈恋爱还是开公司,谁都讨厌不断开始的人。“滚石不生苔,转行不聚财”,年轻人在初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自己明明有行业潜质,也找对了一个朝阳行业,却没能坚持住,这是事业发展的大忌,也是最让人感到惋惜的。更多的时候,你需要的不是如何选择,而是如何坚持下去。

39、任何一个行业的定向积累都可以这样理解:

初级岗位关键是攒经验。工作流程熟能生巧,各项明里暗里的潜规则运用自如,对客户需求了如指掌。

中级岗位关键是攒人脉。时间久了左右逢源,开发的客户都混成老朋友,办事可以刷脸,各路关系顺畅。

高级关键是攒失败。最终成大事者,不是资格最老者,不是人缘最好者,不是技能最娴熟者,而是最能处理危机者,最能掌控行业内外资源者。

40、 企业里的“二八原则”,说的是企业里面80%的员工是不被领导注意的,但他们负担了企业工作的主体部分,而另外有20%的人由于工作特别优秀或者特别差会被公司领导注意。毕竟,企业领导能够直接观察到的人是比较少的,所以许多企业有重用秘书的传统也就不奇怪了,并不是因为秘书特别优秀,而是他们的岗位离领导特别近,所以秘书的才能容易被发现。

对于新人,你再有能力,上级感觉不到,也很容易“泯然众人矣”,所以绝大多数人的职场升迁道路很漫长。为缩短这个过程,我们必须主动地去寻找机会展示自己,只有通过一件件工作的积累,逐步地建立起公司对我们能力的信任,而后不断承担更多的责任,才可能有下一步的晋升。

41、与领导沟通的本质是对对方的重视,心理学家早就证明过,感情是相互的,你对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感觉,往往他对你也是同样的感觉,要想做到你反感他而他却喜欢你,不是不可能,而是非常困难。

42、 你自己拥有的、被别人需要的就是能力,而外部能为你所用的就是资源。

43、 经过技术的积累与行业打磨,他的职业道路越走越宽,收入也实现了稳步增长。

44、企业的核心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掌握关键技术的专才;二是阅历丰富的通才。从进入途径而言,前者需要从技艺入手,后者要求在管理上历练。两者都要求经验的积累,而后者,要求知识广博、思维发散、能放能收,若没有大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打底,非但别人不敢倚重,碰到大事情自己都未必敢相信自己。

45、对于新人而言,必须尽快在某一个职位或部门中深入发展,先在一个相对狭窄的领域做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在局部上超越自己的上司,立足脚跟成为骨干后,再培养自己广博的知识和全面的技能,才能使自己具备成为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

46、尤其是30岁左右要从专业提升向项目运作和资源整合发展,不要画地自限于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要自得于自己单打独斗的能力,否则过了35岁你又会面对职业瓶颈。

47、无论是职场还是创业,思维模式很重要,如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活法》中就提道:人生的成就=思维模式×能力×激情。假如你掌握了职业规划的核心思维模式,很多情况下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付出同等时间的前提下,大部分情况下可能的杠杆率是:正确的时机>有效资源>某一领域的天赋>强烈的兴趣>正确的方法论>高劳动密度。除了高密度的劳动,其余项目都是在工作8小时外形成的。所以才有“你白天的工作影响你的当下,你晚上所作所思才真正决定你的将来”这一说。白天在工作中上级可能会安排许多工作,那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如果要想快速成长的话,还需要大量的专业理论、人脉、外围知识、个人感悟的结合,这些成果都需要在业余时间下很多功夫。

48、能力层面是基于创造能力,它与你所工作的专业和行业知识相关,重点是你能有所创新,将各种知识与技能按特定目标融会贯通地运用,知道怎么做,这只是技能;而知道要做什么,如何解决问题,这才是能力。解决一个问题,难的是怎样在资金、资源都不足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合理、最经济的解决办法。能力就是用同样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或者做同样的事用更少的资源,如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如果你能在不增加预算的情况下提升工人工作效率,这就是解决难题的能力。

49、在职场上的竞争力翻译过来是什么?是深度的精通。什么东西是你深度精通的,这才是你的竞争力。专业,只是你用来入门的,专精的才是你有价值的。

50、当一个人的天赋与特长没有相应的资源去匹配时,这样的天赋很容易被埋没,可以突破环境和命运者,极少。更加悲哀的是,天赋也是消耗品,等到你说为了生活先让它等几年,回来再看,它已经像冰一样化的无影无形了。

51、要想成为初级管理者,不应该仅仅专注于自己如何提高业务能力,而是要转换自己的角色,调整工作重点,包括制订工作计划、分配工作、激励员工、做出绩效评估……因为从你成为管理者开始,你面对的是业务、管理、情商等要素的“360°评价”,你的工作思路、协调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决定着你下一步能否成长为中层甚至高管。

52、说得极端一些,专业工作,你做得再好也只是个“做事的”,你是被分工的,老板不会考虑“你能创造什么价值”,而是“这个职位行情大约是多少钱”。你要想办法跃升到资源层面,如成为项目经理、行业资深专家、研发经理或技术总监,只有当你能系统全面地解决问题,你才能给别人分工,才能获得剩余价值。

53、所有的管理者都不会为了你的成长而将一个“好萝卜”拔到另一个“坑”里。我们一定要学会不停地“自我迭代”,你的目标,你所擅长的技术,都要适时地改变。

54、大家都渴望拥有的东西,如果你没有压倒性的能力与胜算,你只能用压倒性的努力去争取。

55、大部分工薪阶层在30岁前都是看书少,学习少,旅游少,交好友少,锻炼少,用心少……所以,而立之年的工薪阶层就会学识少,经验少,体验少,突破少,胆量少,身边有资源的朋友少……

如果要给人生一个定义,那应该是:修炼。层级不一样,只是因为修炼的程度不一样。

56、在对比内外的情况下,必将有一部分人去做时代的铺路石,做政府错误决策的替罪羊,去承担,去牺牲。而铺路石的成员,往往都是底层的大众。

57、许多人不知道,在当下的中国,平淡其实是很奢侈的,那意味着有许多爱你的人在为你而付出。更重要的是,一辈子的工薪阶层除了没钱外,更大的损失是无法体验、甚至不知道这个世界的美好。

很多人抱怨这个世界是个荒芜的沙漠,因为他们看不到参天古木、皑皑白雪、盎然生机。但是他们不知道,只是他们看不到而已,这不等于不存在。在他们所处的那个层次,他们所能领略的风景也只有黄沙滚滚、草木萧条。如果他们有幸攀登至一个新的高度,他们就会知道什么叫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他们才会相信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他们才会明白:不是风景没有,只是层次不够。

58、很多人,究其一生不过是从社会的四流混到了社会的三流,而他却把那当一流,因为他们连二流都没有见过。面对一个失望的世界,他椎心泣血地高呼:“一流的世界不曾存在。”他不懂,不要用自己匍匐的灵魂揣测巍峨的真实,不要用自己黑白的镜头解析多彩的社会。沙漠的那边,对苟且偷生的蝼蚁来讲还是沙漠,但是对搏击长空的雄鹰来说却是峻岭。

请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人过着你一直祈祷的生活的!

59、在职场上,无论是做到哪一级的管理者,业务能力都是你赖以生长的“根”,没有良好的业务基础或者迅速掌握业务知识的能力,很难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管理者的能力就是体现在对业务与资源的决策上。

60、正如《人生》对于马云的启示,《硅谷之火》对于雷军的启示,《成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对于整个韩国创业潮的激发……这不由让人想起王安石的一句千古名言:“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61、成大事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说的都是资源,没有资源,能力只是屠龙之术。对于那些宣称自己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例子,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因为很多时候,他们的人生其实开了外挂,很多真正促使他们成功的关键因素都被隐藏了,而一些表象却又被神化了,他们被神化的发展轨迹容易把我们带往错误的道路。

62、无论是职场发展亦或是创业,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这其中,“明规则是能力,潜规则是资源”。很多你现在认为不公平的地方,其实你事后看,那不是不公平,那是游戏规则,那是买路钱

63、黄铁鹰教授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先有成长,然后才有成功,让人成长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

64、身居重要职位的人,不见得是素质和能力最强的,却经常是最能坚持的。在一个单位,两年尚可稳定,三年有归宿感,五年黄金期,十年才能称之为忠诚。一个成熟的企业,在重用一个人尤其是到重要岗位时,除了考验其业务能力外,还会综合考察其统筹协调能力、团队管理能力、方案的制订、贯彻执行能力,更会考虑对企业的忠诚度。

65、对上司,无限理解,无限执行,做任何事情都要尽全力;对下属,有限理解,赏罚公正;对同级,不远不近,保持协调。”短短的几句话,就道出了一位中层管理者最佳的精力分工:老板给了你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发给你薪水,所以你的大部分时间应该向上仰望;下属帮你完成具体的工作,因此你最需要的是他们的执行力,应该保持必要的向下关注;部门之间是单纯的合作关系,协调性至关重要。

66、晋升之后,你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一定要及时转换,要更加注重效率、注重结果,而不要再纠结于日常琐碎的工作内容,要结合自己手中有限的资源,做到“既琢磨事,也琢磨人”

67、如果你想领导别人,那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情商。这是因为你在职场梯子上爬得越高,工作涉及的就越不是你自己,而是你在自己周围安排的人员,以及你能不能领导并激励他人。正所谓:“工人的价值在于产值,而管理者的价值在于影响力。”

68、作为管理者,首先要了解人,因为社会由人组成,而人是有思想的,所以又必须了解思想,思想是历史形成的,所以要了解真实的历史,所以说,“读史使人明智,哲理使人明慧”。 西方史学家深信“History Repeats Itself”(历史重演),中国人则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两者意思其实相去不远,都是强调历史有一定的重复性。

69、今日之果,昨日之因。所有今天的结果其实都是经过昨天的付出得来的,如果你的准备不充分,或因为机遇没有来临而放弃努力,那么即使机遇真有一天来临的时候,你也未必抓得到,即使抓得到一时,也难以持续,持续进步才能迎来好的未来。

70、“事至两可别粗心,人到万难须放胆”。面对不明朗的前途、不如意的职场,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你不能拼爹、不能拼天分,那你就只能拼谁最能豁出去了。


以上,与君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年第33本书《职场头五年你靠什么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