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越走越窄的天馈通信之路

随着基站纵向集成,天馈厂家的将来越发收窄。

德国Kathrein,创立于一战后,百年企业,行业标杆,是一家一直专注于天线和滤波器的天馈厂商,具有很强的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天线设计和研究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组织,同时拥有强大的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投资组合。虽然前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经营状态,但是仍然占据了较多的全球市场份额。

2019年爱立信从战略发展角度考虑,收购了kathrein。这家以技术为导向,由内而外发展之路,今年全球范围内减员400员工,甚至关闭中国工厂,这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也许从此拉上了帷幕。

第一:随着基站的纵向垂直整合,基站往天线集成,独立的天馈滤波器已经夕阳产业,只有慢慢萎缩,不会有增长的空间。

第二:基站和天线集成已经变成现实,主设备商拥有绝对话语权,天馈商变成了主设备的代工商;

被爱立信收购也许是Kathrein最好的归宿。Kathrein品牌的设计和工艺也许也会风吹云散去。 

思考:

市场打败了技术?面对国内射频厂家异军突起,曾经的老大显得无可奈何!

面向主设备商绝对话语权,所有射频厂家都沦落成代工厂,顺者昌,逆者亡!

在市场和资本面前,技术显得微不足道?

打开如今的凯仕林官网,已经是part of Ericsson。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凯仕林还在,只是凯仕林不再是记忆中那个凯仕林,不再是那个引领天馈滤波器发展的凯仕林。

上周笔者曾经分享过一篇AFU博弈,对于通信行业上下游做了一些简单分析,通信行业产业链无声中进入了进一步收窄的状态。

2002-2004年,部分省级运营商尝试天线拆包采购,国产天线才开始有了一点市场,但占比不到10%。从2005年开始,三大运营商的天线设备先后拆包全国集中采购,中国基站天线产业开始迅速发展,到2009年,国产天线市占率超过85%,但全球基站天线市场仍被德国凯瑟琳和美国康普安德鲁占据高达79%的市场份额,专利壁垒严重阻碍了国产天线向国际市场进军。在随后几年打破专利壁垒之后,2016年凯仕林彻底从中国市场退出,中国基站天线产业快速发展,成就了诸如通宇通信,世嘉科技,摩比发展等公司。

在华为伦敦2020年新产品解决方案发布会上,华为正式发布Blade AAU,通过A+P一体化的设计,将5G Massive MIMO AAU和2G/3G/4G 无源天线模块集成一体。

无论是爱立信收购凯仕林还是华为发布新一代一体化无源天线,对于独立的天馈设备厂商来讲,在5G通信的设备演进之下,在有限的4+1设备商客户面前,除了深度绑定设备商外,似乎暂时看不到更好选择,如果此前传闻的爱立信诺基亚合并变成现实,厂家的市场面将会更窄。

讲完行业趋势,再讲讲个人。笔者有个朋友爵爷,通信圈子内的很多人估计都认识,不详细扒个人隐私。爵爷比笔者早毕业三年进入天馈行业,之前在国内某大厂做开发。笔者和爵爷十年前合作项目的时候认识,因为“臭味相投”,成了很好的朋友,那种可以不计较相互扶持的那种朋友,一起分析天馈大势,市场,开发,成本都能谈的来的,对行业未来都有那么一点点情怀追求的朋友。

有一天爵爷突然发神经,放弃了年收入近百万的工作,开始了创业之路,创业方向就是天馈滤波器,且立志于做中国的凯仕林。我们先分享一些爵爷的个人思考:

爵爷为什么立志于做中国的凯仕林呢,凯仕林的产品在保证产品成本的情况下,互调指标是非常好的,且引领行业产品向高互调方向发展,事实证明创业前期爵爷是做到了这个目标的,低成本高互调的产品也一度在国内外赢得了一些市场份额。国内不管哪家大厂都没有做到过低成本下的高互调,在这一点上,爵爷是完全可以自豪的。

当然个人情怀不能当饭吃,随着4G需求不断下降,MIMO的应用以及介质滤波器的兴起,爵爷赖以自豪的高互调产品,现在越来越没有了市场需求,受疫情影响,今年至今尚未接单,一直处于开发新产品状态。爵爷不得不把团队规模逐步从几十人控制到现在的不到十人的规模,活下来才是最主要的。

深夜两个在天馈通信行业十几年的人,自认为还是有点能力的两个人,放着自在日子不过非要去折腾去过想要生活的人,杞人忧天般的担心起通信行业的未来:对于行业大局,设备商必然进一步强势,天线厂家很难再像过去那般强势,更加弱势的滤波器厂家更有可能直接不再面对设备商而是面向天线厂商;对于行业个人,厂商的进一步整合,产品的持续标准化,产业上下游的人才们也该早做规划,可能两年后大面积的裁员在上下游企业都会发生。 

问爵爷怎么办,爵爷说只要能交得起房租,就继续创业,四十多岁的人了五一还做仿真设计呢。也许吧,做了大半辈子的滤波器走向了创业之路,大好青春一直在天馈通信行业,即使前路收窄,也不想跳出,还是继续坚持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青春,越走越窄的天馈通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