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021-42《也许 你该找个人聊聊天》-1

跑不了步,到点也还是醒了,把这篇读书笔记写完完成一个任务。

《也许 你该找个人聊聊天》作者洛莉.戈特利布,看完这本书,觉得作者真是个奇女子,聪明、幽默、敢想敢做,认真生活,又有着普通人的烦恼。本书揭开了心理咨询师的神秘面纱,和其它心理类书籍不同,这本书里作者既是心理咨询师又是来访者,没有高深的理论和大道理,只是讲述普通人的普通烦恼,语言极有趣,这得感谢翻译者张含笑,翻译过来还能这么有趣!

先说说这个奇女子。

职场篇

初入职场

虽说电影行业光鲜亮丽——布莱德的名片盒里装满了我仰慕已久的人的电话和住址——但一名助理所做的工作正是光鲜的反面。作为助理,你要端茶递水,为老板安排理发和美甲,取回干洗的衣物,屏蔽他们父母和前任的来电,复印和传送文件,把汽车开去送修,担任私人跑腿,还得确保每次开会都备好冰镇的瓶装水。即使会上有你做梦都想见到的编剧或导演,你也不能跟他们说一句话。到了深夜,你终于有时间读完客户寄来的剧本,并写下十页密密麻麻的札记,以便你的老板明天在开会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发表富有洞察力的评论。我们这些小助理之所以会为这些札记花费心血,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盼望着有一天老天开眼,让我们能从令人心智麻木、工时超长、薪酬低廉,还没有加班工资的助理工作中解脱出来。

读到这里,对初入职场的你来说是不是想跟作者握个手,是不是对“欧美公司不加班”的认知有所改变?事实上,现在很多行业的新人是做不到这样的,包括我自己。

工作了几个月之后,我渐渐明白在公司里受瞩目的还是那些“好看的”——而且助理职位上好看的人还真不少——而所有额外的工作都被分配给了所谓聪明的人。在那家公司供职的第一年里,我睡得很少,因为我每周都要给十几份剧本写札记,而且用的都是下班后和周末的时间,但我其实对此并不在意。事实上,这是工作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我从中学到了如何刻画故事,我爱上了那些内心复杂的有趣角色。随着时间的累积,我对自己的灵感越来越有信心,和别人分享故事创意时也不再那么胆怯了。

所以,职场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不用抱怨,在哪里都一样。

升迁

不久就有一家制作公司聘用我做入门级的电影执行制作人,正式头衔是“剧情编辑”。于是我成了与会发言的人,有别的助理会为我准备好瓶装水。

努力才有回报。然而升迁带来的喜悦没多久,作者就发现这不是她想要的。

我当时唯一在乎的似乎只有看电视,因为只有那些每周准时更新的剧集才能让我沉浸在虚构的世界里,恢复片刻的感知;或者更准确地说,唯有沉浸在虚构的世界里,我才能屏蔽那些令我不愉快、却又无力改变的事情。既然如此,我就去应聘了一份电视台的工作。几个月之后我开始在NBC(全美广播公司)从事连续剧开发。

因为喜欢看电视,就去应聘电视台的工作。因为喜欢追剧,就去从事连续剧开发,牛不牛?

到NBC(全美广播公司)工作的第一周,就被分配到两部即将首播的电视剧剧组:一部是医疗剧《急诊室的故事》,还有一部是情景喜剧《老友记》。

越努力越幸运。

去读医

“你似乎对我们这儿的工作比对你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感兴趣。”几个月之后的某一天晚上,乔突然对我说道,当时我俩正在读一张X光片,乔正在指给我看骨折的部位。随后,他突然补了一句:“其实,你现在去读医也不晚。”“去读医?”我说,我看着他,就好像他疯了。我都二十八岁了,而且我大学读的是语言专业。我确实在中学的时候参加过数学和科学的竞赛,但课余时间我一直都陶醉在文字和故事里,而且能在NBC拥有现在这份美差我已经感到非常幸运了。

但有时候,当我站在急诊室里小歇片刻的时候,心里会突然觉得很踏实。这让我越来越怀疑乔是不是说中了一些事。

我要去读医。仅仅因为这件事就决定改变职业规划或许太过冲动了,但当一位残肢坏死的陌生人在我强忍着呕吐的时候从容地握住我的手,我内心所经历的震撼是在好莱坞的任何一项工作中都未曾体验过的。我仍然热爱电视,但我亲身经历的这些真实的故事中有一些东西在深深地吸引着我,使那些杜撰出来的故事显得那么单薄。《老友记》讲的是一群朋友间的故事,但这是个虚构的群体;《急诊室的故事》说的是生与死的故事,但也是虚构的故事。与其把我目睹的这些故事塞回电视剧里,我更希望自己的世界里充满着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人。那天当我开车从医院回家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一切将如何展开,也不知道一切将在何时展开,不知道自己可以申请哪类医学院的助学贷款,或者是不是够资格拿得到贷款。我不知道要上多少理科课程才够资格去准备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也不知道要去哪里读这些课,毕竟我离开大学已经六年了

但不管怎么说,我决定了。我一定会做到的。

因为《急诊室的故事》去医院探班,改变了整个职业生涯。从一个语言转业跨到医学专业,28岁,女,这得需要多么勇敢。也说明了人生的改变很多都难以预料。

书里也写了很多医学院的趣事。特别写到他们上“大体”课,每个小组都可以分到一具“大体”,亲手解剖。得感叹他们教学条件是好,看有学医的书友评论说目前我们的医学院学生完全达不到这个条件,基本上只能看看。

医学院的困惑

当我在NBC时,我的工作是写故事,但我却向往生活中真实的故事。现在我得到了真实的生活,我却又开始思考,在现代医学的行医日常中,就没有一点空间能留给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吗?我发现,将自己沉浸在别人的故事里令我感到满足,而越投入记者的工作,我就越发现这个工作的本质就是投入别人的故事里。

有一天,我和一个教授说起我的困境。她建议我两样都做——既从事写作,同时也行医。她说,如果我能靠写作多赚些钱,那我就可以选择少看一些病人,并用以前家庭医生的方式行医。但是,她同时补充道,这样的话我还是要花大量时间来应付保险公司的各种文件和手续,这也会减少我能在病人身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听了她的话,我反思,事情真的到了这个地步了吗?我真的要靠写作来维持行医生活吗?不应该是反过来的吗?

但我还是考虑了她的提议。不过那时我已经三十三岁了,医学院还有两年多才能念完,之后至少还要驻院实习三年才能成为进修医生——同时,我也知道我想要成家。我越是近距离地观察到“管控型医疗”的效果,就越无法想象自己冒险付出时间成本,完成长年的医学培训,然后一边从事写作,再一边摸索我想要的那种行医方式是否可行。而且我也不知道能不能两者兼顾——至少不确定自己两边都能做得好——同时还得留出时间兼顾个人生活。到学期末时,我觉得我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是从文,还是从医。

我选择了从文,在接下去的几年时间里,我出版了书籍,为杂志和报纸写了不下几百篇文章。我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天职所在。

对于我们世俗的人来讲,折腾一圈又回到了原点,“浪费”了几年时间,值得吗?遇到这样的职业选择,你会怎么做?

再转行

书里这一篇的题目叫《快递小哥》。

扎克出生的那一年,我开始对快递小哥做出不合时宜的举动。

扎克是她儿子,关于她生孩子的经历又是一个故事。“对快递小哥做出不合时宜的举动。”会是什么举动呢?

我不是说想勾引他——当你衣服上还留着奶渍的时候也很难去勾引别人吧。我想说的是,每当他帮我送快递来的时候(事实上,他来得还挺频繁的,毕竟婴儿用品消耗起来都很快),我就会拖住他跟他聊天,因为我实在是太渴望能有一个成年人来陪陪我了。我会绞尽脑汁想出各种话题:天气也好,新闻头条也好,甚至是快递包裹的重量(“喔,谁能想到纸尿裤能有这么重呢!你有孩子吗?”),然后快递小哥就会堆出尴尬的假笑,一边点头一边迅速从我身边撤退,退回他安全的运货车里。

全职妈妈又要来握爪了。

那时候我专职写作,在家办公。一整天里,我要不就是穿着睡衣坐在电脑前码字,要不就是在喂奶、换尿布、哄睡,有时候还要跟这个可爱但黏人的、只有十来磅重却能发出惊人鬼叫的小孩斗智斗勇。他每天除了吃喝拉撒,就是鬼哭狼嚎。在最黑暗的时刻,我简直觉得自己每天是在跟“一副铁肺和胃肠道”打交道。生小孩之前我很享受移动办公的自由,但现在我渴望每天都能穿得光鲜亮丽地到公司,去和会讲人话的成年人一起工作。

叙述出来只有几行文字,其中酸甜苦辣不经历的人无法体会,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那是一段什么样的日子。

身处孤立无援的境地,再加上雌性荷尔蒙暴跌,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我开始怀疑离开医学院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虽然文字工作我做得如鱼得水——我为几十份刊物撰写上百篇专题文章,而且这些专题都围绕着一个令我着迷的话题:人类的心理。我不想停止写作,但当我半夜起来闻到孩子呕吐物的气味,我开始重新考虑双重职业的可能性。我想,如果我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既能和病人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帮助他们变得快乐,也能有时间从事写作,以及陪伴家人。

新想法又冒头了。

她说出了一句即将改变我人生的话:“你应该去研究生院读一个临床心理学的硕士学位。”她说,这样可以让我以理想的方式和病人交流,病人就诊的时间有五十分钟而不是十五分钟,医生的工作可以更深入更长远。

我激动得汗毛都竖起来了。人们常常这么说,但那一刻,我的汗毛是真的根根竖起,鸡皮疙瘩也掉了一地。我很惊讶,感觉突然一切都对了,就像是自己的人生计划终于在我眼前展现。作为撰稿人,我讲述人们的故事,但我并没有改变他们的人生。但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我可以帮助人们改写他们的人生故事。而同时从事这两个职业,简直是两全其美。

哪天得找出英文原版看看“鸡皮疙瘩也掉了一地”英语怎么说,哈哈

在这次通话之后不久,我便和一群大四学生一起坐在教室里参加GRE考试。我申请了一家本地学校的研究生课程。在接下去的几年时间里,我努力攻读学位,同时继续写作,聆听故事,和更多人分享故事。我学习如何帮助别人,而这也改变了我自己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我的儿子学会了说话和走路,快递小哥送来的东西从尿布变成了乐高玩具。“哦!是绝地星际战斗机!”我说,“你是星战迷吗?”然后等到我终于快毕业的时候,我也和快递小哥分享了这个喜讯。

有史以来第一次,他没有立刻逃回货车里去,反而靠过来给了我一个拥抱。

“祝贺你!”他说,他的双臂环绕着我的后背。“哇,你竟然已经读完了一个学位,同时还照顾着一个小孩?太厉害了,我为你感到骄傲。”

我站在那儿,既惊讶又感动。我回应了他的拥抱。一个深深的拥抱之后,他说他也有个消息要告诉我:以后他就不负责给我送货了,他也和我一样决定回学校去读书。为了节省房租,他要搬回去跟家里人一起住,他家离这里有几小时车程。他以后想成为建筑承包商。

“也祝贺你!”我说,我又给了他一个拥抱,“我也为你感到骄傲。”

这场面可能看上去很奇怪。(我想象着邻居可能会窃窃私语:“这送的可不是一般的快递!”)但我们还是拥抱了好一会儿,为我俩各自的努力感到欣慰。

温暖又有力量的完美ending,“这送的可不是一般的快递!”,哈哈!

我曾经告诉过温德尔,我是一个很糟糕的决策者,通常一开始想要的东西,到最后都不会是我想象的结果。但有两件事例外。事实证明,我在将近四十岁时所做的这两个决定,是我人生中做过的最好的决定——

其一,是我决定生一个孩子;

其二,就是决定当一名心理治疗师。

“一开始想要的东西,到最后不是想象的结果。”这样的事情几乎人人都有过,那么你做过的最好的决定是什么呢?洛莉做出最好的决定是在将近40岁时,所以做正确的决定什么时候都不晚。

因为不善于概括总结,只能通过摘抄原文来分享了,没想到一抄就抄了这么多。不要被书名的普通误导,实在是一本有趣的书,40万字的书,越读越有点不舍得读完的感觉,是我的书,可能跟自己目前的状态和需求有关。

先歇歇,回头有状态再继续分享她的故事。啰嗦了半天,其实也没入正题,只是副歌部分。

                                                                                                    2021-10-10

你可能感兴趣的:(No.2021-42《也许 你该找个人聊聊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