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婆婆的一位发小相约,晚上两家一起聚餐,对方家有一位9岁的男孩。之前见这个男孩还是在他三岁多时,两家有过一次聚餐,不瞒你说,向来不爱贴标签的我,在当时对小家伙的印象就是一个字儿——“熊”。从用餐礼仪到举手投足,几乎每一件事都在尝试挑战大人的底线。
一餐饭在孩子的不断尖叫、脚踢桌子和大人的推杯换盏间以貌似不正常,却又极其正常的方式进行,大人尴尬地笑,孩子执着地叫。
那会儿还没生宝宝的我,看着餐桌上孩子的主要监护人似乎已经俨然从爸爸妈妈变成了奶奶,随着孩子一次次超出界限的行为,奶奶除了厉声呵斥就是无奈顺从,爷爷和爸爸总是说随他去吧,男孩调皮很正常。妈妈则在一旁默默的刷着手机,一脸高冷,我暗自揣摩这孩子不是亲生的吧?
事后婆婆说起,对方婆婆对媳妇也是诸多微词,在家什么都不做,生个孩子完全是为老人而生。老人家年轻时受了许多苦,真正是个刀子嘴豆腐心,所以孩子出现这些不当行为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昨晚的聚餐,当婆婆提起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拒绝,担心会让仔仔近墨者黑,但一想已经上小学了,估计会有很大改变。而我也的确好奇,怀着一颗八卦的心想去看看,当年的“熊孩子”如今怎样了。去的路上,我又把当时的回忆默默在记忆角落翻了一遍。
我们按时来到了约定餐厅,孩子的妈妈没来,听说是去参加一场高尔夫比赛。对方小孩,我们姑且叫他小Y吧。皮肤黝黑,结结实实,已经长成了一个机灵壮实的小伙,一进去正拿着部手机,聚精会神地玩着游戏。
在对方婆婆的提醒一下小家伙眼皮微微一抬,机械的打个招呼,就低头继续玩起了游戏。小家伙可能玩到兴奋,把凳子稍微往后一推,刚巧碰到了餐厅中间的隔帘,是那种精致雕花的玻璃墙,对方婆婆尖叫到——你再这样我打你,这个给人撞碎了得十几万呢,你也得赔。
小Y懒懒地放下了手中的手机,吐了下舌头,餐桌另一边的大人赶紧把桌子往另一侧拉了拉,好让那边保持更多的空间。仔仔是个人来疯,看着餐桌那头的大哥哥,感到熟悉些了,便主动靠近,向他自我介绍,还邀请哥哥一起出去玩儿。
毕竟是个孩子,内心再怎么遭受1万点的重击,表面还是会云淡风轻,这就是自尊。大人说的话小Y很快过眼云烟,许是感觉无聊,迈开大步就向门外走去,仔仔屁颠屁颠跟在后面。当大人还没来得及嘱咐——记得照顾好弟弟,他俩便跑远了,老母亲赶紧从后面跟上。
在两个小家伙的带领下,我们在当时繁忙的商场里,主要是娃娃机前逗留了好一会儿。我和他聊到他最喜欢的运动和平时爱玩的事情,小Y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可能是感觉到我的真诚,他还主动问了我一些问题。
在交谈间结合后来对方婆婆的说法,小家伙最喜欢的虽然是篮球,但是只学过一段时间。现在一家三口都在学习打高尔夫,小Y的妈妈每次1000块帮他请私教指导,同时由原来的普通学校转到了私立学校。
说到这个转变,对方婆婆对媳妇一脸满意,虽然只顾着事业,但做到了手下管着五六十人的团队,在出名的IT企业拿着五六十万的年薪,对于这个年龄阶段来讲也是件令人自豪的事,所以孩子方面她能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表面一片和谐。可是孩子的内心呢?
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会把自身的价值观和对未来的希冀多少转移到孩子身上,帮孩子培养高尔夫技能,在那位妈妈的眼中或许是以后走向精英阶层的必备技能,这一项无可厚非。只是希望,兴趣和出发点一定是源于父母无条件爱的支持和孩子天然好奇的探索。
在这个孩子身上,我有一种他的生命力被一再按压的感觉,尽管外表看上去是一个结实的小苗,可是内在却在不断经受打压。
晚餐结束前,两个小家伙百无聊赖,于是打开了对方婆婆送给仔仔的乐高拼起来。我在他们身旁帮忙擎着说明书,零散的小部件聚拢在一张软绵绵的凳子上,两个小家伙肩并肩,脑袋挤脑袋的开始拼起来。
拼接全程小Y只顾着自己找零件,虽然多次出错,但是他都会主动寻求我的帮助,捣鼓了十来分钟,依然停留在前三张图,每次反过头看都会发现,一些零部件被他装反了。
我温和的多次提示他,你看看这个地方我们还可以做些怎样的调整,你再跟原图仔细对照一下,有没有需要修正的零件。
每当排掉一个因之前粗心树立的壁垒,他的眼中就会闪出一丝超有成就感的光!而仔仔因为哥哥自顾自的拼接百无聊赖,我便建议他帮忙继续找后面的零件。
整个过程我非常深切的感受到小Y的大脑非常灵活,在寻找零部件和拼接时,饶有兴趣。如果一个好奇少年因为喜欢,不断的去挑战每一次的拼接任务,而家长又可以在旁边做出适时的引导和耐心的鼓励,相信收获的不只是成品,还有过程中意志的磨练和专注力的培养。
一眨眼晚餐接近尾声,可是机器人只拼了一小半。两个孩子都很不舍,在他们装玩具的时候,仔仔主动提议,哥哥,把这个机器人送给你回家拼,我有另外一个大的就够了。
对仔仔的提议,我非常欣慰,当即认可了他的提议,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小Y拼了一大半,他的心中其实也对后面充满了期待,如果能够继续让这份专注力延展下去,把这份没做完的工作做完,或许这真的将是他第1个用一己之力完成的作品。
出门时,仔仔把这盒玩具递给小Y,对方奶奶和爷爷见状拼命阻拦:别别别,小Y根本没有耐心拼这个,而且也不感兴趣。之前家里买了很多乐高,这种类型的有不少呢,他都不拼,真的不用了。
在这个无奈的推推搡搡中,我已经尽力了,看到小Y眼里闪过的那丝失望的光,我觉得很难受。就像他的妈妈能够给他再好的物质条件,可刚才爷爷奶奶这番对他缺乏鼓励,一再否定的话,带给他的伤害,或许也会就此埋下不自信或是自卑的种子。
其实在这个孩子的原生家庭中,爸爸妈妈对他的爱是有一些割裂的。妈妈是纯粹事业派,而爸爸身上充斥着巨婴的影子,孩子在爷爷奶奶能够给予他们范围内最好的爱,是一种经过了滤镜的爱,要么超级宠溺,要么超级严厉,而且夹杂着那个年代——我批评你是为了你好,是为了让你不要骄傲的意识形态。
全然不顾这个阶段的孩子,你给他的鼓励和认可,才是滋养这株小苗的阳光和雨露,可是他真的接受的很少。
所以,究竟是小Y不擅长拼乐高,还是深深被家长扼杀了那个探索的小火苗呢?
希望每个孩子真的能够被温柔点,再温柔点对待,不光是在钱财上温柔,更要在心灵上去触及灵魂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