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了晓多先生的第 392篇文章
这是2021年我第13篇原创 | 本文阅读时长:3分钟
01
这个春节假期,我花掉了5万多,其中还房贷1.1万,还买房借朋友的钱3万,过年给父母5000元红包,给弟弟1000元,小侄女1000元压岁钱,还交了差不多3000元的房租,然后留了不到2千过节。
去年我经历了手里有一两百万存款买房后,不算银行贷款负债50多万的经历,从7月份至今还了27.5万,上演了自己的“真还传”。
如果说我最近的状态一直都是很稳定,那就是努力的还钱。
而且身边也爆出了很多消息,朋友小贺和男朋友分手了,她说原因是父母觉得对方30多岁了还没有在深圳买房。
父母看到小贺不断的搬家,从一个出租屋到另外一个出租屋。
阿龙在深圳奋斗了三年以后还是离开了,回到了新一线城市,那里虽然工资少,但是房价没有那么高。
有的时候看到曾经在家乡的小伙伴儿,人人都住着不止一套的大房子,老婆漂亮,孩子乖,享受着当地最好的教育、医疗资源的时候,我却在大城市勤俭节约的时候,我想多搞钱就是努力的方向。对的,本人唯一爱好就是搞钱,把流动资金换成不动产。
02
前段时间“深圳女孩”爆红网络。一个博主讲了自己这样的经历:
她的两名深圳朋友来北京玩,晚上7、8个人约着一起喝酒。
席间,北京女孩们一如既往吃瓜聊八卦,偶尔插入两句逛吃建议……深圳的两个女生却听楞了,偷偷问PO主:“你们北京的出来都聊这些的吗?”
PO主也愣了:那你们深圳的出来聊什么?
深圳女孩正襟危坐道:“搞钱”。
是的,这就是现实中的“深圳女孩”,没有爱情可以,但是不能没有钱。甚至有这样一张图:
开车的人到了一个岔路口,一个方向是爱情,一个方向是暴富,开车的人选择了后者。
到现在我发现“搞钱”成了网络热词,如同以前的“佛系”、“丧”一般,“搞钱”在网友间拥有着极高的认可度,即年轻人是愿意如此自我概括的。
就连《奇葩说》上季常驻导师李诞几期没有参与《奇葩说》第七季录制说的那样,主要去别的节目搞钱去了。而综艺咖大张伟为了搞钱,一年能接20多个综艺。
没钱的苦谁都吃过,凭借《你好,李焕英》成为中国票房史最高导演的贾玲也有过在出名前穷到出不起房租,为了躲避房东收租斗智斗勇的时候。
也借着电影来说明,母亲的去世也是为了家庭减轻负担、过上好日子操劳的,所以搞钱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的幸福指数。
而年轻人从青春懵懂,到开始“初老”,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的幸福指数,与“钱”息息相关。
而不断“搞钱”、努力“搞钱”也是他们积极向上、维持自己的“幸福感”一种标志。
03
以前,哥们间约饭,多半为八卦而来的。
但是最近很多人约饭可能就是围绕买房、炒股、买基金交流,八卦已经没有了早日的兴趣。
打新买房,炒股,现在的新年问候都变成了:你上车了吗?买了那支股票?
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宁愿人被绿也不愿看到股票绿。
现在都是XXX在哪里搞到了钱,XXX在哪里搞钱失败,XXX在哪里买的房子升了值,我们也要攒个首付,弄个信用贷弄套房,一起搞钱!
“搞钱”的骚操作继续升级出圈,奇怪的热搜又双叒叕来了——
基金圈人的朋友圈状态:一个水逆到极致的开年,真的是“少壮不努力,老大怪水逆”。
04
“搞钱”太难,如果搞不来,就省点钱花。
比如说我过年的时候,买了足量的食材,基本上假期结束,这些蔬菜、瓜果既满足了自己吃的好又没有浪费。
家电、生活用品买好的,可以用很多年,无形中就省了钱。衣服买几套好的,可以换着穿。
买东西可以拼团,可以用银行卡积分兑换。
当然还有很多省钱小妙招,这不真穷,这也可能是断舍离,欲望少了,但是却更加开心了,更加容易满足。
节流是一个方面,当然更多的还是开源。多学习新的技能,多充电,拥有不可替代的能力就是你的底气。
所以你看到很多人考证,过了司考,CFA、CPA、FRM。
看到很多学习写作、翻译、绘图、编程等等技能。
有人说无论本身有钱、没钱,努力“搞钱”都是在积极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我觉得这话在理。
别的不说,“搞钱”既能证明自身价值,还能承包一部分的生活小确幸。渐渐的,我们对每天的“正向反馈”上瘾,因此越“搞”越有钱,越有钱越想“搞”。
一时搞钱一时爽,一直搞钱一直爽。
但是搞钱的同时也别太累着自己。每天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愧对每天就好,该工作工作,该学习学习,该休息休息。
搞钱无穷无尽也,钱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健康的身体,美好的爱情,爱你的人,愉悦的心情,价值感、成就感。
有了这些,搞钱才会更有意义,更可持续,你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