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银运营资讯第六期

监管新政


监管层力挺中小银行支持政策将全面升级

来源:中国金融观察网     作者:金评媒 李雷

    为进一步增强疫情期间对小微企业的融资帮扶力度,近期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释放出中小银行支持政策将全面升级的信号。再贷款额度更多倾向地方法人银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进行年度动态调整、多渠道增强中小银行资本实力等一揽子举措将加速落地,以增强中小银行信贷投放和抵御风险能力。展望未来,金融监管部门还将从加速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加快设立中小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更多方面给予支持。

 一、专项再贷款政策向中小银行倾斜

    受疫情影响,不少中小微企业资金链承压,而作为支持中小微企业主力军的中小银行,此时能够“因病施策”,制定相应措施,加大对企业的纾困力度。 “银行在这一非常时期不可能独善其身,一定要与企业同舟共济,尤其是依赖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地方银行,如果此时再不支持中小企业,就会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宁夏银行党委委员周健鹏说。 不过,在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同时,中小银行自身也承受了一定流动性和风险管控的压力,不少中小银行期盼政策能够给予他们更多支持,以帮助其缓解流动性紧张情况。 宁夏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吴琼坦言,在疫情影响下,中小企业流动性承压较大,这将对经营发展和风险管理带来挑战,也对原本信用风险管控难度较大的中小银行带来更大管控压力。 在流动性支持方面,央行的专项再贷款政策将惠及更多中小银行。2月26日,央行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提出在前期已经设立30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的基础上,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2020年6月底前,对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不高于LPR加50个基点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允许等额申请再贷款资金。 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2月5日的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此次5000亿元“性价比”更高。“此次再贷款不再局限于10个地区的地方性银行,意味着大部分中小银行均可以有机会申请,同时净利差空间更大,这也将进一步降低中小银行资金成本,给予其更多利润空间,从而增加其投放积极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

二、资本补充窗口加速开启

    资本是银行体系资产扩张的支撑,也是对冲风险的最后屏障。在资本补充方面,中小银行也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在2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我们下一阶段要根据银行贷款增长的需要,加大对中小银行补资本方面的政策支持,提升银行整体信贷投放能力,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2月28日央行公告称,于当日开展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操作量50亿元,期限3个月,费率0.10%。央行表示,本次操作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公开招标,中标机构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换入债券既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也有城商行发行的永续债,体现了对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的支持。 据机构统计,央行年内的两次 “以券换券”票据互换操作,互换规模合计110亿元,占城商行永续债新发行规模的28.95%,极大保障了城商行支持实体经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可持续性。 “资本始终是银行经营发展的硬约束,特别是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更是如此。”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之所以鼓励银行发行永续债,是因为此前我国中小银行在以永续债为代表的一级资本工具上涉猎较少。当前我国一级资本工具为优先股和永续债,相比优先股,永续债审批流程更短、发行标准更宽松、税收安排也更灵活。 政策力挺之下,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进程已经加快。银保监会网站显示,2020年以来,华融湘江银行、东莞银行、江苏银行、湖州银行、桂林银行、北部湾银行等相继获批发行永续债,规模共计380亿元,其中后四家均为近一周内批复。从发行主体看,获批发行永续债的银行也持续下沉,逐步从上市银行到非上市银行、从大型银行扩大到中小银行、从东部地区银行逐步到中西部地区银行。

 三、更大力度政策蓄势待发

     更大力度的中小银行支持政策也已准备就绪。据了解,下一步金融监管部门还将从加速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加快设立中小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更多方面给予支持。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也将进行年度动态调整,将有更多达标的中小银行得到优惠政策支持。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2月2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择机实施2019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释放长期流动性。“因为有一些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达标了,达标就要定向降低其准备金率水平,支持其进一步做好普惠金融服务。”他说。 2019年的动态考核发生在1月25日,达标金融机构分别享受0.5个或1.5个百分点的降准,净释放长期资金2500亿元。中信固收研报预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将在近期落地,预计释放资金规模在3000亿元至5000亿元。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办公厅主任肖远企表示,今后将加强对中小银行的支持,在资本补充方面开绿色通道的同时,在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方面也会加快速度,“其他各个部门和地方政府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支持,提高中小银行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能力。”他说。

同业动态


太仓农商银行远程授权水平持续提升

来源:江苏经济报   作者:毛雨晴 杨晓萍

    为统筹配置运营资源,切实解放网点授权员、提升业务授权效率、提高柜面服务质量、控制业务风险,太仓农商银行于2018年年底开始实行远程集中授权管理模式。半年来,共授权13.98万笔,远程授权通过率为98.28%,平均业务处理时间为12秒,平均排队时间比之前缩短了一半,实现了远程授权责任风险事件零发生。

    强化业务培训,优化岗位流程。修订《江苏太仓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易业务授权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远程授权业务;编写远程授权操作手册,确定远程授权岗履职基本要点,明确授权审核要素、时效性及风险点的把控;组织内勤员工和授权中心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合规操作的自觉性。

    强化授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安装实时监控显示屏,授权人员实时掌握授权业务情况,进一步提高业务处理的及时性;跟踪业务数据,每周每月统计授权处理时间,分析远程授权业务峰谷情况,调整远程授权排班和工作机制;支行、网点利用晨会、夕会时间,积极组织学习,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流程和工作要求,提高业务处理质量和效率,不断降低授权拒绝率; 优化支行人员岗位设置,之前分理处因缺少二线人员而不能办理的业务,通过远程授权,全部予以开放,进而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

    强化合规教育,提高思想认识。确定远程授权岗工作职责,明确授权审核标准、业务授权处理基点、业务请示和报告制。重点关注高风险业务行为,及时收集重要信息,一旦发生重大差错事故,将对责任人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罚;建立远程授权情况定期通报制度、每周至少一次学习制,对各网点授权业务情况进行分析,查摆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合规操作的自觉性。

   强化考核引导,激发员工动力。进一步加强考核管理,将员工绩效考核与业务量、业务处理时间、拒绝率等进行挂钩,将支行的通过率排名与支行行长的百分考核联系起来,敦促员工规范操作,按职履责;加强远程授权人员工作纪律管理,严格执行到岗及离岗时间。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合理安排劳动组合,确保网点业务正常提交和处理。

运营前沿


对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集中处理操作风险管理的思考

来源:时代周刊 作者:谢妍霏

    随着金融全球化发展,国内商业银行竞争日益激烈,部分商 业银行借鉴国际经验,着手探索推进柜面业务集中处理的运营模 式,以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满足“以客户为中心”的功能转型。 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 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在推进业务集中处理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各 类操作风险的变化和转移,如何监测、控制与评估操作风险成为 有效实施业务集中处理模式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分析业务集中 处理模式的主要特点,与传统业务处理模式进行比较,探索商业 银行推进实施业务集中处理模式可能面临的重要操作风险冲击, 提出加强业务集中处理操作风险管理的具体建议。

 一、业务集中处理模式描述及其主要特点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柜面业务处理由各营业网点前台人员分 别受理并操作,对于需要复核、授权的业务再由网点相应人员进 行后续操作,这种分散处理模式存在效率低、风险点分散、风险 控制难度大的特点。业务集中处理模式是指银行依托科技手段,建立统一的业务集中处理平台,将前台受理上传的凭证资料影像信息切割成碎片,由后台采取跨网点、跨地区集中核算方式实现业务集中处理的一种业务处理模式。与传统业务处理模式相比, 业务集中处理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业务处理区域分层管理、处理流程归一化 在业务集中处理模式下,主要形成“前台分散受理,后台集中处理”的分层管理,营业网点前台受理业务后,只负责对客户提交凭证的真实性和业务依据进行审核,具体账务处理则由后台(下称作业中心)操作,作业中心对业务的合规性、业务依据的完整性进行负责。因此,传统处理模式操作分散、交接环节较多,各网点把握的操作流程可能存在差异;而业务集中处理模式实行分区管理,有利于形成规模化效应,统一操作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二)业务办理依据电子化,流程控制系统化 在业务集中处理模式下,客户提交的凭证需由前台即时传递 到作业中心,因此需要依托影像传递、数据传输等系统来实现, 即前台审核凭证后通过系统将相关影像和数据传递至作业中心。 作业中心依托集中处理平台,由不同人员分别对随机反馈的业务 碎片进行补录,系统自动碰对再配对合并成完整信息,这一过程 彻底打破了传统模式的“一手完成”、人工复核或授权限制,实现了事中系统控制,能有效降低人工干扰因素。

(三)业务处理标准和业务凭证的统一化 在业务集中处理模式下,账务处理由作业中心统一操作,由于需要将原本分散处理的业务传递到同一平台,同一笔业务也要 被分割成不同碎片随机交由人工处理,最终再由系统进行配对整 合,这一过程本身决定了需要统一的业务处理标准和业务凭证。

(四)集中业务品种的限制性 商业银行日常柜面业务可粗略作如下分类:涉及现金的业务,仅提交相关票据、凭证等的业务,以及客户通过网上银行发起但 需要银行人工处理的业务。业务集中处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于信息如何传递到作业中心,对于票据、凭证类和网上银行等信息, 可通过系统进行有效处理,但对于涉及现金收付清点、核对的人 工操作环节,则难以通过系统分割和传递,由此推想,业务集中 处理模式对于涉及现金类的业务集中存在较大限制性。

二、某商业银行业务集中处理实施情况

(一)推进业务集中处理现状 某商业银行自推行业务集中处理试点取得成效后,2010 年开始实行全面推进。在网点集中方面,截至 2011 年初,实行业务集 中处理的网点占全行网点总量的 80% 以上;在集中业务量方面,多项业务品种的集中处理业务量占业务总量的 60% 以上;在业务 处理效率方面,截至 2011 年初,平均每笔业务处理时间达到 2.5 分钟,较传统模式有较大提升;在集中业务品种方面,基本是本外币票据汇款转账业务、个人客户信息登记、网上银行人工处理等;在人员配置方面,网点柜面复核人员有一定节省,而作业中心人员组建仍需结合业务开展情况不断充实;全行操作风险监控人员配置暂时没有大变化。

(二)阶段性推行效果 根据该行业务集中处理推行情况可看出,业务集中处理模式有利于业务量较多、营业网点分布广泛的综合性商业银行,随着 业务集中程度提升,其规模化效应也逐步显现,业务处理效率可 随之提高。另一方面,反映出推进业务集中处理牵涉到系统建设、 制度流程、人力资源等因素,需要一个持续过程;该行集中的业 务品种暂时未包括现金类业务;业务集中处理后操作风险重要环 节突出,业务处理更多通过集中处理平台传递,银行的监控方式 与风险控制措施也尚待改善。

三、推进业务集中处理模式的关键操作风险

(一)流程管理失败风险在流程管理中,制度建设与业务流程设置为首要,而在推行业务集中处理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相应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的修改更新,这一环节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有以下几种。一是制度制订不完善、不及时,业务流程设置不流畅造成风险隐患;二是在制度与流程更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操作风险;还有一种是实施新制度、新流程后由于管理因素造成的风险。

(二)业务中断和系统失败风险由于业务集中处理的各环节必须依托科技系统进行信息传递与业务操作,随着业务集中程度的提高,银行日常业务处理的正常运行更多地取决于系统的平稳运营,若相关系统中断或存在疏漏,而手工处理难以补救,则很可能造成业务停顿,对银行影响巨大。

(三)前台业务处理真实性风险根据业务集中处理要求,前台柜员受理凭证后,通过影像系统或数据信息系统将相关原始数据传递到作业中心,作业中心主要凭借系统反馈信息进行后续账务处理。此时对业务依据的真实性要求变得非常重要,若缺乏有效措施确保原始单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则很可能为内外部欺诈提供可能。

(四)集中处理环节风险实行业务集中处理后,主要账务处理由作业中心负责,换言之是将传统业务处理模式的主要操作风险集中到后台,作业中心各岗位操作环节也随之成为操作风险高发环节,作业中心人员是否按制度要求执行、是否按标准流程操作、是否存在工作疏忽或操作失误等,都是关键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区域。

(五)风险控制措施与集中处理模式不匹配形成的风险如上述案例所述,实行业务集中处理模式后,操作风险在前台与后台之间进行了重新分布,但同时部分业务的集中又存在一定现实困难,需要继续按传统模式处理,此时若不能合理分配风 险监控资源、制定有效风险控制措施,则可能出现监控虚位的情况,存在极大操作风险。

 四、加强业务集中处理操作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制度建设和流程设置为防范推进业务集中处理模式过程中,由于制度更新或流程重新设置不衔接而产生的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应在前期进行充分调研探讨,对各阶段潜在的操作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在此基础上预建立一套较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手册,通过试点行的反复实地验证进行修改,最后达到设定标准的方进行全面培训实施。在整个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试点行各项操作风险指标的监测和评估,积极收集一线操作人员反馈的建议;全面实施后,也要建立定期监测评估制度,根据业务发展适时更新相应制度和操作流程,防范操作风险隐患,形成良性循环。

(二)运用科技手段,牢固系统建设业务集中处理模式涉及到网络传输和信息系统等科技系统,为防范系统失败风险,商业银行应加强计算机安全防护建设,提高应用系统的稳定性能和抗灾能力,建立系统备份,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制定重要数据查询、存储、销毁等环节的控制措施。

(三)针对关键风险环节,完善操作风险监控体系

     1.确保原始凭证真实性 鉴于业务集中处理前后台信息传递的特点,商业银行应采取措施加强源头真实性审核,除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制度执行力外,还可以在营业网点建立影像上传复核制度,对重要业务的上传凭证真实性进行相互复核,作业中心凭借已复核的影像信息进行业务操作,其次还可以在作业中心建立监控录像回放系统,对存有疑问的信息通过调阅录像进行核实。

    2.加强业务集中处理环节操作风险监控首先要深化作业中心业务人员培训,使其熟悉各操作流程和操作标准,同时对作业中心处理环节进行科学分割,设置专业岗位,实现专业化分工、流水线作业模式,各岗位相互制约、相互控制,降低操作失误,提高操作风险防范能力。

    3.健全业务操作风险监控体系合理配置风险控制资源,依托操作风险监管系统,通过建监测模型对操作风险进行量化管理,对识别出的风险点进行分级管理,如根据风险系数、风险控制难度、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等指标对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由易至难分别由营业网点、管辖部门、省市级管理部门、甚至总行直接进行风险管理、评估和控制,形成各层次、全方位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四)建立应急预案体制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外部经营环境瞬息万变,商业银行应做好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准备,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风险损失,预先制定一套相对完整、可行性强的业务集中处理应急预案制度,明确当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工作原则、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应急程序、应急保障等方面内容,并加强日常应急演练,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盛银运营资讯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