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是中国古代人对文学创作的历史发展规律和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从中还可以看到中国古代人的文学观念及其演变,各种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能使我们深入领会中国古代的文学传统和艺术精神,也有助于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可以为建设当代新的文学理论,繁荣新的文学创作,提供历史借鉴。

      研究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历史,最先碰到的是历史分期问题。只有郭绍虞先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自序和总论中,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历史分期问题,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把中国文学批评史划分为演进、复古、完成三个时期:“自周秦以迄南北朝,为文学观念演进期。自隋唐以迄北宋,为文学观念复古期。南宋金元直到现代,庶几为文学批评之完成期。”

      近60年来,文学批评史的研究者对分期问题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出版的几种文学批评史,一般以朝代为线索,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近代等分编,没有对分期问题发表专门的意见。

    从历史发展方面来看,先秦时期时间比较长,包括原始、奴隶社会,一直到封建社会的开始;汉魏六朝则属于封建社会的前期,是封建社会的上升发展时期;唐宋金元处于封建社会发展的中期,是封建社会繁荣鼎盛的时期,但是封建社会各种社会矛盾、民族矛盾越来越激烈;明清是封建社会后期,是封建经济由繁荣走向衰落,封建制度开始逐渐崩溃的时期,并且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出现;近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期,遭受帝国主义入侵的同时近代西方的文学和美学思想也逐渐被介绍到中国。

      从文学创作的发展来看,先秦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奠定时期,《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源头,诗、骚的传统也就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此外,先秦的散文也十分繁荣,不论是诸子散文还是历史散文,都对后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汉魏六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各种艺术形式开始形成并逐渐成熟的时期。各种艺术形式的诗歌(eg: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诗,乐府诗,民间歌谣,以及律诗、绝句等近体诗的雏形),大都在这个时期形成发展起来。诗歌的格律,诗歌的艺术表现技巧也日趋成熟。辞赋、骈文得到迅猛的发展,笔记小说等也出现了。散文则已从诸子、史传中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文章。

      唐宋金元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期,是中国古代正统诗文创作的黄金时代。许多伟大的文学家,eg: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苏轼、陆游等诗人,散文方面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等唐宋八大家,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文的最高水平。词作以诗为别体,也在这一时期形成并发展到最高峰。唐人传奇和宋代话本,则为中国古代文言和白话小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戏曲也在这一时期发展成熟,以关汉卿、王实甫为代表的元曲,标志着古代戏曲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明清时期与封建制度本身的衰落相适应,作为正统文学的诗文已没有多少新成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而与商品经济繁荣和市井阶层扩大联系较为密切的小说、戏曲则有了大的发展,实际上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主流,eg:《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以及《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等戏曲,都产生在这个时期。

      近代文学则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特点有密切联系,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具有明显的改良色彩,也产生了少量鼓吹资产阶级革命的文学作品。

    从文学思想的发展来看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萌芽产生期,特别是先秦诸子从哲学、美学思想上为后来文学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其中儒、道两家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文学和美学思想,几乎主宰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发展。但是,先秦时期还没有完整的、独立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许多有关文学、艺术和美学的论述都是蕴藏在儒家经典、诸子著作、历史著作之中。(eg:“诗言志”、“兴观群怨”、“文质彬彬”、“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天籁”、“天乐”等,以及哲学思想上那些与文学思想有密切关系的虚静、物化、形神、言意等重要命题)。

      汉魏六朝是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发展成熟期。西汉以后,文学已经与哲学、政治、历史等相分离,而成为独立部门。两汉经学时代,儒家的文学思想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六朝玄学时代,道家文艺思想经过玄学的发展更加完备,在某些方面和佛学相结合,对文艺思想的发展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这样就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外儒家而内释道”的基本特征。这个时期不仅产生了《文心雕龙》这样不朽的文学理论巨著,以及一整套自己独特的理论概念、名词术语、美学范畴。

      唐宋金元是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发展的深入扩展期。尤其是对以意境和韵味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理论,从各个方面做了充分的论述,出现了像皎然、司空图、苏轼那样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和严羽的《沧浪诗话》那样影响深远的著作。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总结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高峰期的丰富创作经验,产生了大量的诗话文话,而且已经有了戏曲、小说理论批评的萌芽。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发展繁荣鼎盛期,特别从明末到清代乾隆、嘉庆这段时间,文学理论批评从总体来说,无论是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一时期的诗文理论批评,主要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之进一步系统化和引向深入(eg:以王夫之、叶燮、王世禛、沈德潜、袁枚等为代表的诗论和桐城派的文论),小说理论批评家有李贽、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等,戏曲方面有著名的李渔的《闲情偶寄》等,此外,词话在这一个时期也有了相当的发展。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去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社会,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称为中西结合期。梁启超的小说理论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