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当妈一辈子,或许就要操心一辈子。小时候关注孩子吃喝拉撒,再往上开始关心上学问题。
还记得我家老二幼儿园入学报名时,因为现场收材料老师的粗心,最后没有把我家孩子的资料输入进去。导致入学通知结束,我们也没接到通知。最后在教育局的分配下,到了离家远的幼儿园。
事情发生后,操作失误的幼儿园没有任何的歉意。原本还希望能进这所幼儿园,这种操作一出,印象分变负分。与其挑名园,不如遇到一家有责任心的幼儿园。
我家老二后来进的那家幼儿园,老师们负责任,孩子也很喜欢老师,而且幼儿园的特色就是阅读,这一点算是因错得福。
名园名校,真的那么重要吗?育儿这件事上,我不鸡娃,有时候看到别人各种鸡娃,会偶有困惑。上学,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上名校就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这两天在看的《家庭管理心理学》,提到了一个很是认同的观点。比起所谓的重点学校 ,孩子在学习上,有良好的情绪体验更重要。
读《家庭管理心理学》挺有意思,看着像一本教材,有种为了“育儿”这件事,重新上大学的感觉。《家庭管理心理学》谈的不仅仅是亲子,也有婚姻,与长辈相处的技巧,负面人格等等。
我们面对的是自家的孩子,《家庭管理心理学》的作者鞠强,作为一名管理心理学专家,平日面对的读者、学生众多,看过很多家庭,也见过各种不同的孩子。《家庭管理心理学》中提到的一些方法,看着还是有一定启发的。
择校,进重点,一定是最好的吗?
作为父母,我们拼尽全力,让孩子进重点学校,为的就是让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教学资源,未来能有好的大学、好的人生。话说回来,上了好的大学,人生就一定幸福了吗?事实上,这两者并没有必然联系。
《家庭管理心理学》中,鞠强分享了两个因为择校带来的案例。
有一对父母,双方都有高智商。妈妈是重点大学的博士,爸爸是重点大学的硕士。然而他们女儿的厌学情绪,却非常严重,以至于这对父母,怀疑自家孩子的智商有问题。
在鞠强的接触中发现,孩子智商完全没问题,问题出在孩子的父母身上。幼儿园期间,孩子的父母就让娃,进了当地最好的幼儿园。那家幼儿园的孩子,大多都是凭自己的实力考进去,而这个孩子什么都没学。在幼儿园,同学们会的,她不会;同学们优秀的,她垫底。结果,遭到同学嘲笑,老师不喜欢。这样的氛围,让孩子变得对上学厌恶。
好不容易熬过幼儿园,父母又把孩子送到了最好的小学。几乎是宿命般的结局,学习上孩子又是垫底,厌学的情绪也就越来越严重。
孩子对于学习的热情,有时候靠的就是成绩的刺激。我家老大原本对数学很反感,在一次考了全班最高分后,就觉得数学也是很容易学的。好成绩带来满满的自信,这又促进极大的学习热情,学习上的体验,一环扣一环。
鞠强分享的这位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尝到的都是苦涩、嘲笑的味道,怎么可能会喜欢上学?
《家庭管理心理学》中,还提到了另一位家长。这位家长有两个孩子,可惜家长的能力有限,只能让一个孩子上重点学校。结果上了重点的孩子,高考时连三本都没考上。而在普通学校的孩子,却考上了一本。
这是为什么?原来上重点学校的孩子,因为基础弱,在高手如云的学校,成绩一向在底部,越学越没自信。而上普通学校的孩子,在学校成绩却慢慢变得拔尖,结果越学越有味道,激发了他学习的动力。两个孩子,上学时的情绪体验不同,三年过去,走向了不同的大学。
良好的学习情绪体验,比重点学校更重要。
激发学习热情的正向心锚
良好的情绪体验,激发的是一个人的正向心锚。
像鞠强在《家庭管理心理学》中,分享的那位上普通学校的孩子,就是在学校里,体验到良好的学习情绪,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这一点,我是相信的。我家老大,是我见过最喜欢上学的孩子,她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得益于她们学校,提倡的“快乐教学”。孩子们在学校的时间,都很快乐。一到放寒暑假,反倒开始期盼开学。学校并不只注重成绩,会有不同的活动,让孩子的能力,各方面都有所发展。
有时候,我们当家长的,也会讨论,到底要不要让孩子上所谓的“好”学校。
其实,终究还是看孩子个人。如果孩子能力够强,不需要家长做什么,孩子对于学习,也会自得其乐。如果孩子能力不够,被迫进了好学校的好班级,成绩跟不上,被人嘲笑,那或许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与其挤破脑袋进名校、重点班,不如花点心思,调动孩子的学习情绪,增加良好体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
怎样有好的学习情绪体验?
想让孩子天然热爱学习?怕是很难,尤其面对数不过来的作业。那么,怎样让孩子,在学习上,有好的情绪体验?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家长,二是孩子。
对于家长来说,放下期待,结合实际。
鞠强提到,他曾面对400位上精英班的家长,让他们说说,希望自己的孩子要成为怎样的人。说着说着,在场的家长,根本停不下来,直到鞠强喊停,还有人要补充,心目中孩子的样子。有意思的是,问家长自己谁能做到的,无一人举手。400人的会场,刚才还说得唾沫横飞的家长们,瞬间沉默。
自己都做不到如此“要求”的人,作为父母的我们,怎么好意思,那样要求孩子?
家长们希望孩子成为的样子,要求的内容中,当然包括成绩。关于成绩,《家庭管理心理学》中分享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认命论。对于孩子平平无奇的成绩,认命吧。因为名列前茅是极少数的,平庸才是常态。
放下对孩子的过多期待,能把做人这件事弄清楚,就已经了不起。
如果孩子真的有天赋,也真的需要父母帮一把,那么父母也要结合自身情况。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这本书中,分享了一个这样的例子。
家境普通的女孩,妈妈为了让她上重点学校,拼尽全力。女孩所在的学校,攀比情况严重,女孩既知道家里的情况,也压抑着心中的痛苦。面对父母,女孩内心是满满的压力与愧疚。
记得有人问,年薪只有几万,给孩子报超过年薪的幼儿园,是否值得。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因为每个人对于孩子的期待不同,自己的具体情况也不同。
也许名园、名校并不适合自家孩子。父母舍身为儿的托举,很可能会成为孩子内心的一座大山。
如果父母能放下期待,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于如何择校,内心或许就会清晰明朗。
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良好的情绪体验,除了没有家长强加的压力,还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
《家庭管理心理学》中,鞠强提到了两个方法,找到匹配孩子能力的学校。一是找专业机构测评孩子的智商。二是找比目测孩子智商低一点的学校。
其实这两个方法,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人也是比较难操作的。毕竟现在的学校都是“对口”与“统筹”。学校选择这件事上,有时候,顺其自然,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家长不如把鸡娃的心,让孩子非上名校的意愿放一放。眼光收回来,放在自己身上。当家长成为更好的自己之后,孩子也会得到一种,向上力量的滋养。
或许,对孩子而言,上名校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比起一时的成绩,有良好的学习情绪体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要紧。
我是@弥小木,偶尔追剧,时时阅读,家有两娃,分享点滴,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