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合葬古墓,一男一女大有来头却尊卑互换,与张士诚有关

我国封建社会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男尊女卑”既是贯彻如一的思想观念,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古人的这种尊卑之分,不仅表现于生前,更体现在死后。

从我们现有发掘的古墓来看,“男尊女卑”的陋习基本上都有所表现。一般而言,在一定规格的男女合葬墓穴中,男性棺椁高大威严,里面还有许多珍贵的陪葬品;女性棺椁则相对低矮,陪葬品自然也就不如男性。当然,如果女性身份显贵,地位显赫,那就另当别论了。

既然“男尊女卑”是古人墓葬中的既有惯例,那有没有例外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苏州发现的一处古墓就打破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葬式。

上世纪六十年代,苏州盘溪小学扩建校舍时,施工人员发现了一处古墓(娘娘墓)。在苏州发现古墓,本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此墓的发现还是令人印象深刻。

在考古人员的发掘下,这座墓穴逐步揭开了神秘面纱,并呈现出极为独特的一面。一是古墓的防盗措施简单而有效。首先是打开的古墓封土,由外及里有四层保护;打开封土后,见到的是五层的护固,然后才是墓室。如此外四层、内五层的保护,使这座墓穴固若金汤,不曾有人盗取。二是由于封土完全密封,墓室里女性尸体历经600多年基本保存完好,除了眼珠、鼻梁和面颊部分腐烂外,其余皮肤白皙而有弹性,可比后来赫赫有名的长沙马王堆女尸。三是墓室的棺内有大量的金银财宝,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当然,更神秘的还不止以上三点,工作人员还发现,在墓室内男女主人棺椁的摆放和保存状态完全不同:男木棺内贮满积水,随葬器物寥寥无几,女木棺则封闭严密,棺内金银财宝更是数不胜数。作为合葬墓,这一反“男尊女卑”常态,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凡是不合理的地方总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这座墓穴也不例外。从发掘情况来看,合葬男女应该大有来头。随后,工作人员通过碑石所刻“张吴王母曹太妃墓碑记”等内容,又结合文献资料,很快确定这是“吴王”的张士诚父母的合葬墓。

张士诚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也是朱元璋的死对头。他曾率盐丁起义,袭据高邮,在高邮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作为灭元的盖世英雄,张士诚同陈友谅一样都兵败朱元璋,只不过张最后自缢死在狱中。

既然确定为张士诚父母的合葬墓,为何又有“女尊男卑”的体现呢?原来,张士诚父亲早年身亡,草草葬在老家泰州九龙口,而后母亲曹氏死后,张士诚才将父亲尸骨从泰州迁来,将父母“合茔”。正因为此,才出现了之前我们提及的“女尊男卑”的葬式。

作为一种独特的合葬墓,娘娘墓的发掘意义重大,让一件件文物重见天日,得以持久保存;但也有遗憾之处,比如受限于技术条件,曹氏尸体发掘后很快变色腐坏,最后不得不焚烧处理。这也是“娘娘墓”不如日后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有名的一个重要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神秘合葬古墓,一男一女大有来头却尊卑互换,与张士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