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不专注怎么办?


这真是一个很奇怪的事,看书怎么会不专注呢?

不过这又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看电影的时候都会被微信、抖音弹出来的信息干扰呢,别说看书啦。

因此呀,看书不专注,并不是一个个人问题,而是碎片信息干扰的问题。

我想,解决看书不专注这个问题,就是如何与碎片信息作斗争的问题。

想要打败魔法,就必须要用魔法呀!

直接抛干货吧,我是如何把看书做成一个专注的事的。

1)

首先,拿到一本书的时候,要明白它清楚的定位与你的目的。

是作为你的专业书籍看的,还是闲书。当然,这两个词用在这里似乎不太准确。你可以用罗翔老师的概念来理解:功利性读书,还是非功利性读书。

为什么说这两点很重要呢?因为我们不可能“靠爱发电”。

功利性读书是没有错的。功利性读书与非功利性读书两者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看一些商业、战略、广告方面的书籍,这是我的专业书呀,我知道自己是在以功利性的目的读他们。为什么?因为我要吃饭啊,要生存啊。读这些书,可以增加我的技巧,深耕我的专业,拔高我的水平。

比如,我去年的专业性的书籍有哪些呢?

《蔚蓝诡计》、《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一个广告人的自白》、《酷MA萌与我》、《文案之神尼尔法兰奇传》、《营销的16的关键词》等等。

好,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非功利性书籍呢?

那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心情下,读的意义都不一样。

比如,是要开阔眼界、平复心情、获得激励、文艺熏陶……等等。

比如,我读了哪些非功利性书籍呢?

《十一种孤独》、《哈佛中国史》、《蛤蟆的油》等等。

总说,我们确实要求知若渴,要博览群书。但私以为,博览群书的前提是要带着目的去读书。不带着目的读书,本身就是一种“碎片化”的行为,可能也是造成“不专注”主因之一。

2)

摆好你的看书时间块。

看会电影,再看会书;或者玩会游戏的空档,看会书。那不是自然就把读书变成了一件碎片化的事情吗?

我们每天工作、休闲、睡觉、陪伴家人的时间本来就不少,如果你把看书列为在各种大项目之间的碎片时间,那么很容易“看一秒还在看书状态,后一秒就不知所云”了。

所以,玩游戏的时候好好玩,看书的时候好好看。

比如,我自己是这样安排的。我会用到一个额外的工具帮助自我监督。比如“极简代办”。我用它的原因很简单啊,就是“极简”啊。把任务清单列好,完成的左滑就行。

在双休日的时候,我会把看书放在一天的最开始。因为双休日嘛,很容易懈怠。那不如就用读书作为一天的唤醒好了。


而且我都是以看“多少多少p(页)”作为基准,而不会以看“多少多少时间作为基准”。前者对我的约束力更大。如果按照每天看50p的进度,那么一周就可以看完一本书。而如果我给自己定“每天看一小时”,一是会造成心理压力——啊,为什么一小时还没到啊;二是容易分神,看看手机,看了多少时间了啊。

这是我的一个小技巧,强烈推荐——看书的时候能够摆脱手机的影响就尽量摆脱!

3)

准备道具。

看书还要准备道具?看电影都要准备爆米花可乐呢,看书难道就不配得到一点点爱么?哈哈哈。

当然,我这里说的道具不是指零食,而是:

笔、小型便利贴、中型便利贴、草稿纸。

好麻烦啊!是的,就是这么麻烦。

尤其是当你看专业书籍的时候,这些几乎是必不可少的。

那我说下我为什么一定需要这些东西?

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在看书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感悟、灵感。其实这些东西才是你看书时最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你不记下来,马上就飞走了。不要觉得“读后感”就足够了。其实一本书读完,很多前面的内容、细节、有价值的地方都忘了。“读后感”只是你的一个大致印象了。所以,准备好笔,一旦产生感悟,立马记下来!

小型便利贴:我用的这样的小型便利贴。颜色干净。有的时候看到一段话,触动我,但是我不知道该表达,或者说,我觉得我的表达可能会曲解作者的本意,那我就会贴上一张小型便利贴,二刷的时候就方便我着重看。


中型便利贴:中型便利贴的目的是记录感悟、灵感。文字与文字、一行与一行之间的空隙不够我记录产生的感悟和灵感,那么这时候就是中型便利贴上场的时候啦!写上——贴上!一气呵成。妈妈再也不会担心我白看书啦!


草稿纸:有的时候,读者读着,你会发现:“什么玩意,怎么看不懂了?”没有关系,正常现象。许多写专业书籍的作者都不是专业作者,所以叙事表达等会让读者产生混乱。而准备草稿纸的目的就是,把作者叙事的逻辑用一种自己能理解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可以提高你对整本书的理解。

(手机)。非必选,哈哈哈。在看的时候往往会碰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点,甚至是文字——别问,问就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利用浏览器上网查询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前提是不要查着查着就差到了“抖音”上。幸好我已经卸载了抖音,所以无所畏惧。

做读书笔记是你对抗“读书碎片化”的重要一个方法。你读完整本书后,看看慢慢的记录,产生的成就感不是刷抖音可以比的。这样也能培养起你读下本书的动力。

到这里,就大功告成了吗?

不是的。

4)

复盘。

你可能会有疑惑,我都做了那么多读书笔记,还要复盘吗?那么,请你扪心自问,你看完一本书后,二刷的机率有多大?

不大吧?

而且二刷的时间成本也确实很大,对于我们赶在时间缝里的年轻人来说,二刷确实显得有点得不偿失。

于是复盘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

把感悟、灵感、读后感、本书的逻辑都整理在内,它就会变成你的一个实用工具。因为复盘的时候你清楚知道哪些灵感是必要的,哪些是无所谓的,那么你二刷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刷你的复盘文件。

我的复盘文件基本就是一个ppt或者pdf。


我会标上这本书的tag。比如,《刷新》这本书的标签是“专业·商业”。那么,比如我的下一个项目和商业、科技有关,我就可以直接翻我的复盘文件,看有没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同样的,如果是一些非功利性的书籍,也可以根据打tag的方式进行归类。

我写的《刷新》的复盘pdf直接放在阅读原文链接了。点击可直接下载。

做到这一步的时候,真的才可以说是将“读书碎片化”消弭掉了。做到这一步的时候,一本书的大部分财富才真的归你所有。不然,你还是会发生“你与书”之间的隔阂,自然越来越不喜欢把读书放在心上。

5)

分享。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一直都认为有趣思想的是值得分享的,而不是藏在心里发菌的。有趣的思想之间的碰撞,可以产生更加有趣的思想。我觉得这是读书另外一个重要的衍生。


我一般读完书后,都会用公众号文章的方式进行分享。

或者就在自己的读书群里进行分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真的会有很多超出本书的有趣思想。

6)

不便场景怎么办?

如果这是一个不方便读书的场景,那么!千万!不要!强迫!自己!读书!

比如,我刚来深圳的时候,住在宝安区,每天去福田上班在地铁上要花一个小时(单程)。我也试过在地铁上读强迫自己去读,但是嘈杂的环境,时不时传来的报站声,很让人出戏。

于是我便不强迫自己去阅读那些我觉得很有价值的书。转而会读一些小说,比如日本的轻小说、网络小说等等。因为这些书我可以不用做笔记,不理逻辑。

所以,如果你真的很想认真看书,那就这样去做吧。一开始是有点繁琐,但你收获的肯定大于你的繁琐。

最后,祝你前程似锦。

一定不要忘记关注点赞收藏哦。周末码字不容易呀!希望我的文章可以让我们共同进步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书不专注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