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因情》 第一章 人情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因情》 第一章 人情

我们总用理想主义对待事物,对待生活,却忘却了做为“人”本身的特质。人是事物的主体,是客观事物的体验者,是世俗世界的创造者,是一切地球文明的发现者与积累者。我们暂且不论“人”是从哪里来,这是一切问题的源头,不同的源头造就不同的后来,源头可能有很多种,进化论也罢,地外生物也罢,但,现实只有一个,我们就讨论这个现实,这个真实的世俗世界。

如果你承认“人是事物的主体”,那么世间一切皆因人而存在,没有人,也就没有一切。凡事都要以人为出发点,脱离了人讨论世间事物就毫无意义。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以“人”为中心才是人类存在下去的目的。

法家依法治国的思想来自道家,宇宙有序而恒,天地有序而长,万物有序而生,人类社会也应该是有序而存,做为社会的基本元素人也应该是有序而活。如何才能达到“在序”呢,只有依法治国,而依法治国的执行者是人,受用对象是也是人,问题又回到了开始,人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我们就必须以人为出以点讨论如何依法治国。

韩非子做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与代表人物,自然知道人在依法治国的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八经》中首先讨论“因情”,从“人情”出发,探讨如何实现依法治国。韩非子能跳出“人”本身的局限来看待这个问题,自然就能看全看真。当然,韩非子本身是人,也具有人的特质,也有人性的缺点与阴暗面,但做为一代圣贤,最大的优点就是最大限度的压低人性的缺点与阴暗面,最大限度的发扬人性的优点与光明面。

韩非子开门见山地说“凡治天下,必因人情。”意思是:凡要治理天下,必须依据人情。这里的“人情”不是我们常说的人情世故,也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是人性,也就是人的本质。人对外界环境与事物的反应就是人性的体现,人性不是抽象的而是通过具体的事物上表现出来的。我们不能指着某个不认识人的说他善恶,只能通过这个人对某些事物的反应来说他的善恶。

治国就是对天下所有人与事的管理,人与事都是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现实。所以治国就要以人为中心,必须以人性为基础为依据。韩非子认为“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意思是:人之性情,有喜好和厌恶两种趋性,因而赏和罚可据以使用。这是多么的吓人呀,我曾经感叹过,不管是佛祖,还是圣贤都在利用人性的缺点。我也曾说过,只有魔鬼才会利用人性的阴暗面,难道圣贤与魔鬼是一伙,其实他们都是精神层面的存在体,只不过圣贤劝善,魔鬼导恶。

君主如何依据“人性”治国,韩非子认为“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意思是:赏和罚可据以使用,法令就可据以建立起来,治国政策也就进而完备了。赏罚是君主的权柄,而人性先天喜好厌恶,君主正好利用这种特质进行赏罚,并依此设立赏罚的制度。韩非子接着说“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意思是:君主掌握政柄并据有势位,所以能够令行禁止。其实,管理的实质就是这么简单,没有那么多那么深的道理。人人都喜欢舒服,讨厌疼痛,人人都喜欢获得,不喜欢失去。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人类是进化,还是演化?进化就应该少一些阴暗面,多一些光明面,但,我们还是和上古时期一样,难道人性真的恒古不变。那我们只能是演化,而不是进化,我们只是按时间轴,走在一条没法回头路上。幸运的是,时间不可以重来,但生命可以轮回。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因情》 第一章 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