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成语知国学]《庄子》成语集萃(2)

注:第一段为“原文”,第二段为“译文”,之后是“成语及释义”。

《庄子·人世间》

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菑(zī)人。

如果你勉强将仁义规范的言论,在暴君面前陈述,这样将被认为是利用别人的丑恶来显示自己的美德,而扣上“害人”的帽子。

绳墨之言--可作为准绳、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比喻合乎法律、规矩的言论。

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这就好比用火去救火,用水去救水,简直可以称之为添乱。

以火救火--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zǐ),其庸讵(jù)可乎!

他必然会固执不化,即使表面附合而内心也不会接纳,你的做法怎么行得通呢!

执而不化--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所以儿女奉养双亲,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下,都要使他们安适,这就是最大的孝心了;臣子侍奉君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顺从君主的旨意,这就是最大的忠心了;自己修养心性,无论是哀是乐都不会改变原来的心境,知道某些事情的发展无法预料而仍然安心去做,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了。

安之若命--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此而甘心承受。

无可奈何--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两国国君喜悦时的言辞必然多有溢美之辞;两国国君愤怒时的言辞,必然多有溢恶之辞。

溢美之辞--过分吹嘘的话语。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你不知道那螳螂吗?奋力举起双臂去阻挡车轮,却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根本就不胜任,这是因为它把自己的才能看得太了不起的缘故。

力不胜任--能力担当不了。

螳臂当车--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山上的良木是自己招来的砍伐,油脂可燃是自己招来的煎熬。

膏火自煎--比喻有才学的人因才得祸。

《庄子·德充符》

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dài),兀(wù)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

常季便问孔子:“王骀,他是个断了脚的人,跟随他的弟子与您在鲁国的弟子各占一半。他对弟子,立不施教,坐不讲述,可弟子们头脑空空而去,回来却满载而归。莫非真有不用言语的教化,在无形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吗?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虚往实归--无所知而往,有所得而归。

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怫(fú)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拿自己齐全的双脚来讥笑我双脚不全的人很多,我听了勃然大怒;等我来到先生的寓所,怒气如烟消云散,又恢复了常态。

废然而返--本指怒气消失,恢复常态,现在形容失望回来。

《庄子·大宗师》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枯了,鱼儿一同困在陆地上,它们互相吐着湿气滋润着对方,又用唾液沾湿彼此的身体,与此相比,它们宁愿回到江湖中,把彼此都忘掉。

濡沫涸辙--形容人在困难的处境中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相濡以沫--原指在困境中的鱼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后用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dùn)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所以圣人游心于不会亡失的境地而和大道共存。对于乐观地安顺地对待和处理生老病死的人,大家尚且效法他,何况对于万物的根源和一切变化所依赖的大道呢?

善始善终--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子祀(sì)、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kāo);熟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一起议论说:“谁能把‘无’当作头颅,把‘生’当作脊梁,把‘死’当作屁股;谁能认识到生死存亡本是一体的,我们就和他做朋友。”四人相视而笑,彼此心意契合不背,于是就相互结为好友。

莫逆之交--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简单地说就是志同道合。

生死存亡--生存或者死亡。用以形容事态的紧迫与重大。

相视莫逆--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伟大的造物者啊,又将把你变成何物?又将把你送到何方?要把你变为鼠肝吗?要把你变为虫臂吗?

虫臂鼠肝--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庄子·应帝王》

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yí),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刚才我显示给他看的并不是我的根本大道。我不过是和他随顺应变,他分不清彼此,犹如草随风披靡,水随波逐流,只得逃走。

虚与委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付。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人们都有七窍,用来看、听、饮食、呼吸,唯独他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出来。

七窍生烟--形容气愤、焦急或干渴之极,好像耳目口鼻都冒火。

《庄子·骈(pián)拇》

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

连生的脚趾与歧生的手指虽然是天生的,但是对于人的身体来说却是多余的;附着在人体上的肉瘤,虽然生长在人身上,但是对于天生的身体却是多余的;使用各种方法推行仁义,并把它与五脏相匹配,但这些并非是道德的本然。

附赘悬疣--比喻糟糕错误的坏东西。

骈拇枝指--比喻多余的、无用的东西。

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qì);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fú)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所以从自然而然的角度说,大拇指与第二指连生的不算连生,旁生出一指的不算是多余;长的不算有余,短的不算不足。所以野鸭的腿虽然短小,但给它接上一段就会带来痛苦;野鹤的腿虽然修长,但给它截去一节就会带来悲哀。

断鹤续凫--截短鹤的长腿,续接野鸭的短腿。比喻强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

鹤长凫短--比喻事物各有特点。

今世之仁人,蒿(hāo)目而忧世之患;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tāo)贵富。

当代的仁人,忧虑世间的祸患;不仁的人,溃乱性命实情而贪图富贵。

蒿目时艰--对时事忧虑不安。

《庄子·胠(qū)箧(qiè)》

故跖(zhí)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所以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道吗?”盗跖回答说:“做什么事情没有道呢?就像我们能够揣摩出屋里藏着什么好东西,这就是圣明;能够争先入室,这就是勇敢;撤出时主动断后,这就是义气;能够预测计划可否成功,这就是智慧;分赃平均,这就是仁爱。这五样不具备而能够成为大盗的人,天下还没有见过。”

盗亦有道--小偷也有偷盗的道义,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

看看那盗窃钩环的人被诛杀,而盗窃国家的人却成了诸侯就清楚了。诸侯们门前都打着仁义的招牌,这不是盗窃了仁义和圣智吗?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则内弃其亲而外去其主之事,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

可是当今竟然达到使百姓伸长脖颈踮起脚跟说,“某个地方出了圣人”,于是带着干粮急趋而去,家里抛弃了双亲,外边离开了主上的事业,足迹交接于诸侯的国境,车轮印迹往来交错于千里之外。

延颈举踵--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庄子·在宥》

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不成章。

使人喜怒无常,居无定所,思虑不安,中和之道遭到破坏。

喜怒无常--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忽好忽坏,十分多变。

其热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俯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

他们的内心焦躁如烈火,而忧恐战栗又如卧于寒冰之上,他们的心境迅速变化着,俯仰之间便能往来于四海之外。

俯仰之间--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形容时间极短。

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这样的人已经能往来于天地四方,游乐于整个世界,独自无拘无束地去,又自由自在地来,这样的人就叫做拥有万物而又超脱于万物。

独往独来--1.指特立独行的人,摆脱万物的挂碍,自由往来于天地间。2.指人之思想、行为、活动自由,无所阻碍。3.一人自去自来。4.指文章能推陈出新,独树一帜。


[见成语知国学]《庄子》成语集萃(2)

你可能感兴趣的:([见成语知国学]《庄子》成语集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