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3放松和圆融

圆融更加接近于是一个佛家的词汇。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心经中的这句话也与圆融类似,一切皆空,一切皆同,一切皆通。万物之间相互转化,万物相融。

放松是生命中的实然。是不患未来、不念过去的时刻。是对自己存在的笃定,是对当下一切刚刚好的感念。

放松的当下其实是空的。一切都刚刚好,心没有被过分的某一突出之物所占据,于此才能把心放松。

在《齐物论》中,庄子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心”、“精神”是我们人的主宰,但是我们活着却产生了一个不对劲的状态——那就是我们让精神日日夜夜跟外物相接相磨,以至于“精神”不断地衰耗,快速地耗尽,等到精神耗尽了,人也就死了,人的精神灭了,也就没有人的存在。所以我们真正需要学习的是要保存精神。

如果要保存精神,就要把精神跟外物给解离出来,让精神跟外物能够保持相当的距离,不至于使得因为有形体、因为有感官,所以外物不断地刺激形体,造成精神的拖累。

外界有如此之多的声音,每个人都试图发出自己立场的声音。当我们把所有的心朝外之时,必然会混乱,进而焦虑。但若有意识的与外界做一个隔绝,先试着从自我入手,试着去观自身,观情绪、观变化、观形体。

慢慢的会感受到自己情绪的升起与存在。感受到事物的恒久运动变化,更看到我们只不过是在缓慢死去而已这件事。而死去也只是回归更广阔的宇宙而已。如果开始慢慢地去放掉执着,便能看到万物流变,因缘和合。更加能够慢慢地知晓,我自身与万千个其他生命并无不同。他者必然有自己的执与念,而彼此出现在对方的生命中,可能也是要教会对方一些什么,至于能不能看到这些事件背后的礼物,那就在于个人的修行了。

我们永远要追求的是自我的完善,而不是在自我为中心的他者恒恶观念中沉沦。我们要追求的东西,我们所求索的良善、正义、真诚都是要自己去发现并且使之实现的。而我们要克服的也从来只有自己的的贪、嗔、痴、慢、疑。接受了终将孤独前行这件事,必然也对刹那间的理解、懂得、接纳心存感激。但我们又何其幸运,我们所思考的一切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佛陀、老子都已求索过了。与这些先知对话,抬头望望天上的月亮,还有什么可懊恼的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7-13放松和圆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