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是英国畅销20多年的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它讲了一只身陷抑郁的蛤蟆接受心理咨询的事情,并导引我们进行自我疗愈的故事。接下来我将对本书总结提炼一下我看后的要点。

一个核心观点:童年经历是造成现在不幸的原因。

我理解这个观点的理论基础是以精神创伤说为代表的弗洛伊德原因论。书中具体表述为: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幼年时,一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理解你的童年就是理解你自己的关键线索,这贯穿整个咨询全过程。也是这些年炒的比较热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经历的决定论。

书通过探索蛤蟆先生的童年,让他讲出他的人生故事,了解了他的家庭成员,破解了他当下的状态的原因,循序渐进,让来访者找到问题的根源,自己处于孩童角色,享受受害者的角色或游戏,最终获得力量,转变到成人状态里,对自己态度和行为负责。

两个理论模型:人格的结构和人生坐标


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分别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这个三位一体也代表了人格的结构。在成功的人生里,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每一种状态都对生存有价值。成人状态,有他的特殊重要性,只有在成人的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在儿童状态里,你会体验到童年的感受,好坏都有,会再现过去的情形,再次体验过去的情绪,可学不到任何新知。当你处在父母状态时,基本上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你会想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这种确信无疑的状态,就没法给新知识和新理念留出一席之地。

人生坐标:点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阿德勒把这种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做“人生谎言”(《被讨厌的勇气》,71页)。


人生坐标中我好,你不好会让人自负,总是苛责别人;我不好,你好,会让人自卑,严重会抑郁,不能悦纳自己;我不好,你也不好,严重了就会很危险,出现反社会的事情;最好的状态是你好,我也好,既能成熟地接纳自我又能求同存异的接纳他人。

三个咨询要点:

来访者接受咨询一定是自愿自发的行为,这是开启咨询的前提,来访者如果没有意愿,这个咨询是无意义的。

咨询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相信自身就是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说教和指导。

咨询的过程是一路陪伴,倾听,感受,提问,需要回答时再回答。听说问答一体的流程,倾听要到位,反馈要共情,提问要针对需求,回答要针对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