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2月23日,李烈钧出生于江西省武宁县。
地点:武宁县类别:人物
李烈钧像 图源:维基百科
李烈钧(1882年2月23日-1946年2月20日),字协和,号侠黄,江西省武宁县罗溪人。清末及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军事将领、政治家。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成员。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1902年,李烈钧入江西武备学堂。1904年赴日留学,入东京振武学校。1907年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炮术,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回国后任江西混成协第五十四标第一营管带。1909年赴云南任讲武堂教官兼兵备道提调。
1911年10月23日,辛亥革命江西九江起义成功,李烈钧辗转赴九江,被推为总参谋长,不久任海陆军总司令。11月率队溯江而上,驰援武昌,被任命为五省联军总司令兼中央军司令。
1912年,李烈钧被江西省议会选举为江西都督。1913年,李烈钧响应孙中山号召,在江西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失败后流亡日本。1915年,回国后与蔡锷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称帝,李烈钧任护国第二军总司令,进攻两广。1917年随孙中山南下广州,参加护法战争,讨伐北洋政府。
1927年,李烈钧出任江西省主席。在北伐战争的南京龙潭战役中,李烈钧协调各部作战,打败北洋军阀孙传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烈钧积极主张对日抗战。1946年2月20日在重庆病逝,终年64岁。中共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等人亲临吊唁。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百度百科
李烈钧像 图源:维基百科
清末民国九江籍的军政界名人,武宁李烈钧第一。放在江西省内排名,陆军二级上将李烈钧也能坐上头把交椅(一级上将鹰潭人桂永清是死后追晋的)。国民政府的二级上将中江西人不少,若论资排辈,这帮老乡任谁在李烈钧面前都要矮一头,至少得叫声“长官”才是。
注:李烈钧出生时武宁属南昌府。
李烈钧是军人,也是政治家,统帅过千军万马,也做过一方诸侯,还是翻云覆雨的人物,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曾经也是中外闻名的大人物。李烈钧的名字,就是江西的骄傲。
他身上挂着的光闪闪的东西太多了。
辛亥革命前后:是最早一批留日的北洋系新军、同盟会元老、辛亥革命九江海陆军总司令、安徽都督、辛亥革命军五省联军总司令兼中央军总司令。
袁世凯当政期:民国江西都督、二次革命在湖口首举义旗、护国战争第二军总司令。这一段是他一生中最光彩夺目的时刻。
1924年11月,孙中山(坐者)与李烈钧(后排左三)等在“上海丸”轮船上的合影 图源:维基百科
孙中山民国政府时期:中华民国大元帅府总参谋长、代理大元帅、北伐大本营总参谋长。
国民党成立后:江西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李烈钧是辛亥革命的功臣、袁世凯的死对头、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他是那种传统的铁胆丹心式的人物,有侠气、有魄力、有运气,但谋略低了点。孙中山对李烈钧曾作过这样的评价:“冲锋陷阵则有余,轻裘缓带之风则不是。”因为有侠气,讲义气,他敢跟袁世凯硬扛,非军人出身的孙中山在国内本无根基,李烈钧是他的唯一的嫡系部队。李烈钧若还能精于权术,党政军三界综合来说,最适合继承孙中山旗帜的他,说不定能握天下在手。建黄埔军校时孙中山本是委托他来负责,他若不放弃,哪有后来蒋介石的故事。
历史也没那么多如果。孙中山走得早,谋略不足的李烈钧又干不过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后来就只能当个和事佬和吉祥物。不过,老一辈的创业者能平安过完这一辈子,也不错了。
李烈钧夫妻合葬墓在武宁县城中心的小山坡上,位置极佳,占地很大,山丘上绿草如茵,洁净清幽,只是墓碑的设计制作实在是不敢恭维,像个地下通风井,活也做得糙,辜负了武宁人为家乡英雄供奉的这么好的墓地。笔者当年在李烈钧墓前拍摄的照片一时间找不到,只能在网上寻一张拍得不咋地的给读者们看看。
武宁李烈钧夫妻合葬墓 图源:快懂百科
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的故事,本系列将陆续讲述,武宁李烈钧还会作为主角多次出现,敬请期待。
《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是记录江西九江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撷取九江市及下辖十个县市历史上发生的较有影响力的事件,配以相关的历史照片、新闻图片、文献书籍及笔者拍摄的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
本系列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当日发生的一个事件,如当日无合适的事件,则在当月中选取(史料记载中有月份无日期者)。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冯晓晖
漫游遐思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