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 》阅读笔记

1.科学家与政客不同,能够以错为乐。政客如果改变了主张,会被人说成是“反复无常”…科学家一般来说也愿意看到自己的观点被证明是正确的,但是偶尔一两次的错判同样能为自己赢得尊重,尤其是当他们能够优雅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时。——《四十周年增订版说明》

科学从来不需要权威,科学需要的是真理。但真理是无穷尽的。

科学的定义之一即有“可证伪性”。

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2.《自私的基因》一直因为讲基因拟人化而受到批评…在讨论光束通过高折射率介质,速度减慢后的折射时,也采取了一个类似的拟人:光束好像想要将其到达终点的时间最小化…想象一下,一个基因正在考虑问题:如果增加其拷贝。再想象一下它可以有所选择…这类拟人化的比喻并不只是一种有趣的叙述方式,他还可以帮助职业科学家在雾里看花中,排除错误,找到正确的答案…我真的相信,只要读者仔细完整地阅读本书,这两个层次的拟人化(基因与生物体)一点儿都不会使人迷惑。——《30周年版简介》

费马最短时间原理: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光好像知道如何选择最短时间的路径。由此推导出了几何光学定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这个原理不只是从更高维度看待几何光学,而是更本质地解释了光的行为。当然这个原理提出的年代过于久远,忽略了光的波动性。这在解释泊松亮斑可能会出现问题,但是当引入干涉条件,费马原理仍然正确。让我们忽略这些专业上的深究,只去体会这种思维方式,我们能否将其引入到上班选择路线上?这个时候,我们考虑上班路线时,同样是最短时间,当我们考虑了天气、交通、成本之后,我们会最终得到几条平稳的路线,对应几种不同的稳定外部条件。比如,今天下雨,大家都考虑打车之后,选择打车应该不会是最快的路线,而公交路线的稳定就成了考虑范围内了。

同样引入到基因,基因希望自己永垂不朽,不断地拷贝,那么有时候自私,有时候利他,都可以合理解释了。

3.我想要说明的一点是,即便我们着眼于阴暗面而假定人基本是自私的,我们自觉的预见能力——在想象中模拟未来的能力——能够防止自己纵容盲目的复制因子干出那些最坏的、过分的自私行为。我们至少已经具备了精神上的力量去照顾我们的长期自私利益而不仅仅是短期自私利益。—《第十一章 觅母(meme)》

这段话有些拗口,让我们把英文原文先贴上:

The point I am making now is that, even if we look on the dark side and assume that individual man is fundamentally selfish, our conscious foresight—our capacity to simulate the future in imagination—could save us from the worst selfish excesses of the blind replicators.We have at least the mental equipment to foster our long-term selfish interests rather than merely our short-term selfish interests.

在想象中模拟未来的能力,我个人认为也许就是所谓的未来规划,例如,偷窃行为,短期上来看对小偷是有利的,但是,如果小偷想到了未来因为这个偷窃而可能入狱、档案抹黑,从而导致未来工作机会、社会信誉等巨大的损失,那么他就会有所畏惧。这里,偷窃行为与未来处罚是short-term、long-term之间的权衡,英文原文里 long-term selfish interests有些难以理解,这是文化不同导致。我们传统的儒家思想,非礼勿动,集体大于个人,所以不会出现长期自私利益这个概念,而这是一本西方科普著作,让我们暂时放下集体利益至上的思想,仅仅从个人利益来考虑,当个体作出抉择时,即便是完全出于私心,也要考虑后果而作出权衡。这里和上面的开车上班的例子同出一辙,本质上是路径优化。

4.如果动物倾向于对外貌和它们相像的个体表现出利他行为,它们就可能间接为其亲属做一点好事…鲸鱼和海豚如果呼吸不到空气是要淹死的…鲸鱼是否有办法识别他们的近亲,我们无从知道,但这也许无关紧要,情况可能是,鲸鱼中随便哪一条都可能是你的近亲,这种总的概率是如此之大,使利他行为成为一种合算的行为。——《第六章 基因种族》

按照本书的逻辑,亲属和自身具有相同基因的概率远大于陌生人,所以基因再一次,为了让自己“永垂不朽”,留下了那些会对相似人表现出好感的特性。具有海豚救人可能不是因为它们具有灵性,恰好相反,而是它们援救时并不认识你。这里我想到一点,为什么“人畜无害”的脸被定义为可爱,可能是因为你体内认为这种可爱,而对“满目狰狞”认为可怕,对于自身而言,更加安全,对于基因,也更有助于它们“永垂不朽”。低龄化审美常常存在于一些动画片上,人们常常对一些更加幼化的动物形象产生好感,其实不止如此,光明、圆形、暖色调,更能增加好感度,而这一切都写在我们基因里。

同样的逻辑,也能推演到我们的人眼。第一,人眼为什么能看见可见光,那是因为人眼有对应可加光的感光细胞。人眼为什么又只能看见可见光。其中之一,因为太阳的存在。根据黑体辐射定律,太阳的发射光谱,可见光占比最多。基因为了“永垂不朽”,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能量供应,而地球上的能量,绝大多数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太阳,进化出对太阳能量利用率最高的细胞,才能保证生存下去。当然,我们的感光细胞在大自然闲得有些特殊,毕竟在动物界,可不止看见可见光。响尾蛇对于红外的感知能力,皮皮虾从红外到紫外线的感知能力,均与其生存的环境有关。当然,如果你一定要深究到为何是a方案,而不是b方案,那么也许只能到漫长的地球历史长河找答案了。

5.在这些例子中,自然选择偏爱于控制他人的基因,我们便可以合情合理地说,这些基因对受控制的生物体有“延伸表型”的作用。这个基因实际存在于哪个身体并不重要,它控制的对象也许是自己的身体,也可以是其他生物…动物行为倾向于最大化指导次行为的基因的生存,无论这些基因是否在做出此行为的动物体内…所有生命的基本单位与最初动力都是复制因子,它制造了宇宙中所有的复制…无论在宇宙中哪一个地方,生命出现唯一需要的,只有不朽的复制因子(基因)。——《第十三章 基因的延伸》

重塑生命观。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私的基因 》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