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李克富老师学讲课之一:只有心动才有行动!

“钻石法则”与心理讲座

写作与演讲培训大咖樊荣强老师提出一个“钻石法则”,用来形象比喻写作与演讲架构,这个法则就是“三段论”加“三点式”,即“开头、主体、结尾”、“立题、回答一二三”。

其实,这就是常说的总分总结构,具体到“钻石法则”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做到“知道能做到”,当然需要用心琢磨与大量练习。

借助这个法则理解心理学家李克富老师的心理讲座,可以容易些。

我们知道,凡是听过李老师课程的都是大赞,其根源在于讲课内容源自扎实心理理论与心理咨询实践,知识加咨询的综合提炼变作讲座,这正是李老师讲课“好听、实用”根本所在。

由此,根据已学习与即将学习的李克富老师讲座,借助研究、模仿对比,来提升一下自我水平,学习讲座架构为我所有,理解课程内容来理论联系实际。

声明一下,这个模仿学习未经过李老师同意,但以我了解,只要有益于提高水平,李老师只会敲打说学的还不够。

至于好的讲课效果,之前疫情防控十节公益课中,李老师给出了全面展示,一次次敲打过,其模式类似“钻石法则”:好的引入作为开始,精妙观点作为主体,作业或者练习作为结束,总体目标与效果就是让人心动。

心动,也正是心理咨询有效的目标与追求所在。


疫情期培训第一课分析

先学习疫情期培训第一课,主题是情绪着陆,根据实际讲课内容,我通过归纳问题,对应钻石法则,具体分析李老师课程是如何让人心动的。

一是开头部分,怎样利用三个提问引出讲座,达到心动目的?

利用巧妙假设说感到课程不好听,就可以直接离开甚至退群,但要思考三个问题,即:

“你听不进去的原因是什么?”

“你听不进去的目的又是什么?”

“假设这不是公益课,需要收费,你还会来听吗?”

这个假设看似突兀,这几个问题看似突然,其实不仅仅用问题吸引听者心动,还作为主体部分的铺垫,留有伏笔。

这部分核心要点其实非常重要,即找到行为后面的情欲动机是关键。

二是主体部分,怎样利用案例故事展示咨询技术的使用?

建构一个电话咨询的焦虑求助者个案,初中数学老师,外出回家不停洗手,害怕疫情危害,至少拨打过5个公益心理援助电话。

随后咨询中,李老师用了多个提问,顺利完成咨询目标,当然求助者不仅没有挂掉电话,反而特别满意。

“援助电话接听者如何说的?”——求助者回答听不进去直接挂断了,然后让介绍具体情况。

针对求助者质问“在听吗!”,反问“您觉得我在听吗?”——以柔克刚,目的建立咨询关系。

不让求助者牵着鼻子——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技术。

“带着问题打求助电话为何会听不进去呢?——对方沉默,创造出创造性沉默。

求助者提出能直接告诉他如何办吗,反问“你这样说是不是有问题呢?”“你是数学老师,假设有学生问你数学题,你是直接告诉答案呢还是引导做题过程呢?”——创造性沉默。

这个咨询走到这里基本宣告成功,因为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基本建立,后面讨论个体的心理问题根源、应对模式、防御机制等都可以,最后提供一些技术很容易去做到。

最后,咨询师还是又给了一个尖锐问题,“假设不是免费援助电话,你还会打这么多电话吗?”——引出自我情欲存在的思考,作为家庭作业。

这个案例故事讲解至此结束,但是李老师还是抛出一个根本性问题:

“我们该如何有效的帮助人自助呢?”

其实,这正是心理咨询师反思的问题。应对个案故事中求助者为何为挂了前面5个电话,而在李老师这里不仅没有挂掉电话反而顺利解决了问题,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主体后续部分,介绍一些咨询技术,包括建立关系5个技术,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4个技术,沉默的3个情形,关注目的比原因更重要,着陆技术的使用。

四、结尾部分。演示着陆技术的互动对话,布置思考作业。

作为半小时的微课讲座,完全可以扩展到更长时间作为公开课程,且保证心动效果更好,因为有心动问题引入,案例故事分享,意识比知识更重要理念,提问技术的高超使用,最后给出放松焦虑着陆技术,自然收到好的效果。

心动才有行动,行动因为心动!这是心理咨询理念,也是好的讲座必须掌握的理念,可是知道未必能够做到,能做到的又不用我在这里唠叨。

生活就是如此悖论!生活有趣也许就在这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李克富老师学讲课之一:只有心动才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