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

寒门贵子

有时,我在想我们上学的意义。尤其是时不时接触到“寒门还能出贵子吗”的话题时,就怀疑送孩子上学给孩子报辅导班的意义。

孩子的同学的妈妈,跟我说,等咱们老了,钱有什么用,地位有什么用,孩子不争气,什么都白搭。

所以,她在孩子身上投入得特别多,孩子才四岁,除了读幼儿园,其他的时间多被各种培训塞满,英语、科学、科学实验、口才等,在我们现在的小城,比较火爆的培训班,可能他们都让孩子接触了。

我很钦佩这样的家长,人家有那样的想法,最起码人家有那样的家底儿、决心和时间精力去支撑自己的想法。

同时,也因为这份钦佩,曾倍感压力,焦躁不安。因为跟这位家长接触后,她身边都是跟她想法差不多的家长,我发现他们的孩子都小小年纪在读着多少个培训班,孩子都多才多艺,小人精一个。

每次接触了这样的孩子,我回到家看到自己那个还在脱得光溜溜露着屁股傻笑疯玩的孩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就总窝着一心头火,找个由头,就有揍他的冲动。熬几天,忘了别人家的孩子,我才能对自家这个心平气和。

曾经和孩子爸爸聊过孩子上学,我说,孩子以后都不一定上大学。孩子爸爸说,大学还是要上的吧。

我就此住嘴,不再继续讨论,因为意识到,俩人对大学的看法,不在一个层面上。

国内目前的大学教育,是为工业化准备的,多是培养流水线上的螺丝钉。

这种背景下,大学里绝大多数所谓的优秀孩子,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家追求的,都是“取”,获取职位,获取金钱,获取地位,做个光鲜亮丽,被人被集体被社会承认并赋予价值和优越感的螺丝钉。

我经常觉得,在国内,学历越高的人,越奴性,越需要通过人或者组织的认可(表现形式就是给他一份对口工作,给他一个职位)才能生存才能有价值感,他用学历框住自己,不再考虑其他人生可能,也不觉得自己还具备那份学历之外的价值。

伸手跟人要的,醉心于如何“取”的,绝不是什么贵子啊。

真正的贵子的思维是反过来的,他想的是要做什么,解决一些人一些群体的问题,他想在相对有限的生命里面,尽心竭力,让他周围的人,能够因为他而有更好的生活。他是把“给予”“奉献”放到思维起点的。

差别就出来了。

考虑取的,他要达标,他要竞争,所以他不但要接受常规教育,还要尽可能掌握更多,要费尽心机,要比竞争对手多技能,以使得评判官尽快看到他中意他,选择他,让他更方便快捷地取到东西。

而如果你把自己当作一个缔造者,一个贡献者,一个给予者,你还会把自己放到一个被评价的位置,等着别人来给职位和价值吗?你还需要奴性十足的去为了得到别人的承认而不断为自己加砝码吗?

所以我觉得,如果一个人,思维没有从“取”转变为“予”,哪怕他起点再低,哪怕他读书再出息,哪怕他取得了再多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他终归还是个乞丐而已。

贵子,跟学校教育,没那么大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寒门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