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散文。
散文没有小说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众多的人物关系,但它有动人的情结和真挚的情感,它是作者当下的真实感受和事件。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本长篇散文合集——《所见微尘,皆因有关》。
本书的主编是北京文学杂志社社长兼执行主编杨晓升,他把著名散文家梁衡、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著名作家刘醒龙等各位作者的优秀作品集结在本书中,因此本书的可读性不言而喻。
“所见微尘”指,文章中写的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那为什么能收到读者的喜爱呢?因为“皆因有光”!
当一件平凡的事物触动作者的内心时,他们就会为之驻足、为之深思,为之纪念,最后为之撰文。
因此,一件件平凡的事物,因为它们平凡而微小,又因为它们内在的独特却又有幸被人们铭记。
本书中所收录的文章篇篇都有各自的“微尘”,我也在每一篇文章中读出了它们独特的内在。
接下来我就选几篇文章,谈谈它们给我带来的感受。
我喜欢胡烟写的《长满苔藓的石头》。
喜欢作者把心中的一件件需要放置的人物,用梦中沉入水底的石头来处理的方式。
比如她家胡同深处养兔子的老弓奶奶。当她敬爱的老弓奶奶溘然长逝后,作者就把她沉入梦中的水底。
这样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代表作者释怀了老弓奶奶离去的这个事实,但是把老弓奶奶永远沉入自己梦中的水底,让自己偶尔心静时,还会回忆起,这代表作者对于老弓奶奶的思念。
对于一些对自己不友好的人,作者也将他们沉入水底,这里反映出作者对于不尊重友情的人的处理方式,我觉得很好。
不再理你、不再牵挂、不再纠葛,也许就这样不再往来是最好的说再见的方式。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处私密空间,那里能够承载你不愿说出的秘密,也能够提供心累时暂时藏匿的地方。
有一句话这样说: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人属于群居动物,但又因个人的思维与性格独特而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人虽然必须按照社会的规则来行事,却偶尔也需要遵从自己的内心来释放和发泄。
因此建立属于自己的树洞或者是梦中的水底,将一切的烦恼、忧愁、苦闷皆送入其中。之后,你还是那道不一样的烟火。
我也喜欢陈新写的《值满时间的疼痛》。
文章记述了他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某省重点中学的高中部,可是因为家境过于贫寒,负担不起那时的高昂学费(那时住校每个月就要花30元生活费),父亲坚决不同意他去这个中学,因此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恨意。
他不得不接受另一所农村二年制高中,不过他倔强不服输的性格却使他成了班上唯一考上大学的人。
由于这件事,作者对于父亲的评价只有恨,恨父亲的专制与决绝。
然而,当父亲早年失去妻子的陪伴并且逐渐老去时,他不仅要种庄稼,要养猪养鸡操持家务,还要像个老妇一般戴着老花镜缝缝补补……
作为儿女,任何恨意都在此时消失殆尽,唯有尽孝之意时时萦绕在心头。
当作者步入成年人的行列,回首往事,设身处地的为父亲着想时才发现,让自己不能选择条件优越的中学的,是贫穷,而不是父亲!
父亲的无奈与同情,只能深藏在内心深处,而绝不能表露于外表。如果他一旦袒露,他将无法再用已经背负着沉重家庭前行的脊梁,再撑起这个家。
他的选择没有错,他是成年人,要为家庭考虑,从大局出发。不似当时的作者,只是一个初中年龄的孩子,怎能理解家庭支柱的含义?
这是一篇有关父亲的文章,其中有一种不一样的父爱。
试问,哪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只因各种因素牵绊,有的爱的宠溺,有的爱的决绝而已。
我更喜欢本书书封上的一句话:
星芒虽淡,却能照亮夜空。
微尘虽小,却能勇敢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