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2

传习录(卷中)




【一四九】如何面对非议?

来书云:今之为朱、陆之辨者尚未已。每对朋友言,正学不明已久,且不须枉费心力为朱、陆争是非,只依先生「立志」二字点化人。若其人果能辨得此志来,决意要知此学,已是大段明白了;朱、陆虽不辨,彼自能觉得。又尝见朋友中见有人议先生之言者,辄为动气。昔在朱、陆二先生所以遗后世纷纷之议者,亦见二先生工夫有未纯熟,分明亦有动气之病。若明道则无此矣。观其与吴涉礼论介甫之学云:「为我尽达诸介甫,不有益于他,必有益于我也。」气象何等从容!常见先生与人书中亦引此言,愿朋友皆如此,如何?

此节议论得极是极是,愿道通遍以告于同志,各自且论自己是非,莫论朱、陆是非也。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昔人谓攻吾之短者是吾师,师又可恶乎?


[译文]

你信中说:“现在为朱熹、陆九渊争辩的还大有人在。我常常对朋友说,天下不见正学之光明已经很久了,大家更无必要替朱、陆两派争是非,只依据先生‘立志’两个字来点化人。如果这个人果真能明辨这个志向来,决意要弄明白圣学,那么他就等于已经基本上明白了;即使不去刻意争辩朱、陆二人的是是非非,他自己也能感觉得到对错。我也曾经看到,朋友中有人非议先生言论的,就觉得很生气。以前朱、陆两位先生之所以给后世留下了很多争议,可见二位先生的功夫还不纯熟,分明有意气用事的毛病。像程颢先生就不这样。。他同吴涉礼讨论王安石的学说的时候说:‘为我尽达诸介甫,不有益于他,必有益于我也’。气度是何等从容淡定!我曾经看到先生写给朋友的信函中也常常引用此言论,是希望朋友们都能这样,是吧?”

你这段话说得非常好,希望你告诉所有志同道合的人,大家还是先各自反省自己的对错,不要谈论朱、陆二人的是与非。用言语诽谤别人,这种诽谤还不算严重。如果自己不能亲身实践,而仅仅是从耳朵听进去又马上从嘴巴吐出来,成天夸夸其谈,就是自己在诽谤自己,这种诽谤就很严重了!凡是现在议论我的世人,假如其出发点是为善,那他们就是在跟我切磋磨砺,那么对我来说无非是更加警惕反省自己、修养品德。荀子说“攻吾之短者是吾师”,老师还有什么可恶的吗?


“气象何等从容”。被人诽谤,能练成此等气定神闲,不为所动,则慢慢接近于圣人的为我所用了。

学生有这样的感悟,先生非常欣喜,连说极是极是。他人的各种诽谤诋毁,都是令人极为生厌的。非议我的,要是能从中得到好处,变成对自我的磨砺,把这些当成自己的老师,“攻吾之短者是吾师”,这才是圣人气象。



批注:

①朱、陆之辨。参看本卷卷首“钱德洪序”,注七。


②吴涉礼。“涉”为“师”之误。吴师礼,字安仲,杭州人。工翰墨。历官员外郎知州。参看《宋史》卷三四七,页四下至五下。亦可参看《宋元学案》卷六,页七上。


③介甫。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一〇二一至一〇八六),临川(江西)人。蚤有盛名,官至为相。励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民、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司马光、程颐等反对,均被斥。五年后天下久旱,饥民流离。乃罢为知府。明年复拜相。亦罢,封舒国公。后改荆国公。卒谥文。尝释《诗》《书》《周礼》,称《新义》。参看《宋史》 ‘卷三二七、《宋元学案》卷九十八。


④益于我。语见《二程遗书》卷一(页六下)。语本程颢所说:“为我尽达诸介甫,我亦未敢自以为是。如有说,愿往复。此天下公理,无彼我。果能明辩,不有益于介甫,则必有益于我也。”(《全书》卷四)


⑤与人书。《答汪石潭内翰书》,载《全书》卷四(页六上)。


⑥回愿。日本诸本作“顾”。


⑦参见《答友人问》:“君子之学,岂有心于同异,惟其是而已。吾于象山之学有同者,非是荀同;其异者,自不掩其为异也。吾于晦庵之论有异者,非是求异;其同者,自不害其为同也。假使伯夷、柳下惠,与孔、孟同处一堂之上,就其所见之偏全,其议论断亦不能皆合,然要之不害其同为圣贤也。若后世论学之士,则全是党同伐异,私心浮气所使,将圣贤人做一场儿戏看了也。”(《全书》卷六)


⑧吾师。《荀子·修身篇》第.- ,卷一(页十六上下):》:“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卷一)


净心斋笔录(微信公众号)

2022年6月6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