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文学课》:略萨的视野,值得我们克服困难无限接近

《普林斯顿文学课》,顾名思义,是将略萨在普林斯顿大学开设的文学课书面化,所以,它当然是一本谈论文学的书,只不过是一本关于一个人的文学创作的文学书——《普林斯顿文学课》始终围绕着略萨的作品来谈文学。

拉丁美洲出了不少了不起的作家,他们各有各的风格,但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作品不容易读通。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西班牙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作品丰茂,代表作有《城市与狗》、《绿房子》、《酒吧长谈》、《玛伊塔的故事》、《谁是杀人犯?》、《水中鱼》、《公羊的节日》,等等。就列举了书名的这些作品,我自己没有一部是流畅地读完的。在阅读《酒吧长谈》或者《公羊的节日》的时候卡壳了又不想放弃,怎么办?那么,略萨的创作谈是最好的导读。而书面化了的略萨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文学课,则是最可信的略萨的创作谈。

举例说明。

略萨被问道:《酒吧长廊》似乎给读者设下了圈套,有时出场人物是一样的,我们阅读对话,突然出现了空间的变化,没有丝毫预兆,这种跳跃会让读者产生某种茫然感,他们不知道时间和空间究竟变了还是没变——一个好问题。我们知道,时间和空间是小说的重要元素,小说的时间和空间是否连贯,直接影响着小说的可读性。那么,略萨何以要在他的小说中给读者设置阅读障碍呢?

“这部小说里有许多时间的跳跃,不过重要的是故事情节始终保持着连贯性,这种连贯性表现在出场人物上,出场人物起到了黏合剂的作用,他们把发生在不同空间及时间中的两个场景联系在了一起。也许在第一遍阅读时,读者会感到有些疑惑,这一点毫无疑问,但读者的记忆会帮助他们按照时间顺序重构、拼接出完整的故事,可能读者不能每次都能把故事想通,但这并不能影响他们的阅读体验。”

将《普林斯顿文学课》中类似的略萨讲解自己作品的文字汇集到一起后读了又读,再试着拿起早前被我放弃的《酒吧长谈》,果然,阅读障碍被他的一句“出场人物起到了黏合剂的作用”疏通了。


略萨

然而,关于略萨的小说又一个问题形成了:既然知道自己采用的写作技巧会让读者“在第一遍阅读时感到有些疑惑”,而且我不相信他创作《酒吧长谈》时会自信到认定“可能读者不能每次都能把故事想通,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阅读体验”。那他为什么还要坚持采用这种不那么亲和的写作手法?

“使用这种技巧确实会提高阅读的难度,因为它要求读者参与其中。它不适合消极的读者,只适合积极的读者,也就是那种有能力把零散的情节逐渐拼凑起来的读者”。居然有这么不迎合读者的作家!这大概是拉丁美洲作家的作品普遍不容易读通的原因吧。

可是,包括略萨在内的拉丁美洲作家为什么要这样“为难”读者?大评论家有大评论家妙语连珠的论述,我这样因为在拉丁美洲作家特别是在略萨作品里连连碰壁的读者,原本是想让《普林斯顿文学课》帮助自己寻找到进入略萨作品的捷径,却从中找到了略萨他们在自己作品里屡屡设置阅读障碍的原因。

他们要用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揭露独裁政府统治下的拉丁美洲人民生活在怎样的苦痛中。

也许故事发生在多米尼加而非略萨的祖国秘鲁?《公羊的节日》写得非常血腥,读来令人恐惧不已。我一直想知道,《公羊的节日》中那些令人发指的情节,是否有略萨夸大的成分?《普林斯顿文学课》的发问者、普林斯顿大学的鲁文·加略是否也有我一样的疑问?于是就在《普林斯顿文学课》里用了较长篇幅让略萨就《公羊的节日》进行创作谈。

“你的小说背景基本都是秘鲁或是南美。为什么决定写一本关于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小说呢?那是一个很小的岛国,就算在拉丁美洲,也是个很边缘的国家。”

为什么?因为特鲁西略独裁下的多米尼加,更加暗无天日。

特鲁西略会跟部长的妻子睡觉,以此来检验部长的忠诚度。有一天,特鲁西略敲响了他年轻的文化部长家的门,文化部长的太太在门里应道:“我丈夫不在家,我不接待男性客人”。文化部长回家后听了妻子对事情的复述后,惊恐得马上乘飞机逃离了多米尼加。

几乎所有多米尼加的家庭都将能把女儿献给特鲁西略视作荣耀。

特鲁西略独裁统治下的多米尼加,治安特别好,为什么?曾经发生过一起抢劫案,特鲁西略把警察部门的长官全都叫到了他的官邸,对他们说:“你们记着,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只有一个人能抢东西,那个人就是我,其他人都不行。所以这起银行抢劫案是对我的冒犯。我希望你们立刻把罪犯抓起来,不仅要抓他,还要把他全家都抓起来。”结果,抢劫犯极其所有亲属全都被处决了。


特鲁西略是个恐怖的独裁者。假如,深受其害的多米尼加人民能意识到这一段,或许就不会有一本书名叫《公羊的节日》的小说。可是等到略萨有机会接触到走过黑暗时期活下来的多米尼加人民,一次次地听他们们说让略萨相信,特鲁西略不仅会压迫、恐吓社会,还会迷惑民众。时过境迁以后,多米尼加大部分民众居然把特鲁西略神化起来,他们对他顶礼膜拜。略萨去多米尼加采访时遇见年纪较大的女士,她们回忆起特鲁西略说表现出的浓浓的思念之情,促成了《公羊的节日》。

略萨的小说,哪一本没有类似的写作背景?这是曾经的优秀记者以敏锐的嗅觉捕捉到的社会责任感,值得我们克服困难无限接近热诚的略萨。

你可能感兴趣的:(《普林斯顿文学课》:略萨的视野,值得我们克服困难无限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