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更高效

我每年大概有30本书的阅读量。我阅读的目的主要是扩展思路以及专业技能等。所以在我的读书系列中偏向专业的书籍比较多。我对其中两个方面的书籍特别感兴趣:一是系统思考;二是随机性。不过除了这类书籍,我同样对大前研一的著作感兴趣,其犀利的写作风格一直是我临摹的对象。我同样对技术类书也偶有涉猎,比如区块链、5G通信技术、边缘计算等。这几年的阅读,我始终在思考应该把阅读放在一个怎么的位置。以下这是我大概5年左右的经验总结。

第一:阅读不一定给你带来价值,但确实可以提升思考

之前我寄希望于通过阅读,获得能力提升并最终加薪。之前做量子通信以及遥感市场分析时候,我借鉴大前研一的《战略家的思考》中的战略模型(宏观因素,客户,竞争对手以及公司)并结合类似于物理学假设实验的方式分析并收集数据,最终做出相对合理的行业研究报告。而后我借鉴其方法发展了自己的泰勒经济分析方法。我借鉴《沃顿商学院最有价值的谈判课》来提炼我职场的所有谈判经历,每次都反思自己的谈判技巧以求精益求精。我借鉴《哈佛商学院最有价值的营销课》并结合华为、小米、联想等的公司案例对其营销手段进行实际分析扩展了思路。

第二:阅读一定要与自身联系,否则是真的没有意义。

这是我阅读的基本原则。如果你看一本书,只是欣赏作者的文笔以及经历,在我看来,这是在消遣时间。阅读的目的是与作者面对面的坐下来交流,并以作者的眼光去审视自己。我一朋友是做知识管理的业务,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建立知识大脑,他有何价值。最近我读了《原则》这本书,我算是明白了。作者通过自己的投资经历建立决策模型以避免因为历史因素再次影响最终结果。不过作者也并非全信决策模型,他还需要与周围同事进行辩论以求精益求精。所以我也认为单纯的建立知识管理并不一定解决实际的问题。知识大脑仅仅是历史问题的重现,不过企业管理也存在即时的信息,我们需要结合历史情况与即时信息并充分考虑人等非理性因素后或许最终才能解决问题。

第三:阅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通过研读《系统之美》的知识体系,建立了分析公司业务的模型。我们把公司的资本比喻存量,资本收入比喻流入,资本支出比喻流出。我们在分析资本收入来自于银行货款、营收、应收账款等。而资本支出来自于管理成本、市场销售成本、应付账单、到期货款等。我们基于这个模型可以进一步细化,最终我结合此方法对朋友的饭店进行分析,并提出中肯的意见。

第四:批判与举一反三

我阅读过很多经济管理的书籍,里面讲述了SWOT的分析架构。在我看来,这种架构好,但是缺少执行因素。我认为好的分析架构必须在问题与具体行动之间架起桥梁。对此,我建立“漏斗理论”分析并分析了华为和中兴的竞争态势,并对中兴的未来市场行为进行预判。在《百万大决定》中,我结合统计在市场行为中应用价值,结合物理学的经验建立了股票预测的思路,并最终在日本股市中找到了这种股票预测的实际应用。

第五:依然做的不够

我认为最增长见识的是看到大师门之间的百家争鸣。现实中如果让大前研一、德鲁克,彼得圣吉等管理学大师针对当前局势面面而谈,那一定是最让人瞩目。所以在我看来,阅读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博览众家之长并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以达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如同苦行僧一样需要日复一日的持续学习或许才能有所获。他需要我专注问题,并结合问题去博览群书以求获得一知半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阅读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