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树常见面试题


谈谈你对决策树的理解?

决策树算法,无论是哪种,其目的都是为了让模型的不确定性降低的越快越好,基于其评价指标的不同,主要是ID3算法,C4.5算法和CART算法,其中ID3算法的评价指标是信息增益,C4.5算法的评价指标是信息增益率,CART算法的评价指标是基尼系数。

决策树的优缺点?

  • 优点:①计算简单、速度快 ②可解释性强③比较适合处理有缺失属性的样本。(逻辑回归需要对缺失值做预处理)
  • 缺点:①容易过拟合 ②忽略了数据之间的关联性
    ③对于那些各类别样本数量不一致的数据,在决策树当中,信息增益的结果偏向于那些具有更多数值的特征(只要是使用了信息增益,都有这个缺点,如RF)。对应的案例如下:有这么一个场景,在一个样本集中,其中有100个样本属于A,9900个样本属于B,用决策树算法实现对AB样本进行区分的时候,会发生欠拟合的现象。因为在这个样本集中,AB样本属于严重失衡状态,在建立决策树算法的过程中,模型会更多的偏倚到B样本的性质,对A样本的性质训练较差,不能很好的反映样本集的特征。

谈谈你对信息增益和信息增益比的理解?

  • 首先要理解:熵是对不确定性的度量,熵越大,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就越大。对同一个随机变量,当他的概率分布为均匀分布时,不确定性最大,熵也最大。对有相同概率分布的不同的随机变量,取值越多的随机变量熵越大。
  • 的计算公式:
  • 条件熵的计算公式:
  • 什么是信息增益?H(X)度量了X的不确定性,条件熵H(X|Y)度量了我们在知道Y以后X剩下的不确定性,那么H(X)-H(X|Y)度量了X在知道Y以后不确定性减少程度,在信息论中称为互信息,记为I(X,Y),在决策树ID3算法中叫做信息增益。ID3算法就是用信息增益来判断当前节点应该用什么特征来构建决策树。信息增益大,则越适合用来分类。
  • ID3的不足 ID3没有考虑连续特征,比如长度,密度都是连续值,无法在ID3运用。这大大限制了ID3的用途。
    ID3采用信息增益大的特征优先建立决策树的节点。很快就被人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取值比较多的特征比取值少的特征信息增益大。比如一个变量有2个值,各为1/2,另一个变量为3个值,各为1/3,其实他们都是完全不确定的变量,但是取3个值的比取2个值的信息增益大。
    ID3算法对于缺失值的情况没有做考虑
    没有考虑过拟合的问题
  • 什么是信息增益比? 信息增益比计算公式:,这里是特征熵,特征越多对应的特征熵越大,它作为分母,可以校正信息增益容易偏向于取值较多的特征的问题。

    ID3和C4.5的缺点: ①容易过拟合 ②生成多叉树,不利于计算机计算 ③大量对数运算以及排序算法,对cpu不友好。

采用信息增益率的算法C4.5为什么可以解决ID3算法中存在的问题?

  • 引入了条件熵,平衡了信息增益容易偏向于取值较多特征的问题。
  • 对于连续特征,将特征离散化

为什么CART树要用基尼系数?什么是基尼系数?

  •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越小,代表不纯度越高,我们要尽可能选基尼系数小的特征,这里与信息增益、信息增益比是相反的(他俩选择最大的)。
  • 基尼系数的优点:在保证准确率的情况下大大减小了计算量。
  • 其次,CART树既可以做分类,也可以做回归,在做分类时用基尼系数做参照,在做回归时用平方误差做参照。

决策树出现过拟合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 决策树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会根据每一个样本生成单独的叶子节点,这就导致了很严重的过拟合,因此需要剪枝
  • 决策树主要有两种剪枝方法:预剪枝后剪枝

简单解释一下预剪枝和后剪枝,以及剪枝过程中可以参考的参数有哪些?

  • CART树采用后剪枝算法: ①先生成决策树 ②生成各种剪枝效果的决策树 ③交叉验证检验效果
  • 预剪枝:在分支前先利用验证集验证剪枝前后的准确率,如果变低了就不减了。
  • 优缺点:后剪枝考虑了所有的可能性,因此有较高的计算开销,但模型效果最好;预剪枝一定成都上降低了过拟合风险,但由于基于贪心策略,不能保证全局最优。

决策树是如何处理缺失值的?

  • ①抛弃缺失值
  • ②补充缺失值
  • ③概率化缺失值,对缺失值的样本赋予该属性所有属性值的概率分布。
  • ④缺失值单独分支

决策树与逻辑回归的区别?

  • 逻辑回归通常用于分类问题,决策树可回归、可分类。
  • 逻辑回归是线性函数,决策树是非线性函数(没有方程式可以表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 逻辑回归的核心是sigmoid函数,具有无限可导的优点,常作为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
  • 逻辑回归较为简单,不容易产生过拟合

决策树有哪些参数?

  • splitter特征选择标准:基尼系数or信息增益比
  • max_depth,决策树最大深度
  • min_impurity_decrease节点划分最小不纯度(低于这个值,则决策树不再进行生长)
  • min_samples_split内部节点再划分所需最小样本数
  • min_samples_leaf叶子节点最少样本数
  • max_leaf_nodes最大叶子节点数
  • class_weight类别权重,主要是为了防止训练集某些类别的样本过多,导致训练的决策树过于偏向这些类别。

分类树与回归树?

  • CART树既可以做分类,也可以做回归。
  • 回归时采用最小均方差法:对于任意划分特征A,对应的任意划分点s两边划分成的数据集D1和D2,求出使D1和D2各自集合的均方差最小,同时D1和D2的均方差之和最小所对应的特征和特征值划分点。

决策树的优点

  • 简单直观,生成的决策树很直观。
  • 基本不需要预处理,不需要提前归一化,处理缺失值。
  • 使用决策树预测的代价是,m为样本数。
  • 既可以处理离散值也可以处理连续值。很多算法只是专注于离散值或者连续值。
  • 可以处理多维度输出的分类问题。
  • 相比于神经网络之类的黑盒分类模型,决策树在逻辑上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
  • 可以交叉验证的剪枝来选择模型,从而提高泛化能力。
  • 对于异常点的容错能力好,健壮性高。

决策树的缺点

  • 决策树算法非常容易过拟合,导致泛化能力不强。可以通过设置节点最少样本数量和限制决策树深度来改进。
  • 决策树会因为样本发生一点点的改动,就会导致树结构的剧烈改变。这个可以通过集成学习之类的方法解决。
  • 寻找最优的决策树是一个NP难的问题,我们一般是通过启发式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可以通过集成学习之类的方法来改善。
  • 有些比较复杂的关系,决策树很难学习,比如异或。这个就没有办法了,一般这种关系可以换神经网络分类方法来解决。
  • 如果某些特征的样本比例过大,生成决策树容易偏向于这些特征。这个可以通过调节样本权重来改善。
  • 无论是ID3, C4.5还是CART,在做特征选择的时候都是选择最优的一个特征来做分类决策,但是大多数,分类决策不应该是由某一个特征决定的,而是应该由一组特征决定的。这样决策得到的决策树更加准确。

你可能感兴趣的:(决策树常见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