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法 ”是什么?
东汉蔡邕作《笔论》、《九势》,阐述各种用笔技法。有个传说轶事,是关于“楷书鼻祖”钟繇的。蔡邕善作八分书,“八分”应该就是未完全成熟的隶书,传说钟繇正是通过蔡文姬学习并继承蔡邕的八分书。蔡邕死后,他的《笔论》落到另一个书法狂人韦诞手里,钟繇听说后想借来一阅,而韦诞就是不肯借,不借也算了,还整天的发朋友圈嘚瑟,嘚瑟也算了,还专门提醒钟繇看。钟繇这个气呀,发誓一定要得到这本书坛“葵花宝典”。结果是一直等到韦诞死后,钟繇派人连夜盗掘韦诞的坟墓,才终于得到了原装正版的蔡邕《笔论》。此后,钟繇一路开挂,成为书坛盟主,还发明了楷书。
其实这很明显是假的,因为从生卒年上看,韦诞死的时候,钟繇都死20多年了,根本不需要活人盗墓。这故事出自唐代书学理论家张怀瓘的《书断》。
张怀瓘在《玉堂禁经·用笔祛》中云: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永字八法”实为楷法,也就是楷书的笔法。从这里我们不难分析“笔法”是什么。元赵孟頫于《兰亭跋》中云:“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里说的“用笔”就指“笔法”。整句话的意思是结字可以从甲骨文到篆、隶、草、行、真等变得面目全非,即因时相传,然而用的还是那个“笔”,“用笔”还是那个“法”!
那个笔就是毛笔,而那个“法”是什么法呢?拆解开无非“执笔法”与“运笔法”两方面。
执笔法
对此,自古说法甚多,什么二指法、三指法、五指法的不一而足,其实呢,只要能写好字,你管他什么法,法无定法!
运笔法
运笔法就较为丰富了,笔法的重中之重在于“运笔”。南宋姜夔《续书谱》称:
大抵执之欲紧,运上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
这些无非都是书家们的实践经验,如果你对小楷下过真功夫,就能体会“以腕运笔”的奥秘,倘若写小字你还停留在“以指运笔”上,那恐怕还没入门呢。然后笔锋运行的技巧上再分作什么中锋、侧缝、藏锋、露锋、飞白、提按、使转之类等等。
所以,其实所谓笔法就是对书写工具运用的技术和方法,蔡邕作的《笔论》、《九势》 ,卫夫人的《笔阵图》等,无非是一些大玩家总结的毛笔使用通关的“攻略”。
蔡邕的《笔论》开篇提出“书者,散也”的著名论断,论述了书法抒发情怀的艺术本质。而要将这种情怀呈现出来,离不开对工具的熟练掌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工具在自己手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以表达自己想要呈现的东西, 就需要了解并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技巧,这就是笔法。一点也不神秘,是后人将其解读得过分玄妙了。
另外,古人也是人,认识问题同样具有时代局限性,比如我们今天再看“用笔千古不易”这句话就出问题了。怎么千古不易了?赵孟頫只是没看见,我们写字早就用铅笔、用钢笔、用中性笔圆珠笔了,怎么能说千古不易呢?硬笔和软笔的笔法能一样吗?或者你应该说用毛笔千古不易,赵孟頫当然不知道几百年后普遍使用的不是毛笔。还有人咬文嚼字,硬说赵老师说的千古不易的意思是写字的工具始终是笔没有改变,那你可以烧纸告诉他,我们现在用的是键盘!
综上所述,现代人继承的是古人几千年来总结出的经验,加之对技巧方面的研究方法更加丰富与纯熟,所以可以肯定地回答,在运用工具的技巧上,即所谓“笔法”方面,现代人肯定不输古人!
然而,书法不完全是笔法,不是掌握了用笔的高级方法就能写出好作品!因为“笔法”主要是针对“技术层面”而言的,而好作品是基于“技术层面”的“艺术表达”。运用工具技术再好的画家,也不见得每一幅画都是好作品,书法家也是同样的道理。王羲之写的不好的作品,当年自己都撕了,只有好的被临摹或刻碑保存。
所以,现代人或许比古人掌握了更加丰富的“笔法”,然而未必就一定会有不朽的好作品问世,二者没有因果关系。这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应该分析一下在“书法”这件事上,今人古人到底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一、目的不同
古人“书法”一般情况是基于写字记录的实用层面,今人却为“书法”而“书法”。尤其是当前各类展览盛行,为适应展厅效果,不同形式的“展览体”应运而生。书法的主流形式由古人的案头之作,变为今人的“展厅之作”。而传世作品是怎么产生的呢?
《兰亭序》实为当时的文化名人群搞了个线下活动,大伙儿作诗编了本《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作序打草稿。这草稿打完觉得不错,但有几个错字儿,想重抄一遍,结果整不出来了。由此可见,好作品亦是妙手偶得之。
被称作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更是“草”到不能再“草”的草稿!
传说中的天下第三行书,苏轼的《寒食诗帖》也曾面临王羲之同样的尴尬。当时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有三年,寒食节那天生发感慨,想作诗发个微头条,后黄庭坚看见这书法写得不错,建议苏轼重抄一遍保留,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为“书法”而“书法”不可能有好“书法”。“故道常无为而不无为”,书法“神作”是自然灵动的“无心插柳”,不是有意为之便可以轻易成就的!
二、环境不同
为何这么说呢?我们今天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体会最为明显,比如我现在在这儿胡吹,始终在用键盘,别说毛笔了,连钢笔铅笔都很少轻易拿起。今人即便是职业书法家也未必整天只用毛笔写字。
而古人呢,用毛笔写字,那是人家的日常,天天在用,熟能生巧,想写不好都难。再说,尤其魏晋唐宋时期,很多君王本身就酷爱书法,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种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古代书法艺术辉煌灿烂的重要原因。
三、心境不同
这才是最大的不同,也是最根本的症结所在。今人每天接受的外界干扰太多,很难心无旁骛,这就是为何小孩子学书法快,写出字来也容易体现出淳朴气息的原因,因为杂念少。
书法现在还成了很多人的职业,很多人靠它吃饭,这就难免造成急功近利的心态。
对比古人,不需要展览拿奖,也没谁办个培训班教写字挣钱之类的。所以人家不为功利,为艺术而艺术才更容易专注,像米芾那样的“疯子”,痴迷于此则忘乎所以。
今人追求艺术者也很勤奋,但都渴望成就;古人却可做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正因如此,则收获不请自来。
更多精彩可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xdeldm
新浪微博:窥园斋-陈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