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你,千千万万遍。
电影《追风筝的人》是根据自同名小说《追风筝的人》改编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发生在两个阿富汗少年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故事,
两个一同长大却性格迥异的小男孩,当其中一个人愿意为对方付出生命,而另一方却“见死不救”时;当对方因自己的懦弱和畏缩而走投无路时;当命运将可以重新洗脱内心愧疚的机会再次摆在眼前时?
两个少不经事的男孩该如何抉择?又如何回归初心?
让我们一起走进《追风筝的人》,看看从背叛到救赎之后,我们该直面怎样的人性弱点?又该如何突破阶层固化?
01 从背叛到救赎:坦然,方能释怀
《追风筝的人》作者卡勒德·胡赛尼说:“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阿米尔是家境阔绰养尊处优的小少爷,他软弱并胆小,因为父亲的不认同,他从小敏感而自卑,他害怕挺身而出,亦恐惧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他还是个文字爱好者,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各种精彩的故事。
哈桑是阿米尔家仆人的儿子,他憨厚、勇敢并忠诚,他敢于同黑恶势力做斗争,也是个斗风筝的小能手,他没有什么文化,却在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中认真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两个截然不同的小男孩,因为命运的安排走到了一起,也恰恰因为这份不同,注定了他们日后大相径庭的人生。
在影片的开头阿米尔和哈桑一起去放风筝,哈桑去了小树林追逐风筝,阿米尔问他:“你确定风筝会在这里吗”?哈桑回答道:“我什么时候骗过你,我宁愿吃泥巴也不会骗你的”。
在他们一起被大龄孩子欺负时,矮小的哈桑勇敢地站在了阿米尔的前面,并举起手中的弹弓对对方说道:虽然你们是三个人,可别忘了,现在只有我手里有弹弓。
在风筝大赛上,阿米尔和哈桑共同赢得了冠军,哈桑义无反顾地跑去远地给阿米尔捡他的战利品,并深情地说道:为你,千千万万遍。
独自行动去捡风筝的哈桑遭遇了一群大孩子的围攻,为了保护阿米尔少爷的风筝,哈桑遭受了最不堪的侮辱,而阿米尔却躲在门后目睹了一切的发生没有站出来制止,直到哈桑左右倾斜着走出来对他说:快回去吧,老爷还在等着。脚步后面是一滴滴鲜红的血,在白雪皑皑的冬天里,格外刺眼。
后来,阿米尔难以内心深处的煎熬与愧疚,还捏造谎言,将哈桑赶出了自己的家门,本以为内心的亏欠能在迁移至美国的岁月里有所消减,直到一个电话的警醒,阿米尔才终于有了弥补亏欠的机会。
阿米历尽艰辛和危险,终于找到了哈桑的儿子,并将他带回美国,远离战乱,给他最好的生活,倾注那些曾亏欠的爱。
因为年幼的胆小怕事,一个懦弱的小男孩对另一个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小男孩置若罔闻,漠视他的屈辱,并驱赶他的自尊,这是对友情也是对自己良心的背叛。
因为成年后的谴责与不安,一个日渐勇敢的大男人开始正视内心的亏欠,不顾千难万险去拯救被辜负了少年的后代,这是对人生也是对人性的救赎。
是的,阿米救赎了孩子,也救赎了自己,终于为童年的背叛,走出了背负一生的阴影。
从背叛到救赎,不过短暂的二十年光景,可却足以改变两个少年截然不同的人生。过去的遗憾我们无法改变,但可以选择坦然面对内心的罪恶,用爱与善良去释怀,去消解。
02 人性的弱点:不完美,本身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追风筝的人》这部电影,从背叛到救赎的过程中,剧中的三个主人公都有自己人性的弱点,从而造就了往后不同的生活,虽然不尽能为人们所接受与认可,却也有着其与生俱来无法抹去的烙印。
阿米尔:懦弱是我的保护色,我将用余生来救赎曾经背负的罪恶
阿米尔出生在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可环境的优渥却并没有给他带来自信与优越感。因为父亲的不认同,也因为自己害死母亲的罪恶感(母亲因其难产而死),更因为自己总是处于与仆人哈桑的被比较中。
导致了年幼的阿米尔从小就自卑而敏感,他只能将自己所有的情感都一一倾注在文字中,而认可自己文字的,只有仆人哈桑和父亲的朋友。
恰恰是因为哈桑无条件的崇拜与尊重,让阿米尔可以得到自信与尊重,更以优越的身份凌驾于哈桑之上,甚至包括对哈桑自尊的无视与淡漠。
看过《追风筝的人》的观众,可能都会对阿米尔的软弱和自私嗤之以鼻。可在这样一个优越并被比较的环境中长大,阿米尔又如何能轻易做到淡然处之呢?
所以,他将付出一生的心血直面内心的脆弱与不堪,重新去追回自己曾遗失的那份真诚与坦然。
哈桑:低姿态不代表我是弱者,仅仅是因为我更在乎
阿米尔家仆人的儿子哈桑,一直默默地生活在贫困与艰难之中,即使命运对他不曾关照,他却永远对生活保有美好的期望,并将主人阿米尔视为自己的偶像。
他跟随阿米尔一起学习,哪怕一天才能识几个大字,他也心满意足;当阿米尔自我怀疑时,他鼓励说:我就喜欢看你写的故事,一点儿也不蠢;
当阿米尔期望哈桑怨恨自己以消解罪恶感时,哈桑毫不犹豫地将西红柿揉碎在自己脸上;当阿米尔在父亲面前嫁祸哈桑偷了自己手表时,哈桑却很沉静地说道:是我偷的。
哈桑不断降低自己的姿态,也正因为他的善良与纯真,才给了阿米尔一个去肆意凌驾自己之上的理由。这种简单的纯粹让人心疼,更让人动容。
让我们不禁思考:自己付出一切却换来不对等的关系时,是否还要坚持初心?
答案:是。
因为你的真心,别人看得见,时间也会看得见。
父亲:弥补不了的爱,让我用一生去偿还
在阶级观念比较严重的阿富汗地区,身份尊贵的主人与仆人发生私情并生下孩子,是一件多么隐秘而难以启齿的事情。
阿米尔的父亲也不例外,在那个人人只有名誉与权势的时代里,父亲无法不选择隐瞒,让自己的亲生儿子成为仆人的儿子,直到临终也没将这个秘密公布于世。
因为愧疚,父亲也给了哈桑无尽的宠爱,将他留在自己身边,让他与阿米尔有着同样欢乐的童年。
他在带着阿米逃离阿富汗时,弯腰拾了一小把阿富汗的泥土装在怀表里,小心翼翼的亲吻。
他在逃离的车上为同行的妇女伸张正义,对揣着枪口想要猥亵妇女的苏联人说:战争不会否认庄重的。
他在美国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从受人尊敬的权贵政客变成加油站收费大叔,并轻松自如地夸赞客人:你的车真漂亮。
时光隐忍,他从精干正直的权贵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唯一不变的是对生活的热爱,爱他的儿子,爱他的祖国。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生来都或多或少带有不可避免的人性弱点。直面弱点,热爱生活,哪怕历经沧桑,仍然能不忘初心,回到最淳朴真挚的生活状态。
03 阶层的固化:宿命无法改变,当我们可以改变对待生活的态度
百度百科中将阶层固化解释为:各阶层之间流动受阻的情况。
《追风筝的人》当中就很形象地展示了因为同父不同母、因为阶级观念的障碍,而导致两个小男孩截然不同的命运。
哈桑因为是父亲与仆人私情而生,只能以仆人儿子的身份相伴左右,并无条件地服从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阿米尔。
因为阶层的不同,阿米尔从小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哈桑却连大字都不识几个;阿米尔的生日宴请来了众多朋友,有着热热闹闹的生日宴会,而哈桑的生日只收到父亲赠送的大风筝,就足够让他开心许久。
因为阶层的不同,哈桑在洁白的雪地上受到屈辱,无人问津,而阿米尔遇到任何危险,都有瘦小的哈桑挡在前面。
因为阶层的不同,哈桑在政治暴乱的阿富汗地区为了保护阿米尔的老住宅,毫无招架之力的被侵略者开枪打死;而阿米尔可以在父亲的庇护下,去到美国开始新的生活。
阶层的固化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两个一同长大的小男孩的不同宿命,也决定了他们难以逾越这层鸿沟。
可阶层流动受阻的困境就此困住他们了吗?
阿米尔去到陌生的美国,意味着一切都回到起点,他放低自己的姿态,在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后,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作家,并遇到了能够与自己共度一生的伴侣。
哈桑在被赶出阿米尔家族后,并没有自暴自弃,他每一天都认真生活,他努力识字写字,努力学习新的语言,并与妻子生下了儿子,一同照顾并经营着阿米尔的老宅。
有人出生即在罗马,有人却倾尽一生也不过才迈出万里长征的百余步,谁说这样的人生就是灰暗无光,就不值得一过呢?
丰子恺曾说: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也许很多事情在一开始就注定已成定局,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宿命,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生活的态度。
04 结语:此生多歧路,心安是归处
看完电影《追风筝的人》,心中久久无法平静,亲情与友情,背叛与救赎,真相与谎言,责任与愧疚,人性的弱点与光芒,在《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中刻画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那句经典的台词——“为你,千千万万遍”。
第一次是哈桑向阿米尔表示忠诚,为他去追回胜利的风筝时,转身微笑大叫着说的话。
第二次是阿米尔带回哈桑的儿子,为他展示风筝技巧时,微笑着说出的话。
同样一句话,不同的出现场景,囊括了这部电影所有的基调:
从背叛到救赎,我们需要坦然方能释怀;
人性是有弱点的,直面弱点,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阶层固化我们无法改变,但可以改变看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如旅,我们不断地走,不断选择,不断失去,也不断得到。失去什么,得到什么,无法预料。
唯一确定的,就是还要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