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eb服务器中,高可用是指服务器可以正常访问的时间,衡量的标准是在多长时间内可以提供正常服务(99.9%、99.99%、99.999%等等)。
高可用的计算公式是1-(宕机时间)/(宕机时间+运行时间)有点类似与网络传输的参数误码率,我们用9的个数表示可用性:
2个9:99%,一年内宕机时长:1%×365天=3.6524天=87.6h
4个9:99.99%,一年内宕机时长:0.01%×365天=52.56min
5个9:99.999%,一年内宕机时长:0.001%*365天=5.265min
11个9:几乎一年宕机时间只有几秒钟
但是在Redis语境中,高可用的含义似乎要宽泛一些,除了保证提供正常服务(如主从分离、快速容灾技术),还需要考虑数据容量的扩展、数据安全不会丢失等。
在Redis中,实现高可用的技术主要包括持久化、主从复制、哨兵和cluster集群,下面分别说明它们的作用,以及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
持久化: 持久化是最简单的高可用方法(有时甚至不被归为高可用的手段),主要作用是数据备份,即将数据存储在硬盘,保证数据不会因进程退出而丢失。
主从复制: 主从复制是高可用Redis的基础,哨兵和集群都是在主从复制基础上实现高可用的。主从复制主要实现了数据的多机备份(和同步),以及对于读操作的负载均衡和简单的故障恢复。
哨兵: 在主从复制的基础上,哨兵实现了自动化的故障恢复。(主挂了,找一个从成为新的主,哨兵节点进行监控)
Cluster集群: 通过集群,Redis解决了写操作无法负载均衡,以及存储能力受到单机限制的问题,实现了较为完善的高可用方案。(6台起步,成双成对,3主3从)
持久化技术已在前一篇文章中进行介绍( Redis 高可用之持久化 - 掘金 (juejin.cn) ),本文将具体主从复制、哨兵、Cluster集群三种高可用技术。
主从复制,是指将一台Redis服务器的数据,复制到其他的Redis服务器。前者称为主节点(Master),后者称为从节点(slave);数据的复制是单向的,只能由主节点到从节点。
默认情况下,每台Redis服务器都是主节点;且一个主节点可以有多个从节点(或没有从节点),但一个从节点只能有一个主节点。
Redis主从架构可以解决单机的读写瓶颈问题,但是没有自动故障转移功能,不能解决master单点故障问题。
(1)若启动一个slave机器进程,则它会向Master机器发送一个sync command命令,请求同步连接。
(2)无论是第一次连接还是重新连接,Master机器都会启动一个后台进程,将数据快照保存到数据文件中(执行rdb操作),同时Master还会记录修改数据的所有命令并缓存在数据文件中.
(3)后台进程完成缓存操作之后,Master机器就会向slave机器发送数据文件,slave端机器将数据文件保存到硬盘上,然后将其加载到内存中,接着Master机器就会将修改数据的所有操作一并发送给slave端机器。若slave出现故障导致宕机,则恢复正常后会自动重新连接。
(4)Master机器收到slave端机器的连接后,将其完整的数据文件发送给slave端机器,如果Mater同时收到多个slave发来的同步请求,则Master会在后台启动一个进程以保存数据文件,然后将其发送给所有的slave端机器,确保所有的slave端机器都正常。
主从 | 虚机 | IP地址 |
---|---|---|
master | centos7-1 | 192.168.20.10 |
slave1 | centos7-2 | 192.168.20.20 |
slave2 | centos7-3 | 192.168.20.30 |
#关闭防火墙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setenforce 0
#安装环境依赖包,下载编译工具
yum install -y gcc gcc-c++ make
#上传软件包并解压
cd /opt/
tar zxvf redis-5.0.7.tar.gz -C /opt/
cd /opt/redis-5.0.7/
#开2核编译安装,指定安装路径为/usr/local/redis
make -j2 && make PREFIX=/usr/local/redis install
#由于Redis源码包中直接提供了Makefile 文件,所以在解压完软件包后,不用先执行./configure 进行配置,可直接执行make与make install命令进行安装。
#执行软件包提供的install_server.sh 脚本文件,设置Redis服务所需要的相关配置文件
cd /opt/redis-5.0.7/utils
./install_server.sh
.......#一直回车
Please select the redis executable path [] /usr/local/redis/bin/redis-server
#这里默认为/usr/local/bin/redis-server,需要手动修改为/usr/local/redis/bin/redis-server,注意要一次性正确输入
---------------------- 虚线内是注释 ----------------------------------------------------
Selected config:
Port: 6379 #默认侦听端口为6379
Config file: /etc/redis/6379.conf #配置文件路径
Log file: /var/log/redis_6379.log #日志文件路径
Data dir : /var/lib/redis/6379 #数据文件路径
Executable: /usr/local/redis/bin/redis-server #可执行文件路径
Cli Executable : /usr/local/bin/redis-cli #客户端命令工具
-----------------------------------------------------------------------------------
#当install_server.sh 脚本运行完毕,Redis 服务就已经启动,默认监听端口为6379
netstat -natp | grep redis
#把redis的可执行程序文件放入路径环境变量的目录中,便于系统识别
ln -s /usr/local/redis/bin/* /usr/local/bin/
#Redis服务控制
/etc/init.d/redis_6379 stop #停止
/etc/init.d/redis_6379 start #启动
/etc/init.d/redis_6379 restart #重启
/etc/init.d/redis_6379 status #查看状态
vim /etc/redis/6379.conf
bind 0.0.0.0 #70行,修改监听地址为0.0.0.0(生产环境中需要填写物理网卡的IP)
daemonize yes #137行,开启守护进程,后台启动
logfile /var/log/redis_6379.log #172行,指定日志文件存放目录
dir /var/lib/redis/6379 #264行,指定工作目录
appendonly yes #700行,开启AOF持久化功能
/etc/init.d/redis_6379 restart #重启redis服务
修改slave1的配置文件,之后scp传给slave2。
#修改slave1的配置文件
vim /etc/redis/6379.conf
bind 0.0.0.0 #70行,修改监听地址为0.0.0.0(生产环境中需要填写物理网卡的IP)
daemonize yes #137行,开启守护进程,后台启动
logfile /var/log/redis_6379.log #172行,指定日志文件目录
dir /var/lib/redis/6379 #264行,指定工作目录
replicaof 192.168.121.10 6379 #288行,指定要同步的Master节点的IP和端口
appendonly yes #700行,修改为yes,开启AOF持久化功能
#将配置文件传给slave2
scp /etc/redis/6379.conf 192.168.121.30:/etc/redis/
/etc/init.d/redis_6379 restart #重启redis
netstat -natp | grep redis #查看主从服务器是否已建立连接
主从切换技术的方法是:当服务器宕机后,需要手动一台从机切换为主机,这需要人工干预,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会造成一段时间内服务不可用。为了解决主从复制的缺点,就有了哨兵机制。
哨兵的核心功能:在主从复制的基础上,哨兵引入了主节点的自动故障转移。
哨兵节点: 哨兵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哨兵节点组成,哨兵节点是特殊的redis节点,不存储数据。
数据节点: 主节点和从节点都是数据节点。
1、由哨兵节点定期监控发现主节点是否出现了故障
每个哨兵节点每隔1秒会问主节点、从节点及其它哨兵节点发送一次ping命令做一次心检测。如果主节点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回复或者是回复一个错误消息,那么这个哨兵就会认为这个主节点主观下线了(单方面的)。当超过半数哨兵节点认为该主节点主观下线了,这样就客观下线了。
2、当主节点出现故障,此时哨兵节点会通过Raft算法(选举算法)实现选举机制共同选举出一个哨兵节点为leader,来负责处理主节点的故障转移和通知。所以整个运行哨兵的集群的数量不得少于3个节点。
3、由leader哨兵节点执行故障转移,过程如下: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客观下线是主节点才有的概念;如果从节点和哨兵节点发生故障,被哨兵主观下线后,不会再有后续的客观下线和故障转移操作
1.过滤掉不健康的(己下线的),没有回复哨兵ping响应的从节点。
2.选择配置文件中从节点优先级配置最高的。(replica-priority,默认值为100)
3.选择复制偏移量最大,也就是复制最完整的从节点。
哨兵的启动依赖于主从模式,所以须把主从模式安装好的情况下再去做哨兵模式。
节点 | 虚机 | IP地址 |
---|---|---|
master | centos7-1 | 192.168.121.10 |
slave1 | centos7-2 | 192.168.121.20 |
slave2 | centos7-3 | 192.168.121.30 |
Sentinel-1 | centos7-4 | 192.168.121.40 |
Sentinel-2 | centos7-5 | 192.168.121.50 |
Sentinel-3 | centos7-6 | 192.168.121.60 |
生产环境中使用对应数量节点的服务器作为哨兵节点,实验环境中如果电脑性能不够可以把哨兵搭建在原虚机上。
修改Sentinel-1的配置文件,之后scp传给另外2个哨兵节点。
vim /opt/redis-5.0.7/sentinel.conf
......
protected-mode no #17行,取消注释,关闭保护模式
port 26379 #21行,Redis哨兵默认的监听端口
daemonize yes #26行,指定sentinel为后台启动
logfile "/var/log/sentinel.log" #36行,指定日志文件存放路径
dir "/var/lib/redis/6379" #65行,指定数据库存放路径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92.168.121.10 6379 2 #84行,修改
#指定该哨兵节点监控192.168.121.10:6379这个主节点,该主节点的名称是mymaster。
#最后的2的含义与主节点的故障判定有关:至少需要2个哨兵节点同意,才能判定主节点故障并进行故障转移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mymaster 30000 #113行,判定服务器down掉的时间周期,默认30000毫秒(30秒)
sentinel failover-timeout mymaster 180000 #146行,同一个sentinel对同一个master两次failover之间的间隔时间(180秒)
#传给两外2个哨兵节点
scp /opt/redis-5.0.7/sentinel.conf 192.168.121.50:/opt/redis-5.0.7/
scp /opt/redis-5.0.7/sentinel.conf 192.168.121.60:/opt/redis-5.0.7/
#启动三台哨兵
cd /opt/redis-5.0.7/
redis-sentinel sentinel.conf &
#在哨兵节点查看
[root@localhost ~]# redis-cli -p 26379 info Sentinel
# Sentinel
sentinel_masters:1 #一台主节点
sentinel_tilt:0
sentinel_running_scripts:0
sentinel_scripts_queue_length:0
sentinel_simulate_failure_flags:0
master0:name=mymaster,status=ok,address=192.168.121.10:6379,slaves=2,sentinels=3
#可以看到主节点地址,2台从节点,3台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