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初读

《乡土中国》,费孝通著,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第一版,2019年10月第13次印刷,120页。

Q:为什么读这本书?

A:有三类要读的书,一是西方思想经典,有利于更好的理解我们现在适用的这套体系;二是中国经典,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文化的根本;三是衔接这两者,或者,以科学方法或域外视角分析、观察中国社会文化的书,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我们遇到的事、身边的人为什么是这样。这本书属于第三类。

Q:作者费孝通是什么样的人?

A:作者于1910年出生于江苏吴江;

18岁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28岁获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学位;

34岁加入民盟;72岁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78岁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作者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

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

Q:作者在这本书里想说什么?

A:本书收集的14篇论文,是根据作者于四十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的课程整理而成。

作者借“乡村社会学”的讲台,探索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尝试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

方法上,作者尝试以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将人们生活的社区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从中观察各种制度的关系。进而,比较不同社区的社会结构,发现每种社会结构及与其相配合的原则,所表现的结构的形式,也就是“格式”。

本书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这里讲的“乡土中国”,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并不排斥其他体系同样影响着中国社会,那些影响同样可以在中国的基层社会里发生作用。

理清楚“乡土中国”这个概念,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

作者认为,本书很多观点并不成熟,但希望其中体现的探索精神给予后人鼓励,这个主题也有继续深入研究的现实意义。

整理于2020年11月18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土中国》初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