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不是历史

                                    人类简史不是历史

      赫拉利的写作方式别具一格,虽写的是关于历史的,但并不像以往历史学家只是把历史大事、伟人、思想、变革等堆砌起来,再以某些琐碎故事加以串联。这些都看起来枯燥无味,读起来味同嚼蜡,之所以无味,并不是这些书的价值含量低,也不是因为写得不够精彩,关键点是,我们无法从书中找到有关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读完这些书的感受大多是“哦,原来是这样啊,但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它们讲的无非是猿人的演变、农业革命、中世纪、基督徒、十字军、大航海、工业革命、世界大战、科技革命等,这些都是干瘪无肉、冷冰冰死沉沉的历史事件,与当下的我们又有多少关系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既然与我不相干,再好的文章也懒得读。

       赫拉利别出心裁,他很聪慧地把读者移植入书中,让我们感到书中所讲和自己息息相关,即便不是直接相关,也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处世态度甚至经济手段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当然了,一本书备受读者追捧,不仅仅是因为作者抓住了大众的阅读需求,毕竟上厕所时牛皮纸偶尔也能救急,也符合内急者的需求,但始终不如绵柔的卫生纸受欢迎,关键还是要看内含。

       首先是知识的丰富性。他是历史学家,通晓世界历史、民族文化,对经济学、哲学、心理学乃至科技工程都有一定的研究,涉猎范围之广,旁征博引之丰富,不能不令人赞叹。比如对基督教一神论和印度多神论的分析,对犬儒派第欧根尼乖张行为的描述,对佛教关于人本质的讨论,对蜜蜂繁殖中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分别孵化出雌蜂和雄蜂的有趣穿插,更花了大篇幅把生物工程、仿真、人工智能等科技革命细微地剖析后摆在我们面前,让人感到这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当然了,赫拉利的知识丰富性不单纯体现在他的知识储备上,不可否认,当下亦不乏知识渊博的学者,但他们的书或许就不如赫拉利的磅礴大气、宏伟壮观,就好比同样多的砖块,蒙恬使用的话会指挥修建万里长城,泥瓦匠可能会用来盖几间精致的屋宇,铺几条宽广的大道,然后把剩余的堆在一边弃之不用,有时候多了也碍事。但赫拉利不同,他不怕多,还嫌自己领域的知识不够用,到处搬砖,搬来就用,可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是结构问题。他独特的方式把丰富的知识进行了编排穿插,给每个知识点找到恰当的位置,让它们出现在最佳时机,这就关系到统筹。眼界要开阔,站位要高,胸怀要大,抽身事外又能置身其中。

       其次是观点的新颖。如果说赫拉利以他独到的眼光和思维制作的框架、丰富的知识制成的砖瓦盖起了宫殿,那么他新颖的观点就是宫殿中绚丽奢华的装饰品了。比如,他不仅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农业革命,更让我们知道了农业革命的原因、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带来的结果以及对这一历史阶段在整个人类历史中的综合评价。比如消费主义,他讲到,中世纪的欧洲贵族才会大肆挥霍以求得奢华的衣服,参加各种宴会、沙龙,而一般家庭则是尽可能地节俭,并且节俭被视为一种美德。而现代社会却是,真正富豪或者社会精英在投资每一笔钱时总是慎之又慎,而普通大众则在消费市场上毫不手软、毫不犹豫,一开始可能还会有人懊悔,狂买后大喊剁手,发誓再也不买那些根本没有机会用的商品,现在是连懊悔也免了,毕竟消费主义者信奉的就是“花钱买我快乐”。啪啪啪我决定不了,买买买我还做不了主了?!

       最后,赫拉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人摆进去,让我们觉得书中讲的事都和自己有关系。比如幸福,什么是幸福?快感?不是,快乐?也不是,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我到底幸福吗?一连串的问题都关系到人活着的感受,不得不引入思考。比如科技革命带来的结果,药物的发展,基因的研究,我们真的可以靠药物长生不老吗?基因工程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完美吗?别告诉我你不关心这些,每年你都会主动体检,也会关注整容广告和美白化妆品,你不就是想早些发现病症及时治疗延长生命吗?你不就是想达到像明星一般的美貌和白皙的皮肤吗?假如药物和基因工程能做到这些或者即将能做到这些,你会不关心?

       不过赫拉利并没有给人类指明那条路是正确的,也没有否定哪种方式,他综合分析,告诉我们利弊。当他正在称赞着科技革命如何给人类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时,笔锋一转,告诫人们,同样是科技革命又是如何把人类之间的感情稀释得寡淡无味、冰冷如铁的,路人相见不相识,公寓房里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当他正在批判农业革命如何改变了人类采集狩猎的方式,导致营养失衡并且造成了没日没夜的辛苦劳作、剥削、租税时,又告诉我们,是农业革命推动了文字的发展并直接利导了文化的延续。资本主义or共产主义,是大坏蛋?还是很美好?不管哪一种,我们都深知那不过是个听起来很好的假象而已,还时不时有人通过意识引导让我们坚定对这种假象的信仰。总之,赫拉利的观点很全面,不偏不倚,也正是这种综合全面的分析,让我们模棱两可,毕竟我们才没心思花闲工夫像作者一样去思考事物的多面性,也懒得分析各种因素、各种方式的利弊,我们只希望听到自己愿意听到的某些观点,并以此为座右铭或人生信条,来标识我们混乱不堪的人生观,以此信条指导行为方式,尽可能宣扬、张扬,向他人宣告,我的人生观是这样的,暗自庆幸,“我终于有了人生观”。

       我们做惯了选择题,见到解答辨析题就反感,甚至连选择题也懒得做了,直接告诉答案才是最好的。可恨的是,赫拉利给我们出了一堆阅读理解题,并且答案不唯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类简史》不是历史)